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寒高铁“六铁一全”特色人才培养新高地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双高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报道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产业,建设交通强国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先行领域和战略支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打造“丝路吉林”大通道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根植铁路,服务吉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全力打造高寒高铁“六铁一全”特色人才培养新高地。

党建引领 创新“六铁一全”特色人才培养新理念

高寒高铁是指在高纬度、高海拔区域和极寒气候条件下的高铁线路。学校位于东北高寒地区,处于国家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的核心区域,具备得天独厚的高寒高铁研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专业资源。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煜平告诉记者:“多年来,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回应‘职业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和高寒高铁需要‘培养什么人’的历史使命,把育人目标和铁路需求,特别是高寒高铁对职业教育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陈煜平说,学校以党建“复兴号”品牌为载体,通过火车头领航、双轨协同育人、动车组先锋、廉洁动车护航“五项行动计划”,将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育人全过程。

据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曹炳志介绍,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高寒高铁“六铁一全”特色人才培养新理念,即: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下,注重红色传承,突出铁色淬炼,强化特色打造,使学生具备“铁一般信仰,铁一般意志,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铁一般本领,铁一般体魄”的核心职业素养,成为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产教融合 打造“六铁一全”特色人才培养新格局

“为了培养出适应高寒气候、掌握高寒高铁新技术的专业技能人才,学校精准对接高寒高铁工匠人才要求,努力打造‘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入合作,育训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陈煜平介绍。

产教融合,创新“共同体”发展样板。围绕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岗位需求,重点依托铁路行业企业,开创“三堂联动”职业素质培养路径,形成“四合贯通、多元协同、六维对接”的人才培养新生态。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联合企业共同制定“2+1”定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上,把轨道交通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岗位作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教学实施上,在IPDICE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下探索推行“站段式教学组织模式”。育训结合,提升“全链条”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轨道交通校企育训融创一体发展,构建了“三层衔接、八级递进、育训一体”的产学研创训协同格局。近年来,学校持续优化实习实训条件,打造高端共享实训基地;通过“学分银行”“课程超市”持续优化学制设置和专业资源配置;充分运用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制、一课多师制等多样化教学授课模式和“半军事化”定置管理模式强化育训一体,形成了轨道交通育训融创人才培养高地。

集群发展 推动“六铁一全”特色人才培养见成效

为驱动专业课程建设,推动专业集群发展,学校建设国家双高专业群1个、省双高专业(群)9个;国家骨干专业4个、国家现代学徒制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专业2个,吉林省示范专业4个。

如今,学校办学成效显著,办学成果突出,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两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两项。其中,“高寒高铁‘六铁一全’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和“‘小样板’驱‘大体系’,职业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示范式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两个成果获得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谈到学校“六铁一全”特色人才培养方向,校长曹炳志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将继续围绕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集群建设,持续为全国高寒高铁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提供高端人才支撑,以高寒高铁新时代工匠人才推动中国高寒高铁新发展!”

金鹏涛 赵鹤群 吉林日报记者 丁美佳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