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港珠澳大桥造假事件,廉政公署以“囚徒困境”一招制敌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7年,香港,廉政公署内,一封举报信的到来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据匿名者声称,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存在严重的材料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负责工程的承包商以次充好,使用了劣质的混凝土材料施工!

闻听此言,廉政公署的工作人员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毕竟港珠澳大桥事关重大,不单单对香港的交通起到关键作用,甚至对于全中国都有着巨大价值,面对如此工程,怎么可能有人胆敢弄虚作假呢?

再者说,就算承包商财迷心窍,不是还有专业的检测部门吗?如果有问题,开工至今已经过去了8年之久,为何从未有人发现呢?

带着疑问工作人员继续往下看去,岂料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篇举报信还有下文,上面写道:

“检测机构与承包商相互勾结、收受贿赂,这才伪造了虚假的材料检测报告!”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真的存在材料造假的情况吗?如果是真的,这段桥梁是否会产生安全隐患,对于贪污受贿者,廉政公署方面又会作何处理呢?

港珠澳大桥

当然了,此事说来话长,若想理清其中的头绪,我们还是需要从港珠澳大桥本身开始说起。

港珠澳大桥的前身乃是伶仃洋大桥,名称取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香港各界俨然察觉到了内地的商机,可碍于香港与内地之间的交通不便,相关的合作计划却只能无限期搁置。

这可让一众香港富商心急如焚,于是乎,思来想去之下,香港富商胡应湘便提出了修建一座跨海大桥的设想,而这座桥正是伶仃洋大桥。

该设想一经提出瞬间就赢得了香港各界的支持,香港支持,内地自然不会坐视不理,规划、建设快速提上了日程,后经过讨论,珠海市政府亦是于1989年通过了审批,并首次对外公布了伶仃洋大桥的修建计划。

时间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一时期香港的经济局势十分严峻,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下,诸多参与对外贸易的港商赔的是血本无归,眼看着外需乏力,寻求内需的希望便愈发迫切,他们的想法亦是出奇的一致,即“打通内地市场,挽救香港经济”!

聆听到香港同胞的愿望后,党中央格外重视,而有了上级的支持,大桥修建计划亦出奇的顺利,1998年,伴随着香港回归,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伶仃洋跨海大桥项目,眼看着就要进行正式的建设,可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就在1999年-2002年期间,工程项目却遭到了搁置,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不是项目本身的问题,而是就在1999年12月20日,离家超过百年的澳门同样宣告回归,党中央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会搁置项目,才会将伶仃洋大桥改为港珠澳大桥,用以连带澳门共同发展。

就这样,2004年,港珠澳大桥的前期建设规划开始启动,在港澳同胞和内地各级官员、商人的齐心协力之下,进程亦是相当之快,仅仅两年环评通过,第三年落点位置确定,分别为香港散石湾、珠海拱北,以及澳门的明珠点,又是两年后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

五年的时间听起来很漫长,但对于一座跨海大桥来说已经算是神速了,同时这也能证明国家对于该项目,对于香港、澳门同胞的重视。

而对于一个国家如此重视的项目,各级单位自然也不会允许意外情况的发生,当然了,这也就是廉政公署的工作人员不愿相信那封举报信的原因所在。

展开调查、疑点重重

不过不信归不信,既然有举报,那还是免不了调查的,廉政公署方面立即便投入到了针对相关责任人的调查之中,此时此刻,工作人员是多么希望举报信的内容是假的,一切都只是虚惊一场,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调查才刚一开始,一连串的疑点便随之浮出了水面。

据相关人员透露,本案之中的疑点共有三项,首先便是香港段建设的混凝土测试报告存疑。

众所周知,截止至目前,建设桥梁项目最好用、用料最多、也是最常见的材料就是混凝土,所以相关部门对混凝土的检测亦是最为严格。

一般来说,由于混凝土的特性,检测部门都会在其凝固后的第28天开始检测,并出具一份是否合格的检测报告,这份报告直接关系到了项目能否顺利进行,而这也是调查人员关注的重点。

因此,廉政公署在第一时间便找到了该检测部门,并向其索要这份初检报告,可谁知就是这第一步便出现了问题,他们震惊的发现,来自2010年1月12日的同一批混凝土检测报告居然存在两份!

听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心生疑惑,有两份报告怎么了?就不能是工作人员细心,当天连续检测了两次吗?

这个大家就有所不知了,至于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源于检测混凝土质量的方式!

通俗来说,想要检测混凝土的质量共需要四步,第一步,切割待检测工程中的数块混凝土样本,第二步,将其送抵实验室,第三步采取类似液压机的设备,对材料样本进行挤压测试,第四步,等待混凝土被挤压碎裂后,记录其最大能够承受的压力。

这下子大家明白了吧?没错,每块、每批混凝土都只能检测一次,都只能出具一份检测报告,毕竟原样本都已经碎裂了,怎么可能再检测一次呢?

所以单凭这一点,局面就已经十分明了了,那就是这两份报告中必然有一份是假的!

