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 奋斗 奋进——2023年渭南市第二医院守护人民健康步履坚实

  专家门诊

  在全市率先开设专科护士门诊

  现代化的住院设施

  全年开展各类大型义诊80余次,健康教育、健康科普等活动60余次

  眼科开展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微创介入血管外科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负压抽吸术

  全年开展三、四级手术9120例

  MDT会诊

  医院外景

  在全市公立医院首家开设医学美容中心

  渭南市第二医院全年承办召开各类专委会议18场次,图为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来院进行学术交流

  渭南市第二医院全年承办各类学术会议15场次,图为渭南市第四届东府眼表疾病论坛在该院举行

  喜讯不断捷报传,岁回律转万象新。回顾2023年,渭南市第二医院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力量,持续开展“巩固提升年”活动,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立足服务、突出特色、培养人才、发展专科、树立品牌,不断加快医院建设步伐,奋力开创医院高质量快速发展新局面。

  ★2023年4月12日,国家卫健委公布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结果,3037家综合医院参加“国考”,其中渭南市第二医院以A+等级位列第140名,为全省第三、渭南第一。
  ★2023年10月16日,渭南市第二医院被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确定为“第一批全省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省级规范化培训基地”。其中设在市、县级医院,仅此一家。
  ★2023年11月7日,渭南市卫健委发文通知,通过现场评估,综合专家组评价意见和三年来医院日常管理、病案首页数据分析等情况,决定将渭南市第二医院纳入三级医院管理。
  ……
  ★2024年1月6日,渭南市第二医院斩获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度优秀实践单位”“2023卓越‘示范中心’”。
  ★2024年1月11日,渭南市第二医院被渭南市卫健委命名为2023年度全市“平安医院”。
  ……

  1  这一年,开拓创新,步伐有力
  新技术开展竿头直上,多项填补我市空白

  2023年,渭南市第二医院评审通过20项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病例256例,其中填补市级空白13项、区级空白6项、院级空白1项;康复科申报的《腹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获得渭南市科技局立项的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0篇。
  眼科“黑科技”:
  眼睛里面“植入”隐形眼镜
  “左眼视力1.0、右眼1.2。”2023年12月31日,看到复查结果,来自华州区的小佩十分激动,她不但成功摘掉眼镜,而且视力稳定。
  一个月前,也就是11月18日,小佩大胆“试水”,在渭南首家开展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医院——渭南市第二医院眼病医院(渭南市眼科医院)做了手术。
  当然,小佩也不是盲目行动,她可是咨询了不少专家,查阅了大量资料。诸如,把“眼镜”戴到眼睛里面;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填补激光治疗近视“盲区”;5分钟,就能把眼镜片植入眼睛里,并且可逆……
  当时,小佩的现状是:角膜薄,度数高。右眼近视750度、加150度散光,左眼近视600度。矫正视力右眼0.6,左眼0.8。不能做激光近视手术。这对于爱美的小佩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
