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知识分子

我对知识分子的印象,最近的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时大批的初、高中毕业生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三、四十年后的今天,国家方向和命运的主要领导者与掌舵者,大部分都是从经历过当年基层社会实践和磨练的知识分子中成长起来的。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别说初、高中生了,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随处可见,高等教育普及率接近百分之六十。网络技术及视频传播高度发达。几乎人手一机,各种知识和信息,如果需要,更是可以信手拈来。然而,我们突然发觉,真正的知识分子却越来越少了。琢磨来琢磨去,原来大家都是知识分子了,凸显不出谁是真谁是正了。

可我认为我不是知识分子,读再多书也达不到知识分子的水平。但我敢说我读的、看的书肯定比当年很多上山下乡的知识分子多。也比古代的知识分子读的书多。你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可是要论起水平、论起能力、论起信仰、论起家国与责任,我们有些人是庸碌、不坚定和自愧不如的。

曾经认识一个开着豪车打工的知识分子。每次应邀去了家里,茶几上或饭桌上,始终摆得有一、两本书。一起聊天他知道的也挺多。但每当聊到家国事和曾经的历史时,他总有与众不同的看法。

为了规避,在这里我们把国家就用“母亲”来代替吧。

一次说到母亲在现代或者历史上一些不好的状况时,这个知识分子就会批判,恨不得踩上去狠狠地踏上几脚,然后神采飞扬地颂扬国外什么什么都好得不得了;不得已,我只能用“你的母亲”在历史或现代的某些时候做得很好时,他会用手指推一推鼻梁上的眼镜框,露出深邃和不屑的眼神悠悠地说道:我母亲被强奸过!被多次强奸过,有什么可以神气的?强奸时我母亲竟然还嚎叫,她是个没本事没能力的人!

不由得扼腕叹息:现代的知识分子就是不一样,一定要与众不同,才能凸显其是有知识、有文化、有独立见解和原则的人。

由此,我想起曾看过的一个视频,某个很牛、专门以写字为生的知识分子在某电视台的聊天节目中说的话,大意是:什么汉唐盛世?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六十岁前都要被征兵役去边疆打仗,有盛世可言吗……

当时我想,他是大知识分子,他肯定了解历史,包括世界历史。比如汉唐时期世界各地人口及城市人口的对比,生产方式和粮食产量的对比,钢铁产量的对比,军队战力以及文化输出与影响力等等的对比。这在网上也能查到。他那么有影响力的人能那样说,是不是恶意或别有用心,但我相信他一定是出于某种目的而非常自私的表达。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