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强磁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双高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系列报道

引进博士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队伍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围绕高寒高铁“六铁一全”特色人才培育目标,不断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搭建高标准教师发展平台,让教师在“三教”改革和社会服务活动中不断历练,探索出一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之路。

招聘现场

引人才 破藩篱 构建人才奔涌“新高地”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使学校成为聚才引智的强磁场和聚集地,学校优化政策环境,建立人才引聘标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

完善师资队伍配套政策,搭建人才成长高效平台。学校制定《博士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为解决博士人才短缺问题和博士人才的引进提供制度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学院鼓励专任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出台《教职工学历学位提升方案》《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试行)》,为学校人才“引、育、用、留”提供政策保障。

实施人才“百千万”工程,构建人才提升金字塔。学校出台人才“百千万”工程政策,即“引进培养博士100名;专兼职教师达到1000名;师资队伍建设投入5000万元”。该政策充分激发师资队伍建设活力,探索人才培育新模式,形成层层发展递进成长机制,构建多维度人才发展通道。

创新多样化引才方式,构建人才聘引“新举措”。近两年来,立足现实短板,有针对性地引进双师型教师37名;积极作为,突破传统,同工同酬引进合同制专任教师138名;探索多样化人才聘用模式,采取校企共享人才的方式聘用企业高技能人才18名;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从本科院校、科研院所聘任博士15名,聘用副高级以上专业人才52名。

招聘现场

强能力 重培植 涵养人才提升“生态圈”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创新机制、外培内育,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依托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大师工作室、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姜大源教育名家工作室”等,通过举办教师发展论坛、教师研讨、师德素养提升研修班等多样形式,指导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双师”“双岗”“双语”教师培育;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学生技能大赛等“双师素质培养平台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双师”素质培育。

近5年来,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修订完善教师培训系列制度,拓宽培养培训渠道,组织新入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等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培训。“双高”计划期间,累计参加国内各级各类培训3765人次、国外研修项目48人次、教职工学历提升60人,有效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线上招聘会

强服务 共发展 激发人才队伍“新活力”

学校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奖惩激励措施,通过人才考核评价树立重落实重实效的工作导向,使考核工作成为教师发展的“助推器”,进一步激发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实行奖惩制度,调动外在动力。学校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发展性评价,实现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有机衔接。以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为目标,构建“分层进阶、分类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创新培养路径,完善教师发展标准,开展分层分类教师评价,并制定《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等规定,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新活力。

创建激励机制,激发内在活力。建立以高层次人才、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各级各类教学团队、创新团队激励机制,制定《博士人才考核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切实激发博士人才发展活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多维度人才发展通道,充分调动博士人才在教学科研、改革创新、管理服务等领域取得高水平业绩成果,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刘本基 管林挺 吉林日报记者 丁美佳 冯荟羽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