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男主演抢戏!一代女伶,为争排名不惜装病,坚守一生的婚姻

1953年5月5日《时代》周刊封面,罗莎琳德·拉塞尔

1974年的时候,一对老闺蜜——72岁的琼·克劳馥Joan Crawford(1902-1983)和67岁的罗莎琳德·拉塞尔Rosalind Russell(1907-1976)在某次宴会合影成了第二天的报纸头条。

这给了琼·克劳馥当头一棒,因为她受不了自己那张沟沟壑壑的脸出现在卧室梳妆镜之外的任何地方,恼羞成怒地决定从此彻底隐居。

罗莎琳德·拉塞尔(右)和琼·克劳馥拍摄于1974年,当时罗莎琳德·拉塞尔的身体已经很差了

而罗莎琳德·拉塞尔对此倒没什么意见,尽管此时的她,情况要比琼·克劳馥严重得多。

不仅是皱纹,多年服用可的松让她面颊浮肿,乳房已经被切除,眼皮只能睁到一半,不过她还是十分乐意拖着这副皮囊跟影迷们打招呼。

她从来没对自己演过的那些贵妇和职业女性表示过亲切,觉得她们太强又太硬。

罗莎琳德·拉塞尔和英格丽·褒曼

她更喜欢柔软和绵长,比如坚守了一生的婚姻,比如自己松懈但慈祥的老态。

从美国戏剧艺术学院毕业后,罗莎琳德·拉塞尔顺利签约了环球公司。

但很快,她发现环球的地位正随着默片时代一同江河日下。所以当米高梅对她暗中示好,她便第一次用上了日后屡试不爽的“毁容术”。

电影《中国海China Seas》(1935)宣传照,罗莎琳德·拉塞尔

她精心准备了一整套风格极不协调的套装和一副臃肿不堪的里衬,并坚持一周没洗头发。

因此她和环球当时的二老板——小卡尔·莱姆勒Carl Laemmle Jr.(1908-1979)关于解约的谈判出奇顺利,短短几天后,她就已经出现在米高梅的片场了。

电影《中国海China Seas》(1935)剧照,罗莎琳德·拉塞尔和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

大概因为罗莎琳德·拉塞尔气质端庄,而且米高梅当时还不知道她有自毁形象的独特嗜好,所以给她安排的角色一律成熟高贵,比如玛娜·洛伊Myrna Loy(1905-1993)主演的《名利场Vanity Fair》(1932)中被卷入中产阶级凶杀案的“另一个贵妇人”。

罗莎琳德·拉塞尔早期为香烟做广告

罗莎琳德·拉塞尔早期为香皂做广告

这样的角色对她来说太轻松,“只需要一字一顿地说话,面无表情,再套上早就有人准备好的华服,就能表现出他们想要的,一个年轻女孩身为贵族的庄严,以及郁郁寡欢。”

更要命的是,这部电影仿佛给她下了咒,很长时间都逃不掉玛娜·洛伊的阴影。

电影《鸾凤侦探》(1939)宣传照,罗莎琳德·拉塞尔和罗伯特·蒙哥马利Robert Montgomery

人们总是叫她“玛娜·洛伊片子里的‘另一个女人’”,至于5年后她本打算用来扭转局面的《鸾凤侦探Fast and Loose》(1939)也因为类似的夫妻探案题材被拿来和玛娜·洛伊的《瘦人The Thin Man》(1934)系列反复比较,并被最终判断为“东施效颦”。

但《鸾凤侦探》这部插科打诨的探案片至少暗示了她深藏不露的喜剧潜力。

电影《夺夫术Man-Proof》(1938)宣传照,罗莎琳德·拉塞尔(右)和玛娜·洛伊

所以几个月后乔治·库克George Cukor(1899-1983)就拿着《淑女争宠记/女人们The Women》(1939)的剧本找上门来,在几次三番的试镜中要求她走卡通路线——动作要夸张、笑声要放荡,又在开拍后立刻变了脸——“试镜是为了让你知道哪些是不对的,现在把之前那些都丢开,你演的西尔维娅应该是个坏心肠的长舌妇。”

