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凭什么白手起家?读完20万字《小米创业思考》,我悟到4个字

现代有哪位大佬是真正白手起家?

没有任何背景,完全凭借着自己个人能力鱼跃成龙,逆天改命!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有很多个版本。


但不管是哪个版本,都不可能脱离“雷军”这两个字。

2014年2月,雷军凭借着高达280亿元的财富,首次进入“胡润全球富豪榜”,成为众所公认的百亿级富豪。

4年以后,雷军凭借1100 亿元财富,位至“胡润百富榜”第十名,从百亿富豪正式升级为千亿富豪。

排在他前面的人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夫妇,排在他后面的则有黄峥、刘强东、张一鸣等等。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雷军,家世竟然极其普通。

他1969年出生在仙桃市的一个小村庄里,想要去最近的镇上赶集,都需要走15里路,九岁以前一直都在村里生活。

直到九岁那年,作为村小老师的父亲雷培华被调到县城教书,雷军才从乡村男孩变身为小城少年。

这个家世背景放在普通人中,只能说是是平平无奇。

如果放进与雷军同名的企业家群体中,则简直算得上是黯淡无光。

毕竟马化腾父亲马陈术是上市公司总经理,马云父亲是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王兴父亲王苗是福建龙岩著名企业家,拥有一座投资6亿元年产200万吨水泥的现代水泥厂。

雷军从平平无奇的小城少年,成长为身家千亿的著名企业家,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他的成功秘诀,出身平凡的人们,又是否可以借鉴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看完了雷军几乎所有的公开采访、演讲,最终在他这本20万字的书中找到了答案。


《小米创业思考》一共20.9万字,完整地讲述了小米创办以来的种种经历过程,讲述了小米如何在一个陌生的领域,在一个有着众多强大竞争对手的领域,用八年时间进入世界五百强。

同时也详细而完整地讲述了雷军在创办小米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

雷军总结他的方法论时,称为“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但其实对普通人来说,能够借鉴的核心心法,主要就四个字:化虚为实。

“化虚为实”,就是将一个看上去错综复杂的现象,转化为具体实际的问题,再讲这个问题一点点拆解为当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纵观雷军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看到那就是一个一步步“化虚为实”的过程,从学习阶段到金山阶段到小米阶段。

雷军一点点地将错综复杂的现象,转化为具体实际的问题,再一个个去解决掉,于是他也一步步从小城少年成为了商业大佬。

1987年,18岁的雷军考入武汉大学,在图书馆看到《硅谷之火》,从此树立了“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的梦想。

但这个梦想其实是极其虚幻缥缈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梦想,但很少有人真正想过实现,那怎么才能实现呢?

雷军真正思考了这个问题,他将这个看上去虚幻缥缈的问题,一步步进行分解,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那就要对时代对国家对人们有着自己的贡献,要怎样才能对时代对国家对人们创造出贡献?

雷军心想,那就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吧,创办一家像苹果那样伟大的公司,促进人生生活质量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于是他的梦想从“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变得更加实际了,至少看上去已经有那么一丝实现的可能性了,变成“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够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

在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之前,首先要创办一家公司,然后带着这家公司一步步走向伟大。

这个时候的雷军还是学生,要怎样才能创办一家公司呢?

那就先完成学业吧,雷军决定分秒必争地学习,用两年时间来修完学分,再用之后的两年时间来创办公司。


于是,一个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梦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在雷军一步步的“化虚为实”之下,就不再那么虚无缥缈,而是变得切实可行:第一步迅速修完学分、第二部开始创办公司、第三步带领公司走向伟大、第四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于是现在的问题,变成了怎样才能在两年时间修完学分?

