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开新花,宝刀不老的国产66式152毫米加榴炮

兵工科技2023年23期《细看歼-15舰载机》全新上市,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兵工科技快讯或者扫描文中二维码进行购买!

在中国陆军的装备序列中,有一款火炮曾长期作为主力使用,那就是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其服役年限差不多都是准爷爷级的。而随着中国火炮技术的发展,我军炮兵装备也开始向机动化和信息化方向转变,越来越多的自行火炮和车载炮开始加入部队,但对于这型老炮的改进却也没有停止,2018年珠海航展上,保利公司就展出了辅推型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引人关注。

我军炮兵大量装备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

宝刀不老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

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是根据苏联D-20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仿制而成,于1966年生产定型,60年代末开始装备陆军军属炮兵和炮兵师,用以压制和歼灭敌有生力量和炮兵武器等装备,破坏野战防御工事,击毁装甲目标等。该炮是我国依靠自己的技术,独立消化、自行生产的第一款大口径加农榴弹炮,填补了我军炮兵装备的空白。

该炮长近8.7米,宽约2.42米,为牵引式火炮,高低射界为负5度-正45度,方向射界为左30度、右28度,全炮重约5.7吨,采用双室炮口制退器,半自动楔式炮闩,反后坐装置为液压气体式。

66式152毫米加榴炮主要用于射击垂直目标、装甲目标和远距离目标,炮弹与药筒为分装式,弹丸重43.56千克,弹种有杀伤爆破榴弹、照明弹、发烟弹等,还可发射装有5个燃烧罐的燃烧弹。该炮采用全手动装填,射速每分钟6发,最大射程17.4千米,最小射程4千米,炮班成员9人。

66式152毫米加榴炮开火瞬间

五十余年来,66式152毫米加榴炮大量装备我军炮兵部队,一直是我军的主力重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火炮已经进入暮年,虽然在80年代我军对该炮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升级,研制了底排增程弹,将最大射程提高到22千米,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进入新世纪后,还为该炮研制了数字化炮兵指挥系统和精确制导弹药,进一步提升了该炮的作战能力。

但66式152毫米加榴炮毕竟来源于苏联50年代的技术,设计思路在如今已经落伍,慢慢退居二线。


辅推型152毫米火炮

而66式152毫米加榴炮之所以被替换,除了技术过时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机动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为这种大口径牵引式火炮重量很大,机动时不仅选择行进道路受限,在通过松软或泥泞地段时,还非常容易陷车,而且由于只有牵引车有驱动力,所以火炮车列的爬坡能力很差,从而严重制约了炮兵部队机动能力,降低了机动速度。

此外,牵引式火炮在进入发射阵地前,需要在相对安全、隐蔽的地方摘车,让牵引车和火炮分离。然后再由炮手用人力将火炮推进发射阵地。虽说一般而言,火炮推行距离并不长,但也会极大地消耗炮手体力。如果这段距离上地形崎岖不平,或是有坡度的话,炮手们更是苦不堪言。最关键的是,随着反炮兵技术的迅速发展,过去那种火炮长时间待在一个发射阵地上不挪窝、从从容容射击的战法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军事技术的发展,要求火炮快速进入阵地、迅速确定射击诸元、实施数发急促射后,马上转移阵地。否则,炮位一旦被敌方捕捉,便会面临灭顶之灾。

辅助动力火炮具备一定的自行能力,可以凭借自身动力转移阵地,并可为辅助操炮装置提供动力

鉴于此,各国开始考虑如何让牵引式大炮动起来,经过发展,诞生了两条发展路线:一种是为牵引式火炮加装辅助推进装置,典型代表是瑞典的FH77B;另一种是直接将火炮架在卡车上,走卡车炮路线,典型代表是法国的“凯撒”。

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研制辅推型火炮,当时是在59-1型130毫米加农炮上进行试验,为其加装了由一个发动机和一个液压传动装置组成的辅助推进装置,大大提高了该炮的行军战斗转换时间。不过,该炮并未装备部队。后来,国内还研制了PLL-01式155毫米辅推型火炮,但该炮同样没有装备部队,而是作为技术储备被封存。

2018年珠海航展上展示的辅推型66式152毫米加榴炮,就是根据当年储备的技术研制的。该炮以牵引式66式152毫米加榴炮为基础,取消了防盾,在炮架前部安装了一套辅助推进装置,采用一台4缸水冷汽油机,汽油机与2个液压泵相连,液压泵再与炮车轮上的2个液压马达相连。发动机带动液压泵,驱动液压马达使两个炮轮转动,从而实现炮车的驱动。此外,液压系统还装有备份系统,当辅助推进装发生故障时,可用手摇泵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夜间操作火炮时,为了不发出声响,也可用手摇泵代替辅助推进装置。

辅推型66式152毫米加榴炮上的辅助推进装置驾驶员由瞄准手兼任,驾驶员座位设在炮架左侧。驾驶员通过一个小方向盘和档位装置来操纵炮车,像开车一样实现炮车的前进、倒车、停车、变速和转向,当两个液压马达(炮轮)相互反向转动时,还可实现炮车的中心转向。能使该炮以15千米的时速行进,最大爬坡角度为18°。

加装了辅助动力装置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

火炮的行军-战斗转换也是通过辅助推进装置驾驶员的操作实现的,两边大架尾端各装有一个支撑轮,这两个支撑轮可通过液压装置实现升、降,能够完成火炮与牵引汽车的自动摘、挂,而操纵支撑轮向外或向内开合,就能实现开、并大架。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辅助动力系统进行展开和撤收,行军战斗转换时间可以从十几分钟降低到两分钟左右,有效提高了火炮的快速反应时间。

有了辅助推进装置,66式152火炮不但进出阵地快捷省力,而且在长距离机动途中,通过一些承重量较低的桥梁或过小半径弯道时,牵引车和炮可分开通行。在通过泥泞、沙地和陡坡时,也可启动辅助推进装置,将炮轮变为驱动轮,这就大

大提高了炮兵部队的通过能力。此外,辅助推进装置还为牵引式火炮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操作提供了动力源,可将炮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兵工科技杂志微信商城,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店购买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