电影《淑女争宠记》(1939)片场,左起:乔治·库克、罗莎琳德·拉塞尔、赫达·霍珀Hedda Hopper

罗莎琳德·拉塞尔阵脚丝毫不乱,把大笑时的嘴唇弧线调小了三十度便完成了从漫画式人物到扭曲型人物的转变,还憋出了烟酒嗓,配合那临时设计的轻夹香烟的手指。

比较有趣的是,最初拍摄《淑女争宠记》时本来主演的名字只有诺玛·希拉Norma Shearer(1902-1983),但琼·克劳馥岂能放过此排名, 于是诺玛·希拉勉强让 琼·克劳馥跟她齐名。

电影《淑女争宠记》(1939)片场,左起:罗莎琳德·拉塞尔、琼·克劳馥、乔治·库克、诺玛·希拉

罗莎琳德·拉塞尔在该片中饰坏心眼的八婆西尔维娅,本身既是诺玛·希拉的表亲又是琼·克劳馥的密友。

她教唆与嘲笑别人的本事、那尖酸的幽默、顺口溜的快速讲话,奠定了她的滑稽喜剧路线,片中与宝莲·高黛Paulette Goddard(1910-1990)打架的一幕娱乐性极丰富。

电影《淑女争宠记》(1939)宣传照,罗莎琳德·拉塞尔

在拍摄过程中,罗莎琳德·拉塞尔在打斗场面中误咬了宝莲·高黛。尽管宝莲·高黛被咬后留下了永久性的疤痕,但两位女演员后来仍然是朋友。

而罗莎琳德·拉塞尔在该片中最大的收获就是交到了琼·克劳馥这样的闺蜜。

《淑女争宠记》(1939)剧照,左起:诺玛·希拉、琼·芳登Joan Fontaine、罗莎琳德·拉塞尔、宝莲·高黛、玛丽·博兰

她后来说:“琼·克劳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绝对的明星。我认为这对她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她掌控着自己的所作所为。当你走进她的房子时,看起来就是一位明星住在那里。”

电影《淑女争宠记》(1939)剧照,罗莎琳德·拉塞尔(左)和琼·克劳馥

当时身为次要角色却十分出彩的罗莎琳德·拉塞尔并不想屈居在诺玛·希拉和琼·克劳馥的排名之下,她不惜装病不到片场,于是也给争到合演的排名,这两人根本不知道,影片上映后竟是罗莎琳德·拉塞尔最受观众欢迎。

电影《淑女争宠记/》(1939)美国蓝光版封套

罗莎琳德·拉塞尔正是凭借《淑女争宠记》里用不足十分之一的戏份盖过了诺玛·希拉和琼·克劳馥的光芒,并迎来了她真正意义上的巅峰之作——《小报妙冤家/女友礼拜五His Girl Friday》(1940)的邀约。

不过在赴导演霍华德·霍克斯Howard Hawks(1896-1977)之约的路上,她看到了《纽约时报》上的小道消息,说霍华德·霍克斯之所以选定她,不过是惨遭所有一线大牌拒绝后的不得已。

电影《小报妙冤家》(1940)的片场,左起:罗莎琳德·拉塞尔、加利·格兰特、霍华德·霍克斯

《小报妙冤家》中的这个女主角,在当时的确先后被“喜剧女王”卡洛尔·隆巴德Carole Lombard(1908-1942)、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07-2003)、琪恩·亚瑟Jean Arthur(1900-1991)及劳伦·巴考尔Lauren Bacall(1924-2014)等一众好莱坞大牌女星拒绝出演。

电影《小报妙冤家》(1940)宣传照,罗莎琳德·拉塞尔

罗莎琳德·拉塞尔知道后自然极为不爽,不过念头一转就穿着衣服去游了个泳,然后全身滴着水踏进导演办公室,说:“你不会因为这个就改主意吧?”

