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以歌为刀”?刀郎方:不会回应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峰

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就像娱乐圈中的台风,自诞生十多天来风暴愈刮愈烈。无论网友如何猜测,当事人刀郎,以及网友猜测遭影射的几位歌手都保持沉寂。

连日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希望联系刀郎方面,试图让他阐述创作动机,以及回应网友议论。7月29日,刀郎经纪方表示,关于《罗刹海市》不会有公开回应。

沉寂15年刀郎新歌爆红引争议

刀郎本名罗林,出生于1971年,2004年1月,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火遍全国,这张专辑最终以270万张的销量登顶华语乐坛榜首。2008年,刀郎受邀参与北京奥运会主题曲《北京欢迎你》的演唱,随后便逐渐销声匿迹,直到2023年7月19日新专辑《山歌寥哉》诞生,个中单曲《罗刹海市》爆红,52岁的刀郎才又真正回归大众视野。

《罗刹海市》的歌词虽源自《聊斋志异》,但字里行间剑指现实,网友认为又与刀郎的自身遭遇息息相关,不无影射那英等几位歌手之嫌。截至7月30日,那英抖音的一条视频评论达到了惊人的588.8万条,但那英并未正式回应。

7月28日凌晨,有网友发微博,“网暴那英,拉踩杨坤这种操作真的叹为观止,《罗刹海市》这歌可能骂的就是你哦。”杨坤在这条微博下留言“最后一句说对了”,被网友解读为首次回应《罗刹海市》风波。

那英可根据实际情况起诉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网友虽然怀疑《罗刹海市》暗讽他人,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来看,该歌曲的内容并不涉及侮辱他人、侵犯他人名誉权,因为其中并没有指名被侮辱的对象。侵权客体不存在,不知情的大众群体不会第一时间联想到被侮辱的对象,因此侵权责任无法成立。当然,法律对于侵权行为有相关规定,如果被影射的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有网友认为,那英社交媒体评论区被攻陷,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遭网暴”。在付建看来,网友强行解读,如果涉及对那英名誉权的侵犯,解读字眼有对那英的侮辱诽谤,且对那英的社会评价造成了一定范围的影响,解读网友将承担侵犯名誉权的责任,影响范围巨大、情节严重还将承担侮辱诽谤罪的刑事责任。

“如果那英认为自己的名誉权受到了侵害,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至于是告网友还是告刀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付建说。

刀郎及其公司表示不会回应

7月29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联系上刀郎经纪方,电话接通说明来意后,对方表示“实在不好意思,这事我也负责不了。目前我们统一对外不会有任何东西(回应)”,并强调这是刀郎和经纪公司的共同态度。

几位当事人虽默不作声,各种版本的《罗刹海市》却充斥于各个社交媒体平台,此歌激发了网友二次创作的热情,除了解读歌词、品鉴曲调外,各路网友还进行多种形式的改编和演绎,豫剧、黄梅戏、京剧、秦腔……各种版本的《罗刹海市》陆续问世。

原因何在?业内人士认为,刀郎的新专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河南省流行音乐协会理事长席文太曾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山歌寥哉》的11首歌曲用的都是全国各

地的小调,包括河南道情、东北靠山调、栽秧号子、广西山歌等,借鉴中国的传统音乐、地方小调,是这个专辑的高明之处。

但有群众基础也不代表能随意改编,付建提醒网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如果没有经过原作词曲著作权人的许可二创歌曲,以及没有经过授权表演该歌曲从而获利,都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如果著作权人追究,涉嫌侵权者应当承担著作权相关侵权责任。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