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港:打造智慧港口,实现高质量发展

央广网安庆9月1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徐鹏)安庆港历史悠久,素有“千年古渡百年港”和“八省通津”之美誉。作为安徽省境内长江北岸的深水良港,安庆港已成为长江黄金水道连接东西部地区的重要运输枢纽,是安庆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

当前,安庆港包括长风港和五里庙港两个港区。2020年11月起,长风港一期改造工程开工,至2022年12月底一期改造工程顺利完成。“长风港区侧重于运输散货,改造后新增后方陆域237.8亩,年吞吐能力达460万吨。自2023年元月交工验收以来已经试运营半年,整体运营比较平稳。”安庆港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文杰介绍说。

安庆港长风港区(央广网记者 周然摄)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港口

“现在的港口与过去相比,在科技化信息化方面投入很多。”王文杰说。安庆港在传统港口的基础上,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港口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及服务水平,以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港口。

据介绍,2017年起,港区致力于将5G技术投入生产领域。近两年,两个港区已全面覆盖5G信号。“流动机械终端通过5G生产专网实现生产指令实时接收,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准确率得到提高,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以上。”王文杰表示说。接下来,安庆港将依托现有各类操作系统,借助5G和物联网技术,构建先进的数据中台,推进港口数据资源整合与跨界数据资源融合,充分发挥作为供应链关键节点的优势,构建5G+智慧港口数据信息枢纽,全面提升港口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敏捷化运营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安庆港还积极探索“智慧口岸”建设,以提升港口通关效率。打造了TOS、散货系统、智能(无人)闸口系统、通道核辐射检测系统等多类操作系统,信息化系统化的操作系统大幅提升了港口的运营效率。

同时,通过与海关、边检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实现了通关流程的电子化、智能化。这一举措大大缩短了通关时间,提高了贸易便利化水平,为港口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多式联运促进高质量发展

为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和市场形势,安庆港积极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编制了《安庆港中心港区“江北深水良港,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目前已顺利进入公示阶段。

2022年,安庆港加大与铁路对接,拓展铁水联运业务,在不通铁路的情况下,首次开发了石油焦“港口+物流”业务。该业务主要利用散货船运至安庆,再通过安庆货运北站铁路运输至云南省曲靖市等西北、西南地区市场。2023年,公司进一步加强石油焦客户跟踪和回访力度,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1-7月份完成674标箱,“铁水联运”业务实现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后期长风进港铁路线连接,提前谋划铁水联运业务实现了良好开局。

“当前,长风港资产规模在沿江港口位居前三名。未来,我们计划利用安庆的区位优势,把安庆港打造成区域型的中转站,为长江沿线的货物提供更好的运输通道。”王文杰表示。

借助科技力量打造智慧、绿色、安全港口,进而推动港口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安庆港正在逐步实现从一个传统港口向一个科技化、现代化的智慧港口的转型。未来,安庆港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化动力引擎,走出一条智慧港口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