霍华德·霍克斯也大概听出了弦外之音,满脸堆笑地说:“不过我觉得还是穿些更时尚的正装更能体现你和这个角色的契合度。”

电影《小报妙冤家》(1940)剧照,罗莎琳德·拉塞尔和加利·格兰特

《小报妙冤家》节奏明快,最大特点是对白流畅,喜剧感几乎出自演员极度快速的对话身上,尽管影片中充斥着性暗示,但是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专业性,以及男主角加利·格兰特Cary Grant(1904-1986)和罗莎琳德·拉塞尔连珠炮似的对白。

导演霍华德·霍克斯创造能量、节奏和时机的能力让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都相形见绌。

电影《小报妙冤家》(1940)片场,左起:霍华德·霍克斯、加利·格兰特、罗莎琳德·拉塞尔

当时好莱坞的影评家指出,《小报妙冤家》中微妙的隐晦手法设定了未来性爱电影的标准。

他们说片中最时尚的瞬间就是,当加利·格兰特问罗莎琳德·拉塞尔“想要我的指纹吗?”罗莎琳德·拉塞尔懒洋洋地回答:“哦不,谢谢!我现在还留着呢!”的时候。

电影《小报妙冤家》(1940)剧照,罗莎琳德·拉塞尔和加利·格兰特

谁能在加利·格兰特面前疯狂抢戏呢?凯瑟琳·赫本?不;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1915-1982)?不;格蕾丝·凯利Grace Kelly(1929-1982)?;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1993)?不……答案只有一个:罗莎琳德·拉塞尔!

传闻当罗莎琳德·拉塞尔发现加利·格兰特占据了几乎所有最好的台词后,略带不满情绪的她每星期付给编剧查尔斯·莱德勒Charles Lederer(1911-1976)200美元去添加反驳戏中加利·格兰特的台词,使她的角色更加时尚。

电影《小报妙冤家》(1940)宣传照,罗莎琳德·拉塞尔和加利·格兰特

结果,她与加利·格兰特妙语连珠的对话堪称经典,但你总能感觉罗莎琳德·拉塞尔处于上风,这就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压迫感极强的罗莎琳德·拉塞尔。

当时的《纽约时报》是这样评论《小报妙冤家》的——“毫无疑问,《小报妙冤家》是我们这个时代关于新闻业最疯狂的喜剧。”

罗莎琳德·拉塞尔和丈夫弗雷德里克·布里森

更妙的是,罗莎琳德·拉塞尔通过《小报妙冤家》里的男主演加利·格兰特认识了她未来的丈夫弗雷德里克·布里森Frederick Brisson(1912-1984)——加利·格兰特当时的制片人朋友。

罗莎琳德·拉塞尔和弗雷德里克·布里森交往1年7个月后,两人于1941年10月25日结婚,伴郎就是加利·格兰特。

1949年10月,左起:弗雷德里克·布里森和罗莎琳德·拉塞尔夫妇、格利高里·派克和格雷塔·库科宁夫妇

后来罗莎琳德·拉塞尔主演的《小报妙冤家》成为国外百年百大喜剧电影第19名(国外电影学会2000年版本),该电影被国外国家电影名册收藏。

《小报妙冤家》之后,那些仅凭《淑女争宠记》就判断罗莎琳德·拉塞尔“始终是用演正剧的手法演喜剧”的影评人统统闭了嘴。

电影《艺人新宠No Time for Comedy》(1940)宣传照,罗莎琳德·拉塞尔和詹姆斯·史都华James Stewart

从此之后,各路快人快语、诙谐俏皮的职业女性形象纷至沓来,在反复论证她喜剧才华的同时,也让她渐渐觉得了无生趣——“我其实不过是换了一套又一套不同颜色的正装,在类似的办公室里,然后一定会在最后时刻给某个女友打电话,哭诉自己其实还是想当个小女人。”

