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六医院:党建引领把航向,“医”心为民守健康

7月28日上午,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江汉大学老年医学中心大楼顺利封顶。作为华中地区最大、武汉首个专门针对老年人就医需求的医学中心,大楼建成后将为省内外及武汉市老年患者提供优质、便捷、舒适、智慧化的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服务,成为武汉市第六医院发展史上的新里程碑。

高水平医疗服务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看来,仅仅依赖学科实力和尖端的医疗设备还远远不够,只有将医院管理与人文关怀、文化建设有机地集合,根植于医疗的全过程,才能真正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只有从“患者视角”不断发现、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才能真正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在百姓心中形成“来得舒心、诊得安心、治得放心”的金字口碑。

香港路主院区是武汉市中心城区单体面积最大的市级医院。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我们的高质量发展,就是在不断提升治病救人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武汉市第六医院党委一班人一直带领全院上下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以党建为引擎,不断创新服务举措,着力解决百姓就医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

2018年10月,在全市率先推出“无假日医院”,一直延续至今;创新性推出“早提前、中午连、晚上延”延时门诊服务,门诊时间从早上7:30至夜间8:00,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极大提升;开展“我是六医人,百分之百行动”100%陪检送检等10项惠民服务;创建党建服务品牌“六医党员在行动”,深入基层为民排忧解难。开展“6e护万家”,优质医疗入户到家;推行“周末专家义诊”,拉近患者与专家距离;通过建立医联体、就诊流程再造、实施签约医生服务,让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创新党建头雁品牌

奏响民生福祉强音

创新党建品牌——“6e护万家”送医进社区。

打造“专科雁阵”,提升医疗能力。近年来,市六医院党委将学科发展列为医院的首要工作来抓,先后推出实施了“重点学科攀登工程”“优势学科提升工程”“一般学科振兴工程”“医技学科强基工程”,不断推动诊疗能力的提升,以一流学科建设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重点专科倍增形成品牌。医院从2018年仅有一个市级重点专科发展至如今拥有38个省、市级重点专科。重点专科建设实现弯道超车,步入武汉市第一方阵,形成品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全国首家且唯一的“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血管介入单元”,武汉市政府确立“老年医学”为医院特色方向,头雁专科带动学科集群发展。

诊疗模式创新形成特色。建成国家级胸痛、房颤、心脏康复、卒中、代谢性疾病等十大中心,省内首建甲状腺、消化疾病、肺结节、抗衰老、睡眠疾病、眼视光等诊疗中心,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方便患者就诊。

中医药特色发展形成亮点。持续打造国医堂,作为中国中医药信息分会常驻单位落户,建成国家级热敏灸康复基地。启动中医博士人才回归工程,设立名老中医工作室,积极探索慢病调理、未病防治、中医针疗等特色化道路,实施中医全科化,助推中西医融合发展。

引领“头雁”带飞,改善就医体验。近年来,医院党委、各支部在开展主题教育、“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多角度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无假日医院”,一年365天,天天有专家应诊;“延时门诊”实现早提前、中午连、晚上延。坚持开展周末公益讲座义诊,推行党员志愿者服务,做到“进门有人迎,检查有人陪,出院有人访”的人性化服务。

环境提档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医院党委充分调研,周密部署门诊楼在一天未停诊的情况下,加装手扶电梯,疏通门诊堵点。对门诊楼、内科楼、体检康复楼等楼宇进行改造,形成一步一景、花园式院区,医院绿化率达58%。

选树“头雁”支部,做实惠民品牌。院党委以“六医党员在行动”“6e护万家”两大党建创新品牌为抓手,选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心血管内科党支部、综合科党支部等“头雁支部”,实施对接社区包干包片,专科医生与网格员、社区公卫医师组建健管小组,医社联动,为辖区内7个社区6万余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暑期入户送医送药近600次,年开展义诊百余场;通过多种媒体,为市民提供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500余篇,党建创新品牌得到居民交口称赞。

8月16日,“六医好医生”张志强(2021年度)、许先平(2023年度)联袂为11岁患儿成功行复杂蛛网膜囊肿手术。

党建引领文化,建设清廉医院。医院党委在全院推行六医“家文化”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核心”的双心文化,持续打造向好、向上、向善干事创业氛围,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创办《六医报》,年发行量30万份。做实六医TV,开设医患互动栏目。连续五年举办医院文化节,形成了独特的医院文化品牌,文化节“医心向党科普大赛”选送的科普达人获湖北省健康科普大赛冠军。 医院党委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围绕清廉医院建设要求,坚持靶向聚焦、制度护航,紧盯关键环节与核心岗位,扎紧扎牢防腐拒变的篱笆。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成立投诉办公室,实行中层干部轮值,设立院长接待日,深入一线倾听群众意见。结合“双评议”工作,医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病房、诊室、接待窗口设置定位扫码评议系统,通过“院长直通车”,推行“云上提意见,码上促改进”,架起就诊患者与医院管理层的沟通桥梁。

激发人才干事热情

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8月8日,“六医好医生”李发久(2022年度)、朱紫阳(2021年度)为32岁肺栓塞患者行急诊血管介入术。

武汉市第六医院树牢“人才驱动发展”的核心理念,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医院优先发展位置。引才、育才、用才“全链条”发力,推动人才建设与学科发展有机融合、同频共振。

