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医附属中心医院手外一科应用3D打印技术还患者灵活手指

近日,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手外一科成功为一位手指间关节缺损的患者,实施3D打印人工指间关节置换术,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使患者手术后指间关节恢复屈伸活动的功能。

29岁的患者小王,一年前不慎摔伤右手示指,由于没有及时治疗,造成示指近指间关节感染坏死。小王来到医院手外一科就诊时检查发现,他的示指近指间关节感染坏死严重,必须立即控制感染,进行坏死骨质切除,骨水泥填充术。

手术后,小王手部的感染很快就控制住了,但由于之前没有及时治疗造成的指间关节缺损,即使用骨水泥填充也不能恢复关节原来的结构,小王的示指指间关节不能活动了,这对于年轻的小王来说,右手示指功能的缺失给生活和工作都带来极大的影响,小王非常懊悔。

“能不能有什么办法修补缺失的关节,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面对患者小王的期待,手外一科滕松龄副主任医师对他的病情进行了全面分析梳理,决定对缺损的指关节行人工指间关节置换术。

与髋关节、膝关节等大关节置换手术不同,手部是人体最灵活以及最复杂的关节,指间关节置换要求同时满足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因此不仅要准确的置换假体本身,同时还要对周围的软组织进行重建,这就要求手术者具备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像患者小王这种外伤造成的关节缺损,由于损伤的位置和形态不确定,如果应用标准化的假体并不能满足置换的要求。因此,在手外一科张辉主任的主持下,由沙德峰、滕松龄等医生组成的医疗团队进行了术前讨论,决定通过应用数字化 3D 打印技术,根据小王的影像资料为他定制适合他的 3D 打印指间关节假体,开展精准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

手术当天,在手术室麻醉科和护理团队全力配合下,手外一科团队仅用一个多小时就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人工关节假体置换后,小王示指的近指间关节即刻恢复了活动功能。术后患指创口恢复良好, 无感染发生。

滕松龄副主任医师介绍,本例手术通过 3D 打印技术定制了与患者骨骼完美匹配的人工关节,定制化设计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精确匹配的问题,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这次手术的成功,凸显了 3D 打印技术在小关节置换中的重要作用,医院开展3D打印技术多年,广泛应用在骨外科、手外科、足踝外科等多个科室,通过计算机辅助规划,术前设计完善手术方案,术中精准实施,为患者带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作者:乔木

来源: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编辑:潘红丹

校对:乔木 高思诗

初审:陈北北

审核:徐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