毛主席的神妙决策!!!

#历史开讲#

毛主席:比如我吧,我并不比别人聪明,但我懂得辩证法,会用辩证法分析问题,不明白的问题用辩证法一分析就明白了,要好好学会用辩证法,这个作用很大。


例子1:“对“反水”的群众决不要打枪,但要放“纸枪”(即传单、标语),帮助地方政府多作群众工作,争取群众,教育群众。”


这种决策,非辩证法不能做出。


通常对“反水”即背叛者,是消灭的策略,所谓“你不忠、我便不义”,但是从辩证法出发,这里可能包含了以下的正反面,

1)后方和前方

2)正式队和后备队

3)背叛和忠诚

4)斗争和团结

首先,在性质上,群众一般是属于后备队、也是属于后方,后备队是要争取的,后方要靠说服的,所以就有放纸枪,争取群众和教育群众的策略。


其次,背叛的反面是忠诚和信任,因为群众通常是动摇的,所以,更好的策略是补充背叛的反面——信任和忠诚,以使得群众下一次对己方的任凭和忠诚成为可能。


最后,反水的过程,属于斗争的过程,那就要补充斗争的反面——团结。以上四个正反面,都倾向于要求做出争取和教育的决策。


对背叛,什么情况下实行消灭政策呢?要看时间长度,如果是长期共存的,那么取辩证法的做法,因为辩证法走向另一面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时间不够(短期内都还是敌人)、在性质上就视为敌人了,那么就可以取消灭的策略;如果时间足够,则按辩证法,使其走向反面。


例子2:“俘虏士兵则要十分优待,不论战场上打得如何激烈,一经缴枪就要把他们当弟兄看待,严禁报复行动。


这种决策,非辩证法不能做出。


这里同样包含了几组正反面,

1)敌人和朋友

2)正式队和后备队

3)斗争和团结


首先,士兵通常也是动摇的,虽曾经在官长的命令下成为敌人,但他仍然有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当其是敌人时,就补充它的反面——朋友,所以,当其放下枪后,要当弟兄看待,那就不允许报复行动了。


其次,敌人的士兵,因为大家在成分上都是属于农民,所以他就有可能成为我方士兵的后备队。后备队是要争取的、要教育的。所以抓了俘虏之后,往往是开个会教育一番,然后就放走了,这个教育一番就是争取的过程。所以,即俘即放的一个条件是先教育一番。


最后,和敌人的士兵在战场上,是刚斗争过的,那么补充斗争的反面——团结,这也是符合辩证法的。


例子3:“在我们方面,只有虎门、厦门、舟山、吴淞四处及珠江口外某些海岛必须确保,不令侵入。其余一切海岸线,都不要守而要让他进来,以利聚歼。”


这里包含了攻和守这样的战争思想,攻和守构成了一组正反面,也就是守是为了向攻转化的,攻也是为了向守转化。


这样,就得出了两个结论:

1)只有能转化为攻的守,才需要守;不能转化为攻的守,应该不要守。

2)同样,为了守,才要攻。只有能守住的才攻(为了攻的攻不在此列),守不住的可以不攻,尤其是在攻击力量不多的时候,这一点就尤其需要遵守。


比如,对于长沙的进攻,毛主席是不赞成的,因为攻进去了,也守不住,这样的结果,容易形成流寇的倾向,于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从辩证法,就得出了要守的地方,以及进攻的部署,所以军队的部署就按这个讲究去变成现实的部署。


当然,随着技术装备的进步,进攻的转入条件不同,所以守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例子4:选王明为七大代表。


一般犯严重错误的,多是要给以打击,但王明却要选为七大代表。这里面也包含了几组正反面,

1)局部和全局

2)正面教员和反面教员

3)个别和普遍


因为王明背后还有共产国际,要照顾到这个全局,所以要选王明为代表。


因为王明的策略和毛主席的策略正好相反,毛主席是正面教员,王明正好是反面教员,所以要选王明为代表。


因为王明是犯错误的个别人,还有普遍可能犯错误的人,所以要照顾到普遍性,要敢于行动即使犯错,而不是就此不敢行动以避免犯错。


这些都是王明入选七大代表的正面理由。


正如记者贝特兰所说:“是很坦白的,而且非常诚恳的。显然他注重的并不是指摘‘缺点’,而是坚持他认为更好的政策,他的正面主张是很充足的。”


这些充足的正面主张,正是来自于辩证法的正反面,因为有多组正反面的存在,所以正面主张总是有多个,所以正面主张是很充足的。所以也无关于指摘“缺点”。显然记者的这个评语,正是毛主席按辩证法行事所产生的客观效果。


辩证法考虑了正反面,也就有了客观性与全体性,通过联系多组反面,就有了——看穿现实的矛盾的深处之能力。因为一组正反面,正是构成了一个矛盾,发现了现实里的正反面,也就发现了现实的矛盾的深处之能力。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