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战地记者事迹激励大中学生!浙经院记者节新闻讲座正能量满满

“为了报道巴以战争,这位女记者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她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11月8日晚,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记者节新闻讲座中,资深媒体人陈红松将央视战地女记者陈慧慧的英雄事迹当成了活教材。

陈慧慧事迹成活教材

当晚,该校宣传统战部、组织部和校团委联合主办了全校性的新闻业务讲座,邀请陈红松老师主讲。参加培训的除了该校融媒体中心、党员之家和校团委的骨干成员,还有杭州市钱塘区文海中学的师生代表。

新闻写作的“降龙十八掌”


陈红松老师是台州晚报最年轻的创始人,台州市首届名评论员,被《新闻职场入门》一书列为“新闻记者”的代表人物。他曾经担任过6年的台州晚报副总编辑,并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作过600多场的新闻写作和书法欣赏讲座。自1998年调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以来,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外宣稿件超过了1000篇次,获过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一等奖,还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新闻传播客座教授。

陈红松记者感言两则

台州晚报创刊一周年时,他曾发表过一则感言:“追求卓越,传播精华;笔写民生,智利天下!”台州晚报创刊1000期的时候,他又发表了一则感言:“有一种习惯,叫做求知;有一种使命,叫做传播;有一种期待,叫做感动;有一种力量,叫做读者。”

活着就要传递正能量

“两番表白,殊途同归。归纳成一句话:活着就要传递正能量!”陈红松说,这与支撑战地记者陈慧慧出生入死的信念,是何等的相像!

与陈红松一样,央视战地记者陈慧慧也是台州人。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作为央视总台驻土耳其安卡拉站记者,陈慧慧是首批抵达现场的记者之一。在前线报道的29天,她的足迹遍布13个边界小镇,多次亲历火箭弹袭击、多次拍到“铁穹”发射拦截火箭弹全过程,并用镜头记录下以色列军队、坦克、装甲车如何一步步兵临城下。记者节当天,陈红松在朋友圈转发了11月8日刊发的央视新闻《台州籍战地女记者陈慧慧手记|穿上防弹衣,我们在战火中记录》,同时配了一段提示语:“战争没有赢家,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和考量,百姓都是最大的受害者。我们不知道战争何时会结束,但真心企盼这一天早日到来!”

陈红松用书法致敬“北斗英雄”

当天晚上,除了分享三段记者从业心得,他还讲了新闻学的三大核心知识,新闻写作的十八种常见思路。讲座中,他穿插了大量鲜活的案例,除了“战地女记者”,还有他刚刚赴京献过书法的北斗导航创始人、“北斗英雄”卜庆君将军,获过鲁迅文学奖、被誉为“高原上的牦牛”的援藏干部陈人杰,“从黄包车夫到书法名家”的王建业、“18年来17次陪大学生过年”的好教师张秋埜、“抱着娃娃去领国奖”的好教师尹禹文……许多师生听后表示,从陈红松老师的新闻讲座中,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听众认真听讲

听众认真听讲


在陈红松的书法前合影

(王利顺 姚佳艳)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