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我国是日本海的上游,核废水危害最微弱,美专家说到中国去避难

今天北京时间12点、东京时间1点,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将福岛核电站100万吨核废水开始倒入北太平洋,这波核废水的倾倒时间将持续长长久久的30年,让世界为之震惊,为之愤怒!由于我国与日本相邻,同是北太平洋流经的国家,日本核废水的倾倒,自然引发了我国公民对于海洋核污染、海产品安全的担忧。


北太平洋洋流图


福岛核废水储存罐


百万吨福岛核废水储存罐

其实,我们只要静下心来认真地看一下北太平洋洋流图(图一)。就会发现日本核废水向大海排放对我国东南沿海的影响十分微弱。这是因为:其一,我国的地理位置处于日本海的上游,向东奔流的北太平洋,在途经我国南海、东南沿海后,经过1600公里才到达日本东部。由此,日本福岛排放的核废水不会第一时间到达我国领海,它是顺着洋流途经阿流申群岛、阿拉斯加海岸、美国西部海岸、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后才进入我国,这一环流过程大约需要8个月时间,也就是240天以后才能进入我国东南沿海。


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图


福岛核电站俯视图


福岛核电站临海景观

其二,经过240天环流的福岛核废水,其辐射性在太平洋中已经被稀释。因为太平洋的面积为1.8亿平方公里(地球总陆地面积仅1.4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3957米,海水容量达到了7亿立方千米左右,在如此浩瀚的海洋中,经过240天的稀释时间,应该核废水的各类污染指标会被大大地稀释下降,达到安全范围以内;


福岛核电站俯视景观


北太平洋海域景观


北太平洋海域景观

其三,根据海洋生物的繁殖与成长特性,一般各国海域的海洋鱼类等都是在近海大陆架繁殖生息。我国的海洋鱼类、螃蟹、海虾等,都是在我国海域的大陆架内(东海、黄海、渤海、南海等)繁衍生息,就是有洄游习性的带鱼、大黄鱼、小黄鱼,也都是在不远的岛屿、海域内洄游,不会洄游到1600公里外的日本海域。至于大马哈鱼的繁殖洄游路线是从海洋到淡水江河,鳗鲡的洄游路线则是淡水江河到海洋。当然,海洋中远距离溯流洄游繁殖的鱼种也是有的,金枪鱼是远距离洄流繁殖的鱼种之一。但是,我国海域不出产金枪鱼。所以,我国海域的鱼类、螃蟹、海虾等海产品都是可以安全食用的,我们不必担忧。


北太平洋海域鱼类景观


南太平洋海域鱼类景观


南太平洋海域鱼类景观

面对日本核废水倾倒海洋的现实,我们目前要严防死守的是:禁止日本海产品进口,防止不法商人为了渔利走私日本海产品。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冷静理智地看待福岛核废水倾倒事件,既要看到核废水对海洋的危害,又要看到我国处于日本海的上游,是福岛核废水流经路线的最末端,其影响十分微弱。我国的这一地理特性,令美国专家都羡慕,为了规避核废水的危害,喊出了“到中国去避难”的口号。由此,我们不必谈核废水就心惊、就色变。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