每一门课程的学分并不一样,有些课程重要性很高,有些课程重要性则相对低一些,作为大一新生的雷军去敲门请教那些大二大三的学长。

学长们用了好几个小时,告诉他哪些课程必须上,哪些课程可以不上,哪些课程可以少上,哪些课程先上,哪些课程后上。

于是雷军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了极其周密的上课时间表,能不上的课就不上,能少上的课就少上。

同时艰苦自学,在别人看电影约女孩子玩的时候,他都在啃教材。尽管有些课程上得少,但考试却总是名列前茅,因此老师们对他的逃课也很包容。

就这样,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雷军成功修满学分,拿到了武汉大学的毕业证,接下来就需要考虑怎样创办公司的事情了。

雷军在武汉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那个时候计算机还非常罕见,为了蹭计算机来学习写程序,他经常去一家公司免费帮忙,认识了大自己四岁的学长王全国。

在王全国建议与帮助下,两人一起写了一款商业加密软件BITLOK,定价两千多元人民币,卖得非常好,持续卖了很多年。

等到雷军离开武汉大学时,凭借着卖软件赚来的钱,已经成为了百万富翁。

既然技术经过了市场验证,雷军正式与三个同学合伙创办公司“三色”,但因为股份与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很快就倒闭了。

这给雷军狠狠上了一课:办公司不是那么容易的,没有经验很容易吹亏,一不小心就会倒闭,光有技术也是不够的,有太多东西要学。

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呢?

雷军决定真正毕业以后得去大公司学习研究一下,看看人家大公司是怎么做的,那个时候中国最有名的程序员是求伯君,求伯君所在的公司是金山软件。

于是雷军在1991年正式毕业以后,先到北京航天系统一个研究所工作了一段时间,就在求伯君邀请之下加入金山软件。

在加入金山以前,他认为那一定是一家很大的公司,但没想到算上自己才六号员工,不过加入以后他也并没有后悔,而是开始了金山的奋斗生涯。

这个时候的雷军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他意气风发地决定要和兄弟们一起把金山做成一家伟大的公司。

怎样才能把金山做成一家伟大的公司呢?

雷军的想法是要做出伟大的产品,让中国每一个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快捷便利的产品,能够打败国外巨头微软的产品。

于是他带领团队苦心研发三年,三年磨一剑,终于交出了“盘古”,意为开天辟地。

雷军希望这款软件能够在整个计算机软件行业开天辟地,彻底占领市场,打败微软等外国巨头,成为一款真正伟大的产品。,

借此能让金山成为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

结果这款产品上市之后惨败,整个产品周期过去也就卖出两千套,而原来的预计是一上市就要卖出两万套。

用时三年、耗资百万两百多万研发的“盘古”,让金山公司亏得血本无归,求伯君卖掉自己的别墅才发出工资。

原本顺风顺水的雷军遭受重大打击,他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明明“盘古”是那么好的产品,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

要怎样才能把产品卖出去呢?

于是雷军决定深入了解销售渠道,他去柜台站了七天。

第一天只顾着自己说,什么都没有卖出去,第二天开始看其它销售怎么和客户说,第三天学着其它销售的样子和客户说,开了第一单,到第七天的时候他成为了那一家店的销冠。

雷军突然发现,原来要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光有强大的产品是不行的,还需要懂得用户需求,做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

于是在休息六个月之后,雷军重新回到金山,这一次他调整了金山的战略目标,不再是干翻微软,而是“活下去”。

为了让金山活下去,他开始研究市场上消费者们最需要的软件,推出了金山词霸、金山毒霸、金山打字等等软件。

这些投入较少,迅速产生收益的软件让金山的现金流渐渐回过血来。

雷军开始看到游戏市场,于是在金山成立了游戏部门,开发出来最为有名的游戏就是“剑侠情缘”。

到1999年时,雷军发现金山很多同事忽然辞职,这让他感到极其困惑。

在经过深入了解以后,他发现这些同事大多是去了腾讯、网易等所谓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公司同样是编写程序,但工资待遇却是金山这个软件公司的两倍以上,这让他敏锐地感受到互联网的巨大机遇。

雷军忽然意识到,凭借着金山这家软件公司,想要让自己实现“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的梦想已经很难实现,但互联网公司扎堆出现,并且发展迅速,互联网行业可能有自己的机会。