电影《绯闻之道Design for Scandal》(1941)宣传照,罗莎琳德·拉塞尔和沃尔特·皮金Walter Pidgeon

由于罗莎琳德·拉塞尔是时尚编辑的女儿,所以她对时尚有种与生俱来的敏感,也通常被认为是最会穿衣服的美国女人。在帽子、毛衣和首饰的穿戴方法上,她都有过独特贡献。

尽管在外表上花费了巨资和巨大精力,她的口头禅依然是:“享受人生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

罗莎琳德·拉塞尔穿着时尚

因为演了太多职业女性,每次开拍前她都能清楚地知道衣柜里放着什么款式的衣服,并且戏称自己就算在睡梦中也能向订购商说明角色所需服装:“一套彩格套装,一套条纹套装,一条灰色法兰绒长裙,还有一套睡衣,因为我最后通常要在卧室里哭泣。”

罗莎琳德·拉塞尔在35岁时生下了她唯一的孩子。1943年5月7日,她和丈夫弗雷德里克·布里森迎来了儿子兰斯·布里森。

罗莎琳德·拉塞尔和丈夫弗雷德里克·布里森

遗憾的是,罗莎琳德·拉塞尔虽然凭借《爱莲妹妹/梅花初开 My Sister Eileen》(1942)、《护士肯尼/女性之光Sister Kenny》(1946)、《情深遗恨/悲悼Mourning Becomes Electra》(1947)、《欢乐梅姑Auntie Mame》(1958)等片四度斩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但是罗莎琳德·拉塞尔每次都是空手而归,未曾染指过小金人。

电影《情深遗恨》(1947)剧照,罗莎琳德·拉塞尔和迈克尔·雷德格瑞夫Michael Redgrave

电影《欢乐梅姑》(1958)宣传照,罗莎琳德·拉塞尔

在1948年第20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就在宣布最佳女主角奖的名字之前,她开始起身——她以为自己会凭借《情深遗恨》获奖,当洛丽泰·扬Loretta Young(1913-2000)凭借《农家女The Farmer's Daughter》(1947)获奖的名字被宣布时,她的顿时觉得无地自容。

1960年2月8日,她在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葡萄街1708号的好莱坞星光大道上被授予一颗星。

1960年2月,罗莎琳德·拉塞尔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自己的手印和脚印及签名

之后,罗莎琳德·拉塞尔因为乳腺癌完成了第一次乳房切除术,身体刚刚好转就来到服装设计师詹姆斯·哥勒诺斯的办公室:“我现在没有乳房了,只有我丈夫和医生知道。我不想你声张,只希望你帮我好好设计以后的衣服。”

1959年3月金球奖颁奖现场,左起:莫里斯·舍瓦利耶Maurice Chevalier、安·萨森Ann Sothern、罗莎琳德·拉塞尔

詹姆斯·哥勒诺斯为她量尺寸,发现整只左臂肿成了山脉,而罗莎琳德·拉塞尔突然放声大哭。

罗莎琳德·拉塞尔此后仍然陆续出演了8部电影作品,活跃于各种社会活动,并在临终前完成了自传,取名为《生活,一场华丽的盛宴》。

中为朱迪·嘉伦Judy Garland,右为罗莎琳德·拉塞尔

1971年,罗莎琳德·拉塞尔代表没有出席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的海伦·海丝Helen Hayes(1900-1993)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海伦·海丝因在1970年的《国际机场Airport》(1970)中饰演阿达·昆塞特夫人而获奖。

1971年,罗莎琳德·拉塞尔代海伦·海丝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罗莎琳德·拉塞尔拍摄于1972年

由于癌症最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接受其他治疗均无效后,罗莎琳德·拉塞尔于1976年11月28日去世,享年69岁。

她的丈夫、儿子、儿媳和一位牧师都在她的床边。她和丈夫从一而终的35年的婚姻,在好莱坞的明星之中是罕见的。

罗莎琳德·拉塞尔最后被安葬在加利福尼亚州卡尔弗市的圣十字公墓。

罗莎琳德·拉塞尔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