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养了!老大照顾父母八年被骂不孝,老二买条电热毯被夸孝子

刘大哥独自赡养年迈不能自理的父母八年,前后花了十几万元却被母亲骂不孝顺,还要求他每个月拿3000块给她请保姆。弟弟大骂:拿了老人的积蓄却不赡养,太自私了!


一、案件详情


刘大哥是家里的大哥,下面还有个弟弟,从小的时候父母就对他说,他是哥哥要懂事,要照顾弟弟,多让着弟弟。

刘大哥也非常懂事,平时不争不抢,放学后还帮爸爸妈妈干活,对弟弟也非常照顾,他表现出来的体贴懂事根本不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刘大哥和弟弟相差几岁,但是性格却截然不同。刘大哥话少但是勤快肯干,弟弟年纪小但是嘴甜,每天哄得父母开开心心。


有时候,小小年纪的刘大哥干了半天活,累的一身汗,却得不到父母的一声夸奖,而弟弟只是对他们说了两句好听话,父母就夸弟弟真贴心。


很快,刘大哥就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而弟弟却去了外地发展,自然而然的,平日里照顾父母的责任就落在了刘大哥的身上。


刘大哥还是和小时候一样,一声不吭地付出,从来不求回报,照顾父母也是不遗余力。慢慢的,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前。


不久,刘大哥的父亲刘大爷便瘫痪在床,需要人每天照顾,而母亲袁大妈年纪大了,无法事事亲力亲为,孝顺的刘大哥就把父母接过来同住,这一伺候就是八年。

弟弟这些年在外地,只有过年才会回来待几天,弟弟回来后,平时只是偶尔给母亲打个电话,嘱咐她天冷穿衣,下雨打伞,实际行动却从来没有。


父亲不能行走后,刘大哥和妻子每天给老人翻身擦洗,端屎端尿,隔三差五还要带他去复查,另外老人每个月固定1500元的药钱,也都是刘大哥出,夫妻两个从无怨言。


但是,刘大爷坚持了八年还是走了。刘大哥两口子忙前忙后,给老爷子办了后事,结果丧事办完后,刘大哥却和老母亲和弟弟闹翻了。


母亲袁大妈找到调解员哭诉大儿子不孝:我一把年纪了,老伴一走他就不给我养老了,这么多年白养他了!


刘大哥的弟弟此时也从外地赶了过来,愤愤不平地说,大哥太过分了,母亲一大把年纪,都76岁了,大哥却对她不闻不问,让她自己一个人住,万一出点事怎么办?


到底怎么回事呢?从小就懂事的刘大哥为什么会突然变成这样?

原来,父亲走了后,有六万多元的抚恤金,但是刘大哥却只给了母亲一万,母亲和弟弟对此很不满,认为刘大哥霸占了母亲的财产。


刘大哥满脸委屈,表示父亲的走的时候,弟弟压根就没在身边尽孝,他联系弟弟多次,但是他根本不接电话,对父亲不闻不问,到最后父亲连他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自己和妻子为父亲料理后事,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六万到最后只剩下了一万,还全部都给了母亲,自己没有占一分钱的便宜。


母亲连忙替小儿子辩解,称小儿子不是不关心他们老两口,只是太忙了顾不上。弟弟也说,当时他是往回赶的,只是没买上票,这才耽误了时间。


刘大妈又向调解员诉苦说,自从老伴不在了,大儿子和儿媳妇的态度就变了,就是因为知道她一个老太太翻不起风浪,才处处欺负她。


但是刘大哥却听不下去了,他忍不住说出了实情。原来,弟弟在外开公司,但是该出钱的时候不出钱,该出力的时候不见人影,他就靠着一张嘴,把母亲哄得高高兴兴。

自己和老婆照顾了他们八年,因为身边要有人,妻子没办法出去工作,刘大哥一个月工资才2000多元,父亲每个月的药费都得他出1500元,这么多年来花了十几万,但是母亲从来不念他的好。


弟弟只是隔三差五打个电话,过年回来给母亲买点吃的,母亲就总是夸他。真正让他受不了是,天气快冷了,弟弟给母亲买了条电热毯,母亲就每天挂在嘴边,说小儿子好、关心她、孝顺。刘大哥不如小儿子贴心,不如小儿子孝顺,就会欺负她。


袁大妈除了在家说,还经常在外面对别人抱怨,说刘大哥夫妻对她不好,她养了个白眼狼。


刘大哥从小憋到大的委屈一下子爆发了,想起从小到大母亲的偏心,想到弟弟抢占他的东西,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没想到在母亲的眼中,他默默付出八年,出钱出力却被认为不孝,弟弟只是买了一个电热毯就会被母亲夸几百遍。


一怒之下,刘大哥这才决定不再管袁大妈了。


但是弟弟却不干了,母亲年纪大了,他又在外地,哥哥不管谁管?袁大妈此时又提出,让刘大哥每个月给她拿3000块钱,给她请个保姆照顾她的生活。

但是刘大哥一个月只有2000多元工资,哪里有能力一个月出3000元?他一口回绝了。


弟弟又说,刘大哥不出钱也可以,那就把袁大妈接过去好好照顾。


刘大哥不同意,自己照顾了老两口八年,凭什么弟弟又不出钱又不出力?他的老婆照顾老公公八年,从来没有过怨言,但是弟媳妇多年来,从来没有搭过一次手。自己养了老人这么多年,弟弟为什么不养?