于是在雷军的强烈倡议之下,金山投入五十万成立了卓越网,由雷军担任董事长,并且在次年转型成为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在网上售卖书籍、碟片等等。


卓越网的发展极其迅猛,2000年底时日收入已经达到25万元人民币。


然而,与营收同样迅速增长的是巨大的成本,发展越快,烧钱越多,尽管雷军十分不舍,但金山已经没有足够资金来支撑卓越的运转。


无奈之下,卓越以7500万美金的价格,在2004年被卖给了亚马逊。


这让当时的雷军感到内心极其痛苦,尽管他因此获得了丰厚的财务回报,但这意味着他在互联网时代创办一家伟大公司的梦想破产。


如果说当时卓越没有卖掉,而是坚持了下来,那么整个互联网市场的格局可能就会大变,卓越极有可能成为淘宝、京东那样的存在,但很可惜的是没有如果。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再次验证了雷军的背景极其普通。


哪怕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哪怕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哪怕将来一定有更好的前景,但当时就缺了那些钱,就无法把握住这个机会。


这是富贵家庭出身的王兴、张一鸣们所不需要考虑的问题,但却是小城少年雷军面前的巨大关隘。


卖掉卓越以后,雷军又在金山苦苦坚持了很多年。


终于在2007年带领金山成功上市。


此时雷军已经不是那个初出茅庐就想开天辟地的少年,成为了一个38岁的中年。


他依然没有放弃曾经的梦想,但他也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金山,已经与伟大愈行愈远。


于是在2007年底,雷军从金山辞职,开始了自己半退休的生活。


早在2004年底,也就是卖掉卓越实习基本的财务自由以后,雷军就开始给自己看好的年轻人投资,投的第一家公司就是拉卡拉。


等到07年底开始半退休生活以后,雷军对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公司的关注并没有减少,他投资了多个行业多个领域的多个公司,并且获益颇丰。


在这个投资过程中,雷军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发现真正要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单纯有强大的产品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顺势而为”,要进入足够强大的行业,才有可能成为真正伟大的公司。


当软件行业衰落的时候,金山就注定不可能成就伟大,因此哪怕自己再聪明,再勤奋,再怎么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最终还是收效甚微。


1992年到2007年,也是雷军在金山的16年,他一直努力在软件行业奋斗,但1999年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雷军并不是没有发现这个机会,也不是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但因为家世背景的先天薄弱,这一波机会只是让他实现了财务自由,并没有让他成就伟大。


不过雷军并没有认命,在经过对多个行业的观察分析以后,雷军认定未来十年一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会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也是一个成就伟大公司的市场。


也就是说,智能手机行业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更重要的是,此时国内智能手机良莠不齐,一款普通的智能手机也能卖上三四千,千元以内的智能手机基本都是没有太多安全保障的山寨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简直就是劣质与廉价的代名词。


如果可以做出价格便宜、质量上乘的智能手机,那么就可以让人民群众都能够更好地享受到科技的乐趣,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与生活。


再以“智能手机”为核心,一步步改变“中国制造”,这是一项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于是在2010年4月,小米在北京中关村悄悄成立,决定研发出全球最好的手机,同时让每一个人都能买得起。


于是,现在雷军的问题成为了怎样才能研发出全球最好的手机?


研发手机这件事本身并不容易,要在有着苹果、三星、华为、中兴等巨头公司的行业里杀出一条血路来就更是宛如天方夜谭。


不过雷军还是看到了机会,他看到那些巨头公司全都是硬件公司,但在即将到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移动计算中心。

雷军决定用互联网的方式做智能手机,将软件、硬件、互联网都融合在一起,一旦成功,就能够颠覆整个行业。


当时硬件最好的公司是摩托罗拉,互联网最强的公司是谷歌,软件最强的公司是微软,雷军从这三家公司中找来精英组建创始人团队。


他本人熟悉软件也熟悉互联网,但并不怎么熟悉硬件,于是组建硬件团队的同时,便决定先将手机的软件开始干。


手机的软件非常复杂,操作系统更是极其复杂,一眼望去让人眼花缭乱,要如何下手呢?


