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机甲类-原来如此简单(调试和建议)

磨改电路的PCB打板,因为正在找买开关电源模块的原因还在延后中,让大家久等了。特此,先上上电路调试步骤,以飨读者。

1、本小甲电路在安装元器件时,末级大功率管先不用装,设计图只采用正负两组电源,相对简单,IC还是强烈建议加座上板。我是用场管作末级功放,此时的RW1要用短路线替代。没有该电位器,输出电流自己确定,公式如下:I = 0.6/R20 (A)。电流单位是安培,电阻R20一般取0.4欧姆,对应输出电流1.5安培;或者0.2欧姆,对应输出电流3安培。

2、以上就绪后,先不装IC,用一根短路线把IC输出端短路下地(也可以接R10正确端下地)。

3、接通电源,测试板上各组工作电压是否正常,电表毫伏档测电阻R10两端(也是Q1、Q2中点电位)电压为“0”。

4、调整电位器RW2,使R13电阻对地电压为3.7V。到此,首次上电测试调试完毕。

完成以上四个步骤后,断电10分钟以上,开始装末级大功率管子。完事后要用三用表粗测一下管子各脚连通情况。排除异常,最后把首次通电前焊接的IC输出短路线去除。

好了,至此可以整板通电测试。嘿嘿,小心肝在通电时有否“咯噔”一下?其实,你若是严格按照上述方法制作,又有组装经验的,完全没必要担心。拿起表,再次测量IC输出端对地电压,微整RW2使输出在±3mV以内。然后再测试Q1与Q2中点、末级功放管输出端对地电压为,毫伏档测量应该都在个位数毫伏电压以内,无限接近“0”值。

至此,功放的调试就算结束了。至于个参数测试、音质品好的调整,那纯粹是个人的事情,自己把弄把弄就好了。

我的PCB版与你看到的原理图还作了一下优化:

1、在DZ3、DZ4也即Q1、Q2恒流源稳压二极管两端并接一个10~50微法的电解电容器,其作用是在板子通电时,让恒流源短暂关闭输出瞬间,避免末级通电瞬间(”嘣“)强输出。虽然喇叭保护电路在开机伊始能过滤掉,但能在电路上避免还是很必要。

2、运放IC和后级电源进行了分离,采用各自供电方式。这个好处是进一步确保IC的正负电压误差更小。

实际使用建议:

家庭居室中使用本功放,在末级为2A时,驱动10吋落地箱已能够输出足够响度的听感。因此,R19、RW1建议用510欧姆的电阻。然后,RW1两端能够实现短距离通断控制即可。这样改变的好处,一是当控制处于短路时,RW1如导线,输出电流就如你的设定值。二是当控制处于开路时,RW1接入了如R19同值电阻,输出电流为你设定值翻倍。明白了吧,这就是全功率和半功率输出控制的奥妙。当觉得功放输出不够响度时,先关机,然后切换到满功率输出状态,再开机,一切OK。

这样的改变,可以获得省电、降低机箱温度、延长功放管使用寿命,好处多多。

祝玩得开心。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