其次,除了报告数量存在问题外,那份被上传到官方的报告,时间上也存在疑点。

报告上清楚的写着“检测合格”四个大字,可检测时间上写的却只是一分钟,这意味着什么?两点,一来是混凝土的质量太差,根本无法承受太大的压力,二来是实验人员可能根本就没有进行检测,只是将原有报告进行了更改,将“不合格”改成了“合格”。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易,那就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修建桥梁的混凝土材料在压力测试中至少应该坚持210秒以上,也就是两分半,低于这个数据,哪怕是一秒都意味着该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更何况是仅仅一分钟出头了!

最后,在同一批次的检测报告中,调查人员惊奇的发现,其中竟出现了严重的剪辑迹象,何以见得呢?这么说吧,一般来说一个批次的检测报告应该是这样写,即一号的数据、二号的数据、三号的数据,依次往下排列,可在本次的报告中,几乎全部的数据都出现了“跳号”的情况,即一号的数据下面直接就是五号、六号。

这代表着什么毋庸置疑,很显然正是检测人员为了掩盖劣质混凝土的实验数据做出的弥补!

综上所述,这样看来,该检测机构存在违纪违法问题俨然是板上钉钉,现在只需要拿到相关涉案人员的口供,接下来就可以结案了,只是一切会如此顺利吗?

囚徒困境

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当廉政公署方面逮捕了涉案的十九名嫌疑人后,审讯过程进展的十分艰难,没有一个人愿意承认,更没人甘愿出卖同伙,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在如此大的国家项目上贪污受贿,势必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又有谁能轻易的认罪伏法呢?

一时间调查工作陷入了僵局,所幸就在这时,一位久经沙场的老警察站了出来,他为廉政公署方面提供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利用“囚徒困境”解决这当下的难题。

何为囚徒困境?学术上是指犯罪分子被捕后,与其同伙之间的心理博弈,即是否要通过出卖同伙换取减刑,又或是考虑同伙是否会出卖自己,两相思索之下进行的,有利于自己和警方的行径。

运用在实际情况中也不难理解,打个比方,张三和李四二人因犯抢劫罪被捕入狱,可碍于证据链不完整,警方却始终无法为二人定罪,面对这种情况,拿到犯人的口供显然是最佳的解决办法,只是起初张三与李四都很讲义气,死鸭子嘴硬无论如何也不愿承认罪行,或是出卖彼此,而这时就轮到“囚徒困境”出手了!

警方会将二人分别关押,随即营造出正在分别审讯他们的假象,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分别告知张三和李四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其一是拒不交代问题,最终他们都会被无罪释放,其二是双方全都坦白,最终各判五年有期徒刑,其三若是一人交代一人抵赖的话,那抵赖之人就会被判十年,而交代之人则会被算作污点证人,或是减刑到一年,或是直接无罪释放。

面对以上这些选择,要是你你会怎么选?相信一定会有人选择第一种,即死不承认最终兄弟二人无罪释放,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况却并非如此,绝大部分囚徒都会选择第三种,去出卖自己的同伙,原因很易,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没人敢保证同伙不会出卖自己。

所以,一般来说,只要警方这般操作,大部分的多人犯罪团伙都会很快瓦解,进而形成互相乱咬寻求减刑的局面,当然了,这也就是警方建议在本案中采取“囚徒困境”的原因所在。

十九个人之间的不信任远比二人之间要大的多,因此在廉政公署的“威逼利诱”之下,很快第一位污点证人便站了出来,对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了检举揭发,有一就有二,接下来也果真出现了互相乱咬的局面,有这么多证人证词,这起案件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而说到这里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为何一家正规的检测机构会出现集体贪污的情况,他们为何没人敢向上级举报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据第一位污点证人介绍,共有三个因素造成了这种局面,一个是检测机构高层的威逼,以前途、势力相威胁,这才打消了几名心怀正义的工作人员举报的想法,一个是为了切身利益,承包商给到的贿款实在是太多了,足够支撑他们下半辈子衣食无忧,这才让他们在利益的驱使下选择了隐瞒。

还有最后一点,那就是受到了上级的蒙蔽,有几名工作人员从始至终都不知道内幕,在上级的蒙蔽下,他们反倒是觉得检测报告的数据问题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失误,既然如此他们就更不敢说什么了,毕竟如果真的是自己的问题,那轻则会被处分,重则更是会被开除。

不过不管怎么说,犯法了就是犯法了,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香港方面亦是很快宣布了对这些涉案人员的处理结果,其中几名情节较轻的污点证人得到了从轻处罚,剩余之人则被法院判处了三个月到三年不等的刑期,而这起案件也就这样随着犯人的伏法最终落下了帷幕,只是案件虽结,一个问题却成为了萦绕在香港人民心头的梦魇,那就是材料造假是否会在香港段大桥的使用过程中造成隐患呢?

令人感到庆幸的是,答案是否定的,自本案发生以来,香港方面的反应十分迅速,立刻便花费重金,使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该段大桥采取了全方位的检测。

结果很快出炉,据权威机构检测发现,整段大桥只有区区十几个平方的地点,分别使用了劣质的水泥,这些地方与周遭早已夯实在了一起,并不会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最多也就会让原本的使用寿命缩减几个月仅此而已,这也着实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