雷军带领团队干智能手机当时最重要的四个功能,也是用户在使用手机过程中最常用到的功能:打电话、发短信、通讯录、桌面。


这四个核心功能做好以后,第一版手机系统也就是miui1就成功做好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给这款手机系统寻找用户,雷军带领团队每天写300个一百字以上的帖子,并且言之有物,然后将这些帖子贴到所有知道的论坛与社区。


有一百位用户从不同的论坛与社区看到关于miui1的帖子以后,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试用了这个系统,结果好评如潮,纷纷给朋友、网友推荐。


用过的朋友、网友继续给身边的人推荐,在强大的口碑作用下,miui用户在一年时间里就超过了三十万。

软件做得很好,同时互联网口碑玩得也很转,但手机毕竟本身是一个硬件产品,怎么才能做出最好的硬件产品。


从摩托罗拉挖来的团队有着高超的硬件设计工艺,但小米公司还面临着一个供应链的问题。


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当然就要用全球最好的供应链。


所以小米最开始的供应链都是直接找苹果的供应链公司,结果很多公司都完全不理会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米。


这是由于硬件供应链与普通供货公司不同,每一家手机品牌所需要的硬件都不一样,为了供应这些硬件,供应链公司需要自己设计工艺、模具,这都是巨大的成本,而小公司一旦卖不出去货,那这些成本就是巨大的亏损。


当时中国手机行业最盛行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山寨机,很多山寨机品牌拿了供应公司的成品以后卖不出去,结果自己宣告倒闭,导致了供应公司的亏损。

因此这些供应公司都不愿意把货物卖给一家没有什么名气的中国小公司,为了搞定这一点,雷军也是一趟又一趟地跑。


用远远超过市场正常行情的价格,才算是搞定了一家又一家的供应商。


2011年8月份,小米正式发布售价为1999元的小米1,震惊整个智能手机行业,5分钟就卖完三十万台。


这并不是只有三十万人买小米手机,而是因为当时小米公司只备了三十万台的货,之所以备货三十万台,是因为miui的用户为三十万人。


在发现消费者的巨大热情以后,雷军原本紧悬着的心瞬间放松下来,开始紧急调货,加班加点地生产,小米1一共卖了790多万台。


这让成立不久的小米赢得了一个梦幻开局,也让雷军真实地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并非不可能。


2018年小米上市,雷军将小米硬件综合利率永远不得超过5% 写进了公司决议,将5%定为利率红线,这一举动让很多董事和投资人感到不解与反对。

雷军用一句话说服了他们,他说:“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

今天来讲,小米是否已经是一家伟大的公司,这依然值得商榷。雷军是否已经是一个伟大的人,这也很值得商榷。


但我相信,从2011年开始,一直到今天,一定有很多像雷军一样出身于小县城的普通百姓,人生中的第一台手机,就是小米手机。


正是雷军带领小米手机杀出重围,才让我们以更快的速度使用到优质的智能手机,更好地感受到科技的乐趣。


小米不一定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它改变了智能手机在内的很多行业,让消费者用更低廉的价格享用了更好的质量。


雷军不一定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他一定是一个强大的人。


他从小城少年到成功企业家的路径清晰可见,而这种“化虚为实、将错综复杂的现象一步步落到实处”的方法,也是我们所可以参考借鉴并学习的。


2021年3月,雷军宣布自己人生最后一次创业,“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现在已经是2024年,雷军依然奔走在自己的梦想之路上。


他已经55岁,可是当他站到台上谈起自己十八岁时的梦想,眼睛里绽放出的光芒吗,还是会让感到恍惚。


恍惚带领小米冲锋陷阵的雷军,还是当年珞珈山下因《硅谷之火》而热血沸腾的雷军。


出走江湖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雷军最后一次创业能否成功,我们并不知道,在押上自己所有的声誉与荣耀之后,雷军能否成功实现伟大,我们也并不知道。


但正是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雷军已经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