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淮阳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淮阳区隶属河南省周口市,位于豫东南,是小麦、玉米的主产区,也是黄花菜、花生、大蒜的主要出口基地。淮阳历史悠久。淮阳文化厚重。淮阳生态秀美。淮阳交通便利。

历史沿革

淮阳历史建置更迭频繁,自西周至清代止,先后置过国、郡、州、府、县。至北宋仅封王于此者35人。公元前40到30世纪,太昊伏羲氏都宛丘、(即淮阳、今留有城址),炎帝神农氏都于陈。《尔雅》释:“陈有宛丘”。《府志》:陈、旧也,谓伏羲所居:旧都”。后神农因其旧而都之,故名曰“陈”。淮阳称“陈”系自神农氏始。殷汤封虞遂于陈,以为舜后。周武王克殷纣,复求舜后,得妫满,以元女配之封于陈,称陈胡公,建立陈国。

战国初,楚灭陈。楚顷囊王二十一年(前278)为秦所伐,迁都于陈,陈城为楚国都达38年,后楚受秦所逼,国都由陈东迁寿春,称陈谓西楚。

秦、始皇二十三(前224)灭楚置陈县。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建都于陈城,国号“张楚”。

西汉,高帝七年(前200)以陈在淮水之北,地方冲要,置淮阳郡。高帝十一年(前196)立子友为淮阳王,而陈州升为淮阳国(淮阳名称自此始)。

王莽新朝,改淮阳国为新平。

东汉,高帝章和二年(88)置陈国,三国时为魏地,文帝黄初六年(225)封曹植为陈王,建立陈国。

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封司马彤为梁王,陈为梁国。南北朝时,南宋移陈为郡、南齐置陈县,北魏合陈县入项县为陈郡;北齐移项县故陈城,改陈郡为信州:北周改信州为陈州。

隋文帝开皇初、改陈县为宛丘,十六年(596)置陈州。

唐高帝武德元年(618)析置新平县,属陈州淮阳郡。

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19)升陈州淮阳郡为淮宁府,治宛丘县。

金因宋制,元因金制。

明太祖洪武初,废宛丘县入陈州。

清初因明制,世宗雍正十二年(1734)升为陈州府。

民国元年(1912)归府。二年(1913)裁府复县,改淮宁县为淮阳县,二十一年(1932)置河南第七行政区专员公署,治淮阳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至三十四年〈1945〉淮阳被日本侵略军所占领。在此期间、淮阳县境内同时存在三方政权。中国共产党设淮阳县委(中间曾改称过淮阳县工委和淮太西县委)、并拥有抗日地方武装,属中共河南省予东特委和水东特委领导。国民党的县政府驻在沙河南岸水岩集,属驻在周口的国民党河南第七行政区专员公署所辖。日本侵略军的淮阳县政府设在城内,属驻在商邱的予东道管辖。民国三十五年(1946)后,中共淮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属予皖苏边区第二地委,专署和中共河南省淮阳地委领导。

1953年淮阳专区撤销后改属商邱专区。1958年商邱专区撤销改属开封专区。1965年,置河南省周口行政区,县属之。1969年12月31日,改周口专区为周口地区。淮阳县属之。

2000年6月8日,撤销周口地区和县级周口市,设立地级周口市,淮阳县属之。

2019年8月,河南省对周口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淮阳县,设立周口市淮阳区。

行政区划

1951年5月,县辖区域调整后行政区划也作了相应调整:撤销原一区,新置城关镇、一区(安岭)和五区(朱集),并将144乡调整为205个乡、乡下辖村、组。

1952年,两次调整乡级行政区划,撒销34个乡,划为171个乡。

1955年9月,根据合作化形势发展的需要,撤销一区(安岭)、三区(临蔡)、六区(大连)、十一区(王店)和十二区(郑集),建立27个乡(辖60个一般乡、919个村),由县直接领导。保留二区(齐老)、四区(黄集)、五区(朱集)、七区(冯塘)、八区(鲁台)、九区(新站)、十区(搬口)、建立51个乡(辖93个一般乡、1204个村),分别由各区领导。城关镇领4个行政街,辖60条街。

