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公分的脑部肿瘤从指甲盖大小的小孔切除强!苏大附二院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技术再获大奖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公布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苏大附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兰青牵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的《神经外科锁孔微创手术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临床推广应用》斩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8公分的脑部肿瘤,从指甲盖大小的小孔切除

山虽高,尤可攀。

小凡(化名)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近两个月,走路摇晃,跑步时摔断了胳膊,视力急剧下降,影像学检查发现脑袋里长了一个足有8厘米大的肿瘤。焦急万分的小凡父母慕名找到“锁孔王”——苏大附二院神经外科兰青教授,经查,小凡脑部的肿瘤体积巨大,长在颅脑深部,阻塞了脑脊液的循环通路造成脑积水,导致她走路摇晃;脑压越来越高造成视神经萎缩,须尽快手术切除这个“罪魁祸首”,否则危及生命。

兰青为小凡制定了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通过一个2cm左右的颅孔进行锁孔手术,并不用剃除头发。在术中电生理监护及神经导航系统指导下,以微创的方法成功摘除颅内巨大肿瘤,术中的出血少,手术无需输血,手术结束小凡就醒了。第二天,复查脑部磁共振,证实肿瘤已被完全切除。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压氧舱治疗,小凡的视力有了显著改善。目前,小凡已出院回家,重返课堂。

“小凡的脑部肿瘤夹杂有头发、牙齿、脂肪、肌肉,是一种罕见的‘畸胎瘤’”,长在脑部更是少有。”兰青介绍,以前的脑部肿瘤手术是剃光头、大开颅,拿下手掌大小的骨瓣,等于掀开了半个脑袋再进行手术;而锁孔手术技术只需要在脑袋上打开指甲盖大小一个孔,手术时间短,感染率低,患者康复也快,已经成为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在包括肿瘤、血管、功能、创伤在内的几乎所有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并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锁孔手术和开颅手术对比图)

“锁孔”手术技术的发展,让2万多位患者受益

有志者,事竟成。

从“大开颅”到“小锁孔”,精准医疗微创手术在科技与医疗的融合中迭代更新,锁孔手术技术在苏州引领发展,并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应用。

1993年,兰青进入苏大附二院神经外科;1999年,赴日本庆应大学,师从国际颅底外科大师Kawase教授,掌握了精湛的颅底手术技术,期间,看到德国教授刚出版的《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一书,“锁孔”概念在兰青心中扎下了根。

2000年,兰青将锁孔手术技术引入国内,并进行了国内第一例锁孔手术,率先开展了锁孔显微手术基础与临床应用系列研究。通过直径仅2.5cm以内的颅孔,使手术创面较以往减少十倍以上,成功完成颅内肿瘤、动脉瘤等手术,颠覆了神经外科常规开颅手术的理念,给传统开颅手术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2017年,兰青牵头制定了《中国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专家共识》,建立了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基本操作规范,对我国神经外科锁孔微创手术的发展起到引领与规范作用。主编的《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学》于2017年6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锁孔手术技术的重要技术指南。

2018年,通过举办国际上首次“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国际大会”,兰青向世界同行展示了中国在锁孔微创手术方面所做的努力与业绩。

2019年,兰青牵头完成的《国际微创神经外科学会锁孔显微手术国际专家共识》在国际权威期刊《NeurosurgicalReview》正式在线发布,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目前,锁孔手术技术已经成为神经外科的特色技术,项目组已有2万多位患者受益,手术效果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无论以何种标准来评价,结果都是非常优秀的。”SurgicalNeurology杂志主编这样评价兰青团队用锁孔手术处理颅内动脉瘤。

科技与医疗的深层次融合,让百姓有“医”靠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

为了提升我国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技术水平,让更多老百姓获益,兰青率团队迈开了“关键一步”,开展了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关键技术研究。

团队建立了神经外科锁孔微创手术技术体系,从术前评估、入路设计、模拟手术疗效验证、手术适应症确立、手术器械改进、手术技能阐明、专家共识达成等多方面解决了技术发展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牵头制定了国内外锁孔手术专家共识,出版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学专著,为后续开展规范化手术操作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规圆矩方,百姓才有“医”靠。

历时23年,兰青从未止步。在系列基础研究及大宗病例手术验证下,兰青率团队积累了丰富的锁孔手术经验,并通过循证医学临床研究验证了该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的优越性。锁孔手术技术学习班在全国各地累计举办22届,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在国内得到广泛临床应用并取得良效。

(兰青及团队为锁孔手术技术学习班作手术演示)

随着科技与医疗的深层次融合,三维打印技术让锁孔手术技术如虎添翼。兰青团队首次开发3D打印个体化颅脑病灶模型,可在术前进行模拟手术,积累手术经验、验证手术效果,有效提高了疑难杂症的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使得手术的稳定性、精准性得到进一步提高。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系统已在10个省份得到临床使用。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机器人锁孔手术技术研究,使锁孔手术更加精准,并向远程遥控手术发展,让百姓更有‘医’靠。”兰青信心满满地表示。

(编辑:蔡之)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