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视角下的课堂改革实践研讨会举办,与会专家建议——转变教与学方式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康丽)11月9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主办的“学习变革与创新思维——学习科学视角下的课堂改革实践研讨会”在北京市朝阳区举办,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秘书长李荐主持。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迅在致辞中介绍了朝阳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有地区特色的教育强区、宜学之区的实践和未来设想。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李青探讨了教育改革创新绕不过去的三个问题,即为什么改、改什么和怎么改。李青讲到,教育教学改革一定是为了提升质量,培养未来国家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一定是减负增效、整体推进;一定是转变观念、探寻规律,落于常态。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校长张冬云、党委书记徐芳共同作了“慧心做教育,躬耕育英才”的主题发言,介绍了学校坚持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用“慧心”教育打造卓越干部教师团队,促创新素养提升,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经验。

“教师不应该只是教授概念,而是要促进科学学习。科学是通过创造和创新来解决问题的,当学生运用创造力和创新力来解决问题时,科学学习就发生了。”国际学习科学与思维发展研究会主席蒂姆赛·M·斯特恩斯在“科学学习与创新思维”主题报告里分享了对科学学习与创新、创造等问题的相关思考。

人工智能如何能促进教学创新,在美国多米尼克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高轶军看来,人工智能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但要注重伦理道德,不能越线;重要的是要让人工智能成为学习的伙伴,成为构建知识的工具,让学生引领、训练人工智能,从而让人工智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使人工智能和学生双方对话、互动成为促进双方共同提高的系统。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凯介绍了儿童学习机制理论,阐述了新改革对新学习的呼唤,以及如何构筑基于学习的新教学,成功开放儿童的“自我系统”。

研讨会上还呈现了来自北京市海淀、朝阳、通州、大兴等区的30节学习科学友善用脑现场课,课堂上,教师坚持“创设情境、诱发思考、引导结论”的教学原则,将核心问题明确为课堂学习目标,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感受、理解、掌握知识及其背后的学科逻辑,在丰富的情境中团队合作、深化学习体验,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素养。友善用脑课堂,让学生在真实问题中发现知识、建构体系,运用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这个教育的主体置于教育活动的中心,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高、参与度高、思维水平高。这样的课堂正是践行学习科学理论,转变教与学方式,助力培养创人才的典型课堂形态。

北京曙光友善用脑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作者:康丽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