  当见到眼二科主任李丹时,小佩看到了希望。李丹告诉小佩:“这项技术咱医院开展了七八年,已经非常成熟,大可放心。通过微创手术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就像是把特制的眼镜植入眼睛,对角膜无损伤,也不改变眼睛本身的结构。”
  心里有了底,方才做决定。小佩选择了渭南市眼科医院做手术。
  手术室里,李丹将针管一样的推注器打开,用小镊子将非常柔软的人工晶体安装进推注器顶端,人工晶体折叠卷在一起就像笔尖一样,然后对准眼球,像打肌肉针一样,轻缓地精准注射,似乎就那么“哗”的一下,人工晶体像水一样展开。
  约半个小时,手术结束。次日拆除纱布,小佩双眼视力1.0。手术后第三天,右眼无变化、左眼1.2。小佩心情愉悦,逢人便说:“看眼病、到二院,二院眼科、‘睛明’选择!”
  介入新动态:
  像“吸尘器”一样吸走血栓
  “腿部血栓怎么办?”
  “可以用机械负压血栓抽吸术。”
  这是2023年12月31日记者与渭南市第二医院微创介入血管外科主任陈康的对话。
  据陈康介绍,机械负压血栓抽吸术就像“吸尘器”一样,可以把下肢深静脉血栓抽吸清除掉,安全、高效,创伤小、伤痛轻。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形成的?”记者问。
  “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静脉血液的凝结。”陈康回答。
  “有何危害?”记者追问。
  “急性期可能出现血栓脱落,一旦进入肺部可导致致命性肺栓塞,引起胸痛、气促,甚至呼吸衰竭导致死亡。”陈康回答。
  采访中记者得知,截至目前,陈康医生团队已开展了13例机械负压血栓抽吸术,而第一例是2023年6月7日开展的,同时也是渭南市首例。
  当时,临渭区红池村67岁的王先生突然左腿肿胀疼痛,歇息了几天感觉好多了,没想到一干活病又犯了,不得已才来医院看病。
  王先生挽起裤腿,左腿比右腿粗得多,一捏感到疼,一勾脚尖也疼。陈康初步判断是深静脉血栓,再通过B超进一步检查得到确定,且为混合型。
  手术室里,陈康医生团队通过下抽吸导管,放滤器拦截血栓,反复抽吸半个小时。等王先生回到病房,又进行抗凝治疗。手术后一个月复查,恢复良好。
  机械负压血栓抽吸术开创了血栓抽吸新境界,血栓抽吸已进入“物理时代”。陈康医生团队认为,机械负压血栓抽吸术让血栓“无处可逃”,抽吸“顺畅无堵”,把血栓“一扫而空”。
  神经松懈术:
  解锁偏头痛的“金钥匙”
  头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句话对王女士来说,真是太贴切了。
  这“头痛”还得从一年前说起。家住渭南城区、退休多年的王女士突然感到头痛得很,当时也没在意,就近去诊所看了看,吃吃药也就过去了。“没想到没过多久头越来越痛,而且头痛频率越来越频繁,以至于止痛片成为常备药”。到了后来,“不吃止痛片吃不成饭,睡不了觉”。
  为了把“头痛”治好,王女士在渭南看、西安看,一听说哪里有偏方也去看,医生的说法都是“偏头痛”。看过西医,也看过中医,还尝试过针灸,都能缓解一时,却根治不了,这让王女士十分焦虑,甚至“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2023年9月11日,王女士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渭南市第二医院,在神经脊柱外科门诊,主任陈黎波接待了她。检查情况:“左枕部颈枕交界处软组织肿胀,沿枕大神经走行处压痛,放射痛。余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走行处均压痛。”诊断结果考虑:“枕神经痛”。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做了诊断性治疗,证实了就是人们常说的“偏头痛”。当得知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时,王女士显得非常迫切。
  当月13日,手术如期进行,这是陈黎波医生团队开展的全市第一例偏头痛神经松解术。先寻找压痛点,局部药物阻滞,症状缓解;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痛点处,也就是后枕部偏左处,纵向切开3厘米,在显微镜下对受损神经进行松解,解除卡压。约半个小时,手术结束,王女士走着回到病房。术后,症状很快缓解。
  在半个月的复查和随后的医生电话回访中,王女士的偏头痛再也没有犯过。对于此次手术,王女士表示很满意。其后此类手术,陈黎波医生团队已常态化开展。
  
