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如果频繁请客吃饭、送礼,说明了两个不好的真相

很多人信奉这样一句话:“成功等于知识加人脉:知识占成功的30%,人脉占70%。”

生活在人情社会里,你没有人脉,可能你就什么都做不成。

毕竟,单打独斗的力量是很微薄的,群体的力量,才是无限的。

人到中年,承担了太多的生活压力,若是有亲戚朋友分担一些,那就好了。有人拉一把,自己也不至于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人,总是情不自禁这样想。

请客吃饭、送礼,无形之中就变成了很多中年人追捧的社交方式。

偶尔聚一聚,无可厚非,起到了联系感情的作用。若是你频繁请客吃饭、送礼,那就另有隐情了,通常会揭露以下两个不好的真相。

01

自己能力不足,还过分相信人脉。

西汉时,有一个叫曹丘生的人,没有什么硬本事,却有一条三寸不烂之舌。

他常常找人辩驳,通常能够取胜,还不得罪人。

为了在长安城站稳脚,他无法求得一官半职,做生意也不会。打工是不想去的。因而他选择了巴结权贵。

他送了小礼物给宦官赵谈,然后从中谋得一些利益;到大臣窦长君家混饭,阿谀奉承的话,让大家都开心不已。

翻开史书,却没有找到曹丘生的功绩,只有“汉朝辩士”的记载。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类似“曹丘生”的人。

邀约一群狐朋狗友,或者被狐朋狗友邀约,混饭局,吃得很开心,说话就是互相吹牛。放下酒杯,还得搓麻将、唱歌跳舞,好不热闹。

遇到什么事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请相关的人吃饭,还送点礼物出去。

不管事情的结局如何,送礼给相关的人,就心安了。哪怕没有办成,也觉得“问心无愧”了。

奔波在社交的圈子里,自己疲惫不堪,小问题也能处理,但是大问题,人人避之不及。也有一些人,推杯换盏很厉害,但是办事的时候,严厉拒绝。

药学家屠呦呦说过:“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群骏马任你挑选。”

人与人的关系,多数是利益和价值的交换关系。你没有硬本事,只有一杯薄酒,一份小礼物,那就说明,社交停留在表面。

你频繁请客吃饭、送礼的时候,很多人慢慢就不会参与你的饭局了,礼物也不会要了。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忙着工作,忙着生活,不会到处去混圈子。

自己没有用,在饭局上,喝醉了,也没有人瞧得起。顶多是吆喝一句“海量”啊。

看看诗人李白,总是混饭局,得到礼物,还有“斗酒诗百篇”的能耐。要是他白吃白喝,估计也会变成流浪汉。

从人生发展来说,过分相信人脉的中年人,就是把命运寄托是别人身上,反而是一种悲哀。

02

自己走投无路了,不得不低头求人。

西汉时,刘邦过世了,继位的汉惠帝还年轻,担不起大任。

吕太后出面,稳住朝政。

到底是,女子不如男,吕太后很勤劳,但是被外邦虎视眈眈。

匈奴的单于,写信给吕太后,大概意思是说:“你啊,一个寡妇,生活很孤单吧;我啊,也没有妻子。看来,我们最好是喜结连理,共渡余生。”

吕太后拿到信,非常生气,准备派将士去攻打匈奴。

大臣季布站出来,说:“当年,刘邦带着三十万人,都没有灭掉匈奴,被困在平城,差点回不来了;秦朝也攻打了匈奴,但是没有成功,反而起了内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想一想,就知道如何做了。”

一番话,让吕太后清醒过来,然后非常低调地回了一封信给单于,还送了美女和财宝到匈奴。

非常明显,吕太后送礼,迫于无奈。也是为了保持边疆的安宁。

想来,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后,都要靠送礼来保全自己,又何况是普通人呢?

社会上,很多人是讨厌饭局和礼物的,只是人生陷入困顿了,不得不厚着脸皮,改变社交方式。

在饭局上,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不善言辞、反复陪酒的人。他们的人生,多半处于低谷状态。

有几个俗语:“霸王硬上弓;死马当成活马医;病急乱投医。”

我的一个表弟,大学毕业后,到处找工作,都碰壁了。

表弟的父亲,是一辈子在农村种地的农民,他看着儿子的一切,非常着急。

耗费了两个通宵,表弟的父亲去河里捞了一些鱼,然后油炸,打包,送到城里的一个老乡家。

老乡是开小商铺的,人脉也宽,帮人找工作,应该不成问题。

遗憾的是,老乡财大气粗,根本上看不起几条鱼,说了几句客套话,也没有帮忙找工作的行动。

请客、送礼,多半是“热庙烧香”,效果是很差的。可是,走投无路的人,还是不信邪。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低头求人,是很怂的,会让低谷的自己,更加寒心。

03

陈果老师说过:“朋友不是酒友、玩伴、寂寞时的慰藉者、精神的避护所,不是为了任何功利原因搭建起来的人脉。扎堆的往往不是朋友,是寂寞的人群。”

真正的朋友,不会扎堆,而是选择“私聊”,建立“私情”。

两个人单独聊,人心的距离近一些,说话也更加直白,反馈问题也很迅速。

能够帮忙的人,也不太在乎你的饭局和礼物,甚至你请客吃饭的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来。

合群是一群人的寂寞,想来,还真是如此。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