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辅助施工方案深化-礼嘉嘉陵江大桥临时索塔设计、五桥同转

临时索塔设计方案

礼嘉大桥临时塔架由武汉理工大学初步设计,但设计中只对临时塔架进行本身进行设计,并未设计相应施工平台,故项目部需要对临时塔架平台进行优化设计。由于整个施工过程中,钢锚箱高度为4.7m,必须安装操作平台,才能进行预应力施工。要求如下:

① 需要优化操作平台,钢锚箱受力巨大,无法在钢锚箱侧壁进行相关焊接。

② 平台设置位置不能与临时拉索位置相冲突,至少与临时拉锁相距200mm距离。

③ 平台材料选用现场已有的材料(12工字钢、75角钢、8槽钢)。

A初步方案:在Revit中对临时塔架进行建模,确保图模一致,重点对塔身、钢锚箱、钢锚箱内临时拉锁的固定端角度进行复核,通过作辅助线划定操作平台设计范围,考虑人操作高度一般不超过1.5m,设置一级、二级、三级操作平台,在设计中保证二、三级平台长度及宽度能够满足操作空间要求。最后初步平台方案形成,利用Revit平台出图功能,输出相应CAD图纸供项目部专家、生产经理、安装负责人、总工审核。

项目进行集中审核后,对初步设计提出相应意见,经BIM小组修改后输出最终的CAD图纸。相关审核意见包含:

1.由于需要对钢锚箱构件进行焊接作业,需要增加侧面施工平台。

2.由于钢锚箱高度较高,侧面施工平台需要搭设脚手架或钢支架满足施工要求。

在施工焊接钢锚箱时,需要的平台主要作用是便于施工,而增加钢支架和盘扣架后,对于焊接操作和吊装均有影响,且加工会影响工期。最终经过评审,采用将钢锚箱焊接操作平台提高1m,设置梯步与旁边平台连接。

五桥同转施工转体方案

五桥同转施工转体方案模拟

转体方案影响因素:

1、转体结构复杂,5墩同转,转体数量段大,相互间空间干涉;

2、转体时间紧,项目跨三条既有铁路,按铁路局文件要求,整体转体天窗点120min

正式转体前,需要通过试转,确认转体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在项目施工前,需预留试转空间,确保试转不影响铁路通行,不进入铁路区域。

通过施工转体方案推演,确定转体过程中的桥墩转体速度、转体角度、转动时间等,确保转体正常进行。在试转完成后,梁端处于紧邻铁路防护边界,ZP6#(逆时针)T构梁转体剩余74°,总转体时间为47分钟;ZP7#T构梁(顺时针)转体剩余83°,总转体时间为48分钟;ZP8#T构梁(逆时针)转体剩余72°,总转体时间为46分钟;YP6#(逆时针)T构梁转体剩余74°,总转体时间为36分钟;YP7#(逆时针) T构梁转体剩余74°。

转体方案:ZP6、 ZP8、YP6#、YP7#先转体15°后,ZP7开始以同样速度转体,正式转体时间确定为66分钟,转体提前准备时间考虑15分钟,转体后恢复电网时间15分钟,指令确认时间10分钟,预留时间4分钟,转体总时长110分钟。

视频加载中...


视频加载中...

礼嘉嘉陵江特大桥项目通过BIM技术与现场技术管理的深度融合,所有重大技术方案实现全BIM化,现阶段大桥已通车,BIM在其技术管理中具有重大贡献。礼嘉大桥从多个层面解决BIM实施落地的壁垒,取得的经济收益已经远远超过投入的经费,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