  2  这一年,砥砺奋进,勇往直前
  多学科协同优势凸显,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2023年,渭南市第二医院在肿瘤MDT、肺结节MDT的基础上,又陆续设立了肝脏肿瘤MDT、深静脉血栓MDT、睡眠呼吸障碍MDT。其中肿瘤MDT已常态化开展,通过线上线下进行,每半个月一次,并邀请省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参加。
  什么是MDT?渭南市第二医院医务科科长贾李斌告诉记者,MDT即多学科诊疗,它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也就是针对某一患者,召集多个相关科室医生一起讨论,研究并制定出最合适的个性化诊疗方案,然后科学、合理、精准、安全治疗。
  肿瘤MDT:
  直击焦点精准施策
  2023年12月27日,每半个月一次、逢周三进行的肿瘤MDT,在渭南市第二医院肿瘤胸外科通过线上线下进行。肿瘤MDT首席专家、肿瘤胸外科主任李力鹏主持会议。前来参会的有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内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吴胤瑛,渭南市第二医院微创介入血管外科主任陈康、放疗科主任张元启等相关科室专家。
  打开PPT,打通互联网,肿瘤胸外科医生孟鹏对患者病情进行介绍。79岁的李先生一年半前因贲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病期较晚,术后未完成规范的辅助治疗及检查,现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来院。胃镜检查:食管空肠吻合口光滑,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CT提示:肝脏多发肿瘤;血液检查:甲胎蛋白、糖类抗原等肿瘤标记物明显升高。
  吴胤瑛线上发言:“结合既往贲门癌病史,肝脏转移癌可能,但不能排除肝脏原发肿瘤,建议肝脏肿瘤穿刺活检。如果活检为贲门癌转移,结合免疫组化、基因检测,可行化疗、免疫等治疗。如果肝脏肿瘤为原发,建议介入科会诊行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免疫等相关治疗。”
  陈康现场建议:“先行肝脏肿瘤穿刺活检,再根据病理情况进行全身治疗联合肝脏肿瘤灌注化疗。”
  张元启现场发言:“贲门癌全胃切除患者按照‘肿瘤一元说’肝脏肿瘤考虑转移可能性大。建议先行肝脏肿瘤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再定治疗方案。”
  16位与会专家发表了各自意见及建议。最后,李力鹏结合患者既往病史,综合与会专家意见及指南推荐进行总结:“此患者先行肝脏肿瘤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同时行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进一步行头颅CT、腹盆腔增强CT检查、全身骨扫描等检查,确定临床分期,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底,肿瘤MDT已开展18场次,集成有效方案23条,受益患者23人。
  肺结节MDT:
  肺段切除领跑微创
  2023年5月18日,围绕患者何先生的病情,渭南市第二医院肺结节MDT诊疗中心召开专题会议,旨在综合评定,拿出最佳治疗方案。
  记者了解到,紧随2020年3月与7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与“西北地区专家共识”的分别发布,2020年12月,渭南市第二医院聚集胸痛、肿瘤、放疗、影像等领域专家,成立了渭南首家肺结节MDT诊疗中心。
  会议介绍,患者何先生69岁,3个月前在体检时发现右肺下叶约1.3cm×1.4cm大小磨玻璃结节,定期复查胸部CT发现肺结节大小及密度有所变化,考虑恶性可能性大,有手术指征。
  医学影像中心主任杜拥护建议:“短期临床动态观察,如肺结节影像表现有变化,考虑细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如恶变,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可考虑手术、消融、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放疗科主任张元启认为:“从影像资料看,不排除部分结节恶变可能。建议:术前穿刺明确诊断,如为恶性,则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术后胸部CT复查、动态观察。”
  肿瘤胸外科主任兼肺结节MDT诊疗中心主任、肺结节MDT首席专家李力鹏说,此患者肺结节多发且较小,术前穿刺活检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综合专家意见,形成治疗方案:术前肺三维重建+腔镜肺段或亚段切除,根据术后病理分期情况再定后续治疗方案。
  2023年5月20日,渭南市首例胸腔镜肺结节肺段切除手术成功实施,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此次手术主刀医生李力鹏表示,他们多次去重庆、北京学习,掌握了胸腔镜肺结节肺段切除技术并成熟运用。此技术在省内也鲜有开展,其优点是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被医疗界称为“微创中的微创”。
  肝脏肿瘤MDT:
  尊享微波消融福音
  治疗肿瘤不开刀,采取微创消融就可以完成,这种遥不可及的事在渭南市第二医院已经变为现实。
  2023年10月8日,渭南市首家肿瘤消融微创治疗室成立,这让渭南市第二医院的医疗技术发展实现了从“微创”到“微微创”的新飞跃。
  该室设置在医学影像中心,拥有先进的影像与消融设备、雄厚的肿瘤MDT专家团队,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深度融合,为全面、精准的影像诊断与个性化诊疗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人才支持。
  2024年1月16日,围绕患者马先生的病情,肝脏肿瘤MDT如期进行。该患者长期患有乙型肝炎、肝硬化,体检时发现肝右叶占位,通过影像检查及穿刺活检术被诊断为肝细胞肝癌。汇集各方专家意见,肝脏肿瘤MDT首席专家、副院长兼肝胆普通外科主任刘健作出结论性总结:“采用微波消融手术治疗”。
  记者了解到,肿瘤消融是一种以射频、微波、冷冻等物理手段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使其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还不伤及正常组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其后两天,手术进行。医学影像中心主任、肿瘤消融微创治疗室主任杜拥护和他的团队采用CT引导技术,先精准确定肿瘤位置和大小,制定详细消融计划,然后通过CT引导将微波消融针准确地插入肿瘤组织,并在CT监测下对肿瘤进行全面摧毁。约半个小时手术结束,患者腹部只留下一个小针眼,贴上无菌敷料贴即可。
  一个月后复查,肿瘤病灶完全消融,患者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连声称赞,“二院水平高”,不停地说“二院来对了”。
  杜拥护表示,针对该患者,他们将持续跟踪,做好后期服务。同时,他们将逐步扩大消融领域,不断丰富消融手段,有序开展冷冻、射频消融技术,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红利”。

