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需要照顾时发现,最狠心的,是这三类人


在父母的心里是这样认为的,当他们老了病了,需要有人来照顾时,他们期望的子女,会承担起义务和责任,照顾好父母的一切。

可现实让多少老人望儿兴叹。

父母年老卧病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狠心的儿女,也漏出这些人自私自利的本性。有利益时上前,要付出时躲一边。

狠心凉薄。


被看重的子女,似乎有孝心靠的住,实则事与愿违。

有些子女被父母特别看重,觉得这个孩子有出息挣面子,这就是将来养老的指望,明里暗里夸赞加好处,不顾及别的子女的感受。

在父母身体健康能干活能挣钱时 ,大家一团和气,被器重的子女也会迎合父母的意愿,面子上也很到位。

当着父母和兄弟姊妹的面,表示将来父母老了,他自己都能照顾,不需要别人管,自己是最孝顺的。

父母和兄弟姐妹信以为真,感动的稀里哗啦。这样的表态,让父母更加相信自己的眼光,把更多的好处都给了他。

然而,事实让人大跌眼镜。

父母老了,病了,躺在病床上,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没有了自理的能力,满心盼望着“好孩子”来身边照顾。

得了最多好处,口口声声说自己最孝顺的子女,却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再不提曾经说过的话,许的愿。

需要出钱时说没有钱,需要出力时说没时间。不顾父母对他的看重,扔掉了面子上的孝子模样。

把自己的责任甩给其他姊妹,只看重利益二字,自私冷漠无底线。以往的和善亲情在父母病床前,丢的一干二净,只剩下狠心肠冷面孔。

这样的子女令人不齿。


无条件偏爱的子女,一场空。

说不清什么原因,总有父母对子女不能一碗水端平,偏爱这个,偏爱那个,造成子女间的矛盾。

有的子女平时对父母不管不问,不出力不尽责,完全把自己当外人一样,家里有啥事也不操心。

但这并不妨碍父母对他的偏爱。

糊涂的老人把养老金卡交给偏爱的儿子,房子也打算过户给他,有啥好处都先记着他,别的子女有意见也没用。

您就认为他是依靠,对他更好点,护着他,好处留给他,到您需要时,他会回心转意,更多回报给您。

您是想多了。

平时都找不着看不见的人,从没给您买过东西,从不知道您有啥病吃啥药。不是您要给他这给他那的,他就不会出现,您还以为您的钱财就能换来他的孝心?他是拿了钱就六亲不认。

现在父母老的不能动,病了瘫床上,需要子女照顾,需要端茶递水,擦屎接尿,却不见被偏爱的儿子的踪影,说是要在外边打工,要看孙子,没能力伺候老人。

这样的人底子里就凉薄,除了要好处,对父母的义务和责任跟自己不沾边,遇上事情,更显本性。

这种人走不远。


被忽略的子女,平时就像空气,父母的事与他无关。

有的子女年轻时没有好成绩,没有好好做事,让父母失望,从而不被父母看好。父母看着不顺眼,对其关爱少,被冷遇,有好处总也轮不到。在父母眼里,他没本事没出息,也没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时间久了,双方都会有心结。父母也不打算指望依靠,巴不得他离远点,眼不见心不烦。子女也心有不满,对父母的事也不上心。

当父母需要照顾时,不受待见的子女觉得父母对别人好,对自己不亲不近的,自然不愿出钱出力。

别人说他心狠他也认,他觉得一切都是因果。

这样的,父母也是有一定责任的。但他们毕竟老了,做儿女的还是放下不计较吧。


照顾父母看似平常事,真做起来不容易。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被父母看好的,偏爱的,关键时候掉链子,父母的指望换来失望。被冷落心伤的更不愿接手。

父母总得有人伺候有人照顾吧。

最后接盘的还是老实善良心软的人,尽管父母把偏爱好处给了别人,但费心费力照顾的却总是吃亏的子女。

看着年老无助,卧病在床的父母,你能心狠不顾吗?

做人的底线不可破啊。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