袁大妈赶紧解释,说小儿子很好,经常给她打电话,问她腰疼不疼,吃不吃的好,处处关心她,没有回来是因为他工作忙走不开,不是故意的,但是她明白,小儿子一直在心里记挂着她。


刘大哥听母亲为弟弟辩解,心里更难过了。弟弟没了办法,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原来,当年父母帮了把手,给刘大哥出了几万块钱,帮他买了一套房子。


弟弟对比事耿耿于怀,认为大哥占了便宜,这些年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肯定还贴补他了,自己在外地什么都没落着,吃了大亏。

刘大哥悲愤不已,这些年母亲从来不让他动自己的退休金,父亲的一点补贴还不够他自己用,刘大哥每个月给父亲贴1500块,八年来已经为父亲花了十几万,吃穿用度都紧巴巴的。


房子当时确实是父母出的钱,但是自己这几年花的钱早就比买房的钱多了,这么算自己早就还清了。


如果弟弟非要这么算,他可以把房子钱拿出来,但是父亲这些年的花销也要重新算一下,他和弟弟平分,两人一起承担。听他这么一说,母亲袁大妈和弟弟一口拒绝了。


刘大哥又提出,他可以和弟弟一人一个月照顾母亲,但是这个提议又被二人否决了。母子二人虽然没明说,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刘大哥还像以前那样管着老太太的生活,他们就既往不咎了。


但是刘大哥说什么也不干,他表示不会出每个月3000元的保姆费,但是他可以和弟弟一人一个月赡养母亲,如果袁大妈和弟弟觉得他不孝顺,直接去起诉他好了,他不接受调解,不管怎么判他都认。


二、网友看法


有人说,这件事中谁都有错,就是刘大哥没错,如果是自己,面对这种不公早就不干了,造成这一切的很远就是袁大妈。

如果做父母的能一碗水端平,原本孝顺的孩子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怨言呢?袁大妈说小儿子孝顺,让她和小儿子住去,住半年再看他还孝不孝顺。


这就是老话里说的近香远臭,小儿子除了一张嘴啥都没有,刘大哥除了嘴不甜啥都干了,可是袁大妈活了一辈子也没活明白,这么好的儿子,怎么就不受待见呢?


有人说,自己也有这样的父母,生在这样的家里就是他的不幸,他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治愈他的童年。所以他只要一个孩子,坚决不让孩子体验到他一样的感觉。


三、法律分析


《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这种义务不仅包括提供经济支持,还包括关心、尊重和照顾父母。如果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父母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帮助。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袁大妈的赡养问题。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的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一规定明确了子女在父母需要帮助时应当承担的义务。


因此,刘大哥作为袁大妈的长子,应该承担赡养母亲的责任。刘大哥在过去的八年里一直照顾着父母,这表明他愿意履行赡养义务。


然而,袁大妈因为偏爱小儿子,总是说大儿子不孝顺,小儿子孝顺,在赡养问题上,她让大儿子出钱出力,却舍不得小儿子出一分钱,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从法律上来讲,刘大哥和弟弟都是袁大妈的孩子,他们对袁大妈的赡养义务是一样的,需要共同承担赡养义务。弟弟经济条件更好,按照情理来讲,大多数人甚至会主动要承担多一些的。

在这个案例中,弟弟不管是从法律上,还是从情理上,都应该承担赡养母亲的责任。同时,袁大妈也应该尽可能避免偏心行为的发生,关注每个子女的需求和感受。


其次,关于袁大妈让刘大哥给她请保姆的问题。


《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多子女家庭可以通过协议来规定并履行赡养义务,没有赡养协议的,子女们对父母均有赡养义务,应当平分赡养义务。


具体来说,刘大哥和弟弟都有赡养义务,袁大妈要求刘大哥出钱出力是不公平的,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所以,如果袁大妈非要找保姆,也应该由刘大哥和弟弟一起出钱。

刘大哥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多年,花钱不说,辛苦也不计较,最后却被认为不孝顺,弟弟只是给母亲买了个电热毯,就成了她口中的大孝子。


他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对待十分不满,要求弟弟和他一起承担赡养母亲的义务,这种诉求是合理的,因此,刘大哥要求走法律程序,是对此事最好的解决方法。


最后,关于袁大妈偏心的问题。


俗话说,五指还有长短,父母对待子女有偏爱属于人之常情,偏心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万事有个度,刘大妈偏心太过,导致对刘大哥造成了负面影响,最后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和矛盾。


而小儿子在她的偏心之下,只出嘴不出力,用人的时候见不着,有利益的时候跑的比谁都快,如果换作让小儿子养袁大妈八年,他能做得到吗?


所以,父母还是要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兄弟姐们感情深厚,这才是留给孩子们最大的财富。


最后,您认为这件事应该怎么解决?#我在岛屿读书##头条创作挑战赛#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