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二战前苏联时期的手枪:神秘的托卡列夫TT-33

托卡列夫是二战前苏联时期的手枪。它是在1920年代后期开发的,以取代纳甘M1895左轮手枪。TT-33代表“图拉托卡列夫 1933”。

托卡列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广泛使用,是苏联标志性的枪支之一。许多托卡列夫手枪及其衍生型号都是在与苏联关系密切的国家获得许可生产的。

托卡列夫是一种单动手枪,采用短后坐力机构并具有锁定的后膛。该设计似乎受到FN M1903和 Colt M1911手枪的启发,但在几个方面有所不同。手枪有一个大的钢架,塑料握把板和一个带有固定瞄准具的钢制滑轨。

托卡列夫是一种半自动手枪,可从7.62发弹匣发射25x8毫米子弹。在苏联以外,已经生产了各种9x19mm型号,尽管绝大多数国外生产的型号也是7.62x25mm。最大有效射程为几十米。

托卡列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苏联军队广泛使用。战后,它仍在使用,并在许可下大量出口和生产。托卡列夫于1952年在苏联服役时被马卡罗夫手枪取代。如今,托卡列夫仍在使用,尤其是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

T-33是TT-30手枪系列的进一步发展,而TT-30则基于著名美国枪匠约翰·勃朗宁的设计。TT-33手枪在战场使用中表现极佳,能很好地承受各种军事环境的考验,同时保持了那些让士兵对武器深感喜爱的特质。

这款手枪在国内外都非常受欢迎,超出了俄罗斯的领土范围进行生产。从1933年开始,大约制造了170万支TT-33手枪,并由多个国家的多个工厂生产。这种类型的手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中国内战和越南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战斗使用(还有不可记载的其他战争)。

在其核心部分,TT-30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使柯尔特-勃朗宁自动手枪如此成功的因素,尤其是广受欢迎并且经常被复制的.45口径M1911(包括其短后坐力下落枪管系统)。虽然M1911系统非常有效,但它(以及其他勃朗宁类型的手枪)并不适合在饱受战争摧残的苏联廉价、易于生产又易于现场维护的武器。

因此,苏联工程师开始对手枪进行一些改动,以使其成为苏联红军更为强大的装备。新型手枪中更为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将弹匣供弹唇直接加工到主机内。这有助于防止弹药可能引起的卡壳问题。模块化的锤子和闭锁系统被组合在一起,便于从枪机上方快速拆卸以加速清洁和维修,这个模块可以从枪机的上方后部访问。

TT-30是由费奥多尔·V·托卡列夫于1930年开发的单动式半自动手枪,其内部和外部设计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约翰·布朗宁原始的FN 1903型自动手枪。托卡列夫在其职业生涯中为红军设计了其他几种武器,包括其他类型的手枪和自动步枪。

TT-30采用了简化的反冲式开锁操作系统,枪管下方有一个摆动连杆,在后座力作用下解脱枪管与滑套的连接。约有1,000个样品被订购进行进一步试验,并正式成为红军的标准手枪。1931年,图拉兵工厂开始生产(“图拉-托卡列夫”构成了“TT-30”和“TT-33”系列的“TT”命名)。TT-30成为首款托卡列夫设计的手枪在军队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武器。

尽管TT-30有着极大的潜力,但对其进行改进的工作已经在生产中进行了。在三年内,这种武器被改进的TT-33系列所取代,于1933年正式引入红军。

TT-33是在基于TT-30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改进的形式存在。TT-33在整个枪管周围使用机械锁结构,而不是TT-30上方的锁结构,以帮助便于生产。部分细节组件进行了修正,包括框架和扳机。就像红军采用的其他战时装备一样,大部分TT-33的表面都在进入战斗之前就遭受了磨损。

然而,一旦投入行动,这很少会影响到TT-33机制的实用停止能力。这款手枪证明相对准确,高度致命,可靠且坚固,这些品质在二战末期激烈的街头战斗中非常实用。然而,所选的弹药确实值得关注,因为它是一种高能量弹丸,产生相当大的后坐力,并展示了高初速度-这在距离射击准确度方面有所下降-特别是与同时代的其他手枪相比。

TT-3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俄芬战争中表现出色。然而,它从未能以足够的数量完全替代纳甘左轮手枪,后者因其出色的实地特性而深受用户推崇。直到1945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TT-33才完全取代了纳甘左轮手枪。

从外观上看,TT-33的设计是经典的,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在外观上与勃朗宁M1911相同。这把手枪相对较大,可以很好地填满普通的手。扳机设置在一个固定的扳机环内,并集成到手枪式握把中。手枪式握把具有水平或垂直凹槽,可牢固抓握。瞄准具固定在枪口顶部(刀片型)和后部(缺口型)。

枪管保持约8.86英寸的运行长度,并具有四个带有右旋的凹槽。该武器装有7.62x25毫米M30苏联(0.3英寸托卡列夫)口径弹药筒,其中八个装在插入手枪握把底部的可拆卸盒式弹匣中。M30本身与毛瑟C7.63手枪系列的德国25x96毫米毛瑟弹药筒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锤子埋在后部,有趣的是,通常没有明显的手动安全锁扣——锤子上只有一个半公鸡缺口。弹出口位于滑块的右侧。

1945年之后,已经证实的TT-33手枪的生产和覆盖范围继续扩大,进行了对卫星国家和与苏联结盟的国家的交付。一些国家最终开始本土生产该型号,以进一步增加数量,使其达到数十万的级别。苏联本身在战后世界继续进行生产,最终在1952年结束。

在中国,托卡列夫手枪以“51型”和“54型”的当地名称大量生产。波兰发行了他们的M48,而南斯拉夫则称他们的本地生产变体为M57、M65 和 M70A。朝鲜紧随其后,将他们的飞机命名为M68(也是“68型”)。匈牙利被证明是最大的外国生产商之一,并在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了设计,包括制造9毫米Parabellum形式(M48)。

其中一项发展成为恰如其分的“托卡吉普特58”,最终出口到埃及供警察使用。埃及在1950年代也生产了自己的本地变体。罗马尼亚在1950年代将TT-33副本生产为TTC(或“Cugir Tokarev”)。


包括前述的苏联图拉兵工厂在内,TT-33手枪的生产还在中国北方工业公司、Femaru、拉多姆兵工厂、库吉尔兵工厂和扎斯塔瓦武器公司的工厂全球进行。TT-33手枪的使用国家包括阿富汗、安哥拉、中国、刚果-布拉柴维尔、埃及、几内亚-比绍、伊拉克、吉尔吉斯斯坦、老挝、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耳他、蒙古、莫桑比克、苏联、越南、南斯拉夫、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