1956年2月25日,撤销齐老、黄集、朱集、冯塘、鲁台、新站、撤口等7个区,全县除城关回族镇外,农村建立安岭、大都、临蔡、黄路口、黄集、葛店、大连、王寨、冯塘、鲁台、窦门、朱集、新站、程寺、王店、泥河、搬口、冷庄、郑集、傅楼、柳林、齐老等22个中心乡,领56个一般乡。同年10月,撤销中心乡建置。全县除城关回族镇外建立白楼、九里沟、观音堂、安岭、刘坊店、邵集、临蔡、大何、棠棣、黄路口、黄集、戴集、大连、董阁、赵寨、刘桥、王店、泥河店、曹李集、冯塘、刘陈寨、鲁台、鲁集、龙泉寺、庄刘庄、倒栽槐、窦门、朱集、天齐、新站、程寺、陈路口、许湾、搬口、李集、傅楼、郑集、指挥营、盐场、侯家铺、柳林、齐老、大崔、葛店、王集等45个乡。

1957年1月30日,为了加强边远地区的领导,决定建立朱集(辖9个乡)、黄集(辖7个乡)两个区。次年4月,撤销黄集、朱集两个区。将农村45个乡合并为观音、安岭、临蔡、大何、棠棣、黄集、葛店、大连、赵寨、冯塘、鲁台、倒栽槐、朱集、天齐、新站、泥河、王店、程寺、搬口、傅楼、郑集、指挥营、柳林、齐老等24个乡。

1958年9月1日,全县除城关回族镇外,撤销农村24个乡,建立新站、朱集、鲁台、冯塘、王店、大连、黄集、临蔡、安岭、齐老、郑集、搬口等12个人民公社,下辖100个生产大队、902个生产队,实行政社合一。1961年8月,撤销农村12个人民公社,改建12个区,辖中型人民公社53个、443个生产大队、4158个生产队;次年8月,撤销中型人民公社,改建小型人民公社152个,辖4838个生产队。1965年3月,撤销区,恢复12个人民公社,同时又增设白楼、葛店、许湾、刘振屯4个人民公社。1974年12月,析朱集、鲁台两个人民人公社,置窦门人民公社。析黄集、临蔡两个人民公社,置黄路口人民公社。析齐老、郑集、搬口3个人民公社,置曹河人民公社,至1975年,全县共有19个人民公社、1个城关回族镇,辖437个生产大队、4578个生产队。

1984年1月,农村进行体制改革,实行政社分设,人民公社改为乡,乡设人民政府、经济联合社;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生产队改为村民组。

1985年全县置19个乡、一个镇(城关回族镇),505个行政村和6个办事处。自然村庄有2325个。

1987年,全县有乡、镇20个,村民委员会504个,办事处6个,村民组4665个,居委会25个,自然村2339个。

1988年,由新站乡改为新站镇。临蔡乡改为临蔡镇。安岭乡改为安岭镇。

2004年搬口乡划归周口市川汇区管辖。

2009年,由白楼乡改为白楼镇。

2015年7月24日,经河南省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王店乡的劳桥、左桥、李营子、大李、李集、棠棣树,郑集乡的万老、七里河、李柿园、杜庄,白楼镇的卢关、西大李、傅楼、金陈,城关回族镇的团结、大宋、小孟楼、张庄等18个村委会和城关回族镇的西城社区居委会析出,实行城市管理体制。

2022年淮阳区刘振屯乡“撤乡设镇”;淮阳区王店乡撤乡设街道。

2023年全区行政区划面积1334.5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9.5万人,辖8个镇(城关回族镇、新站镇、鲁台镇、四通镇、临蔡镇、安岭镇、白楼镇、刘振屯镇)、9个乡(豆门乡、朱集乡、冯塘乡、大连乡、葛店乡、黄集乡、齐老乡、曹河乡、郑集乡),2个场(农场、原种场),2个办事处(柳湖街道办事处、王店街道办事处),共467个行政村。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