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国欢镇持续推动“四下基层”与主题教育同频共振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涵江区国欢镇紧扣为民服务主线,将“四下基层”深度融入履职践诺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做到理论宣讲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推动“四下基层”与主题教育“同频共振”。

“在乡村振兴中,怎么让大家的钱袋子变鼓才是重点。”近日,镇包村工作队在港利村村民家中介绍党的惠民政策,探讨村庄发展思路。该镇持续在“深化”“内化”“转化”上见真章、求实效,包村镇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等带头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农家庭院等,聚焦群众关心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话题,用方言代替官话开展接地气的理论宣讲,并与群众拉家常、话农事。截至目前,全镇共开展“党课上到家门口”“书记讲给书记听”及微宣讲等各类主题宣讲21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耳入心。

发展难题怎么破,民生问题怎么解?国欢镇以“群众出题、乡镇领题、干部答题”的方式,建立“1+1+N”挂钩联系机制,镇党员干部进村入企,用好用活“全市一张图”平台,通过调查研究、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把社情民意收集上来,把有效举措落实下去,形成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让解决问题从“纸上”落实到“事上”。

河域环境改善了,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批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一件件事关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难题顺利攻坚,一张张笑脸在感动和幸福中尽情绽放。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镇共组织干群谈心谈话40余场,调研发现问题26个,收集意见建议14类68条,推动解决问题45个,改进工作做法2项。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履职担当将老百姓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民生的“成效账单”“经验榜单”。

基层治理是一项长期、常态化的工作,国欢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解决问题和预防风险相结合、因案施策和多措并举相结合、思想疏导和依法处理相结合、为民解难和问政于民相结合、主体责任和齐抓共管相结合,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担当”。2023年,全镇共接待群众来访23批56人次,已妥善化解20宗。

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国欢镇建立“三员三长”会商工作机制,发挥网格长、单元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紧盯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关键领域,逐村逐户排查各类纠纷,确保案结事了、“事心双解”。截至目前,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309件,已化解259件,化解率83.82%。

下的是基层,办的是实事,抵达的是民心。国欢镇健全完善“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党员干部走出“机关会场”进到“基层现场”,累计解决人居环境突出问题24个、城乡居民就业突出问题12个、教育突出问题16个、安全领域突出问题72处,其他问题142个。

安置房建设、回迁事关民生大计。国欢镇把安置房建设作为优化城乡环境、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通过“项目蹲点”“项目驻点”等方式,加大项目攻坚力度,认真梳理项目施工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助推安置房建设提速提质,早日实现群众“安居梦”。眼下,黄霞三期274套安置房已如期交付;黄霞二期安置房项目正在内外墙装修,争取早日交付使用;澄峰安置区正在进行主体建设。此外,城乡一体化自来水改造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改造一期工程及口袋公园建设等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设。强势的配套升级,进一步改善群众吃住行条件,增进民生福祉,托起“稳稳的幸福”。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国欢镇将持续深入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以“服务群众无小事”的使命感书写“为民情怀”,以实际成效回应群众期盼,以民生温度检验主题教育深度。

全媒体记者 蔡玲 通讯员 姚晓华 廖冰青

来源:湄洲日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