红色领航,激活用人机制。建立“双带头人”培养机制,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近年来,医院业务科室双带头人占比近95%。医院党委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纳贤良,把“诚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暖心爱才”融入人才强院的全过程。选拔“80后”年轻干部121名,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开放办院,拓宽引才渠道。医院携手王辰院士、陈孝平院士、马丁院士团队,建立学科医联体,助推专学科高质量发展。柔性引入51位全国知名专家杰青来院坐诊、查房、手术。强势引进学科带头人、重点高校医学博士等近百名。引入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胸外科、肾内科、老年医学科等学科领军人才,开创全国优质资源集聚六医的办院新格局。

8月10日,“六医好医生”贾业贵(2023年度)赴通城县人民医院行ERCP取石术。

人才内育,发挥榜样力量。医院狠抓内部队伍建设,向纵深挖潜,把到国内外顶尖医院进修作为医务人员晋升的必修课。推出“博士倍增计划”“后备人才培养”“全员提能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整建制送团队至“北上广深”学习,为专科发展谋篇布局。近3年来,医院输送外出进修人员近500名,每年用于员工进修、培训、委培博士及硕士等人才培养经费近600万元。每年开展“十佳青年”“六医好医生”“六医好护士”等评选活动,多维度、多层次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全院上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榜样文化”。

平台做精,拓宽发展空间。按人才发展、医疗服务所需优配设备设施,搭建干事创业起跳平台,厚植科研沃土,推进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近5年来获批省、市科研项目立项近百项,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千余篇,多项研究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教学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多项教学课题获省教育厅立项。

发挥智慧医院优势

挖掘特色服务亮点

武汉市“我心目中的好医生”孙苏光暑期为患儿诊疗。

医院秉承“服务更智慧,流程更便捷”的理念,将智慧化建设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打造就医更便捷、服务更高效、诊疗更安全的医疗服务新样板。

数字赋能提升服务质量。医院下大力气建立智慧医院,实现全省首家“智慧病房”全覆盖,床旁交互系统、智能输液系统、智能床头卡等五大智能交互系统实现医疗数据的高效采集和使用。“智慧药房”一站式药物配送提升服务效率,建立“云审方监测平台”拓展服务半径。医院完成十四大信息化工程,信息化建设通过国家互联互通四甲评审,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全市领先。

流程再造优化服务体验。打通线上线下壁垒,再造服务流程,患者就医更加便捷。建立网上服务矩阵,推出预约挂号、报告查询、在线问诊、服务缴费、体检预约、扫码点餐等20余项服务功能,实现院前咨询、院中就诊、院后随访宣教全流程闭环智能管理。线下自助挂号缴费、电子单据、VR智能就诊导航系统、云胶片等服务让就诊更安心、服务更贴心。

云端诊疗打通服务壁垒。医务人员院内和云端同步“在线”,远程 “5G”会诊、云医院实现与优质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名医在线会诊解决“看病难”问题,最大化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建立线上问诊快速响应机制,全院41个临床科室,近300名医生云端入驻,24小时在线,图文咨询、电话咨询“0”费用,诊疗全程保密,保障患者隐私。提高慢病专科医生在线坐诊频次,保障慢病患者复诊、配药等就医需求。科学分流急危重症患者,建立线上“绿色通道”,智能客服点对点咨询,急危重症患者快速转接院前急救,争分夺秒,护佑生命。

开创融合共进新局

构建卓越医疗平台

7月31日,我院携手同济医院共建妇产科医联体,马丁院士团队正式全职入驻。

只有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医院才能有效激活发展内外动能,形成开创融合共进的局面。

高位嫁接,促进品牌提升。牵手王辰院士、陈孝平院士、马丁院士团队共建医联体。全职引进院士团队核心成员任妇产科第一主任,实现临床、教学、科研全面提升。

2022年8月,医院龙头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全国首家且唯一的“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血管介入单元”。该介入单元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协和医学院院长王辰的带领下,构建全国肺血管疾病诊疗平台,技术输出帮扶全国百余家医疗机构。

2023年7月,骨外科成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5G+骨科机器人首批联盟单位。携手国内排名第一的北京积水潭医院开展技术协同,目前独立实施骨科机器人手术每月近百台。实现伤口更小、出血更少、预后更好。

2023年8月,妇产科马丁院士团队核心成员李双教授全职入驻,与同济医院共建的宫颈疾病诊疗中心落户市六医院,配置4K高清内窥镜,提升服务品质。中心的启用将为华中地区妇女保健医疗带来实质性利好,开诊不到半个月,已有近千名患者慕名来院看诊手术。

医疗下沉,实现融合发展。与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联体,与蕲春县人民医院、团风县总医院、红安县人民医院等11所医疗机构建立帮扶,实现专家坐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外派3位专家挂职通城,深化校地合作,提升当地医疗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健康管理,深入每个细胞。充分发挥我院作为健康管理中心技术特色优势,在2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康小屋”,与九州通养老机构共建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建立家庭医生服务体系,打通院前、院中、院后绿色通道,不断织密家庭医生健康管理辐射网。健康小屋所彰显的“桥头堡”效应惠及百姓30万人。

近年来,武汉市第六医院围绕着患者看病就医全过程,创新推出多项便民惠民举措,为百姓就医提供了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环境更舒适、服务更贴心、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未来,市六医院将继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智慧医院建设为支撑,坚持技术内涵与服务质量并重,朝着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医疗研究型大学附属医院的这一目标阔步前行。

(文/刘璇 袁莉 刘望 陆旖婷)

【编辑:戴容】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