  3  这一年,勠力同心,奋楫笃行
 “两院十中心”架构成型,学科建设步履稳健

  如今,渭南市第二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两院十中心”架构,并带动多学科全面发展。拥有眼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14个市级重点学科,其中眼科为A级重点学科;渭南市眼科、消化病、医疗美容3个市级质控中心;渭南市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健康管理学专委会等15个全市专委会主委单位。
  数据显示,2023年渭南市第二医院门急诊共接诊37.34万人次,入出院3.3万人次,完成手术1.25万例,在渭南主城区综合排名第二。
  胸痛中心:
  护佑生命与时间赛跑
  渭南市第二医院胸痛中心的设立,开启了紧急救治急性胸痛疾病的绿色通道。据了解,该中心自2017年6月成立以来,已实施冠脉介入手术2000余例,其中2023年400余例。
  回顾2023年,8月的一件事让胸痛中心成员、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樊明振记忆犹新。
  8月23日中午1时,刚从手术室回到办公室,樊明振的手机铃响了起来,一位略显焦急的中年男声传来,“樊大夫,你好,我姓邵,我父亲感觉胸闷、胸痛。”
  通过电话樊明振得知,邵先生的父亲在富平县张桥镇,今年78岁,前一天晚上感到胸痛,次日早上起来依旧疼痛没有缓解,伴有出汗。樊明振根据症状,初步判断其为高危胸痛患者,不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樊明振建议,就近就医。在渭南城区工作的邵先生急切地说:“我还是带我父亲去你们医院吧……”
  立即启动急救流程、开通胸痛绿色通道,同时导管室工作人员处于待命状态。患者入院,急查心电图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当时血压偏低,生命体征不平稳,加上年龄大,猝死风险高。若手术治疗,还有一线希望。”与家属沟通病情,家属选择手术治疗,并恳切地说:“我们相信你。”
  立即手术,行冠脉造影显示:血管三支病变,其中前降支闭塞,右冠重度狭窄。术中血压下降、心率下降,出现休克,在抢救中手术依旧有序进行。
  约一个小时,在前降支闭塞处成功植入两枚支架,血管开通,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护士将患者推入重症室治疗观察。经过一周时间治疗,患者平稳出院。其后按期复查,各项指标正常。
  “时间就是生命,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可以更快、更迅速开通血管,恢复血流,挽救患者生命。”此次手术主刀医生樊明振说。
  卒中中心:
  一份检测单的“喜悦”
  “抓住了,抓住‘房颤’了”。这个消息,让渭南市第二医院卒中中心执行总监、神经内科主任何锋无比激动。
  2023年12月7日5时,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出患者刘先生“共有房颤33分钟”。
  “这个数据非常重要、非常关键,通过它可以确定患者是由房颤导致的心源性栓塞,治疗和预防也就发生了变化。”何锋说。
  “依据这个数据,可以精准找到病因,先前的抗血小板治疗就调整成了抗凝治疗,后期复发机率就会大幅下降。”渭南市第二医院卒中中心成员、神经内科医生胡蓉蓉说。
  打开患者刘先生的就诊记录,胡蓉蓉说:三个月前,患者第一次就诊时,说话说不清楚,口角歪斜,走路有点拖拉,左侧肢体无力,这种现象是在两个小时前突然发生的。通过磁共振检查,患者双侧大脑多发性梗塞,双侧大脑前循环、后循环都有病灶。再通过心电图、心脏B超、心脏Holt-er、TCD发泡实验,得出“单发性早搏”结论。第二次住院的第三天,也就是这次,捕捉到“房颤”。
  谈及卒中,何锋说:“卒中又称中风,就是脑血管意外,就是脑血管突然出现了堵塞,造成的一系列身体状况。卒中中心就是由多学科组成的规范治疗脑血管病的综合体,它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等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更好地为急性脑血管病人提供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预后。”
  “坚持以预防为主,守护人民健康”,渭南市第二医院卒中中心一以贯之。从渭南市卒中中心到陕西省卒中中心,再到正在申报的国家卒中中心,渭南市第二医院卒中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开足马力,一路奔跑。
  医美中心:
  让美丽与健康同行
  在渭南市第二医院,医学美容中心(简称二院医美)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这里的医生、护士同样穿着白大褂,也是科班出身,但他们做的事却是让人变得更美、更自信。用他们的话说,“美得自然,自然的美”。
  这里的医生护士都知道,他们科室是2019年6月1日正式成立的。他们也都记得,当年10月的一天,一个叫王丽的女士走进了他们科室,伴随着科室一起成长。
  那天,他们在门诊楼一楼宣传医美知识,碰到了陪母亲看病的王丽。在西安工作有着一颗爱美之心的王丽上到三楼,参观了医美中心。专业的团队、精湛的技术、暖心的服务、舒适的环境、先进的设备,给王丽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后不久,王丽专程来到医美中心,通过皮肤检测,医生为她制定了“治疗+变美”双重方案,在光子嫩肤的基础上,“祛红-扫黄-打黑”,得到科学、规范、专业、安全治疗。看到镜子里光洁的皮肤,王丽感到非常满意。
  王丽随后带着母亲、闺蜜、师姐一起来医院体验。2024年,她又把自己的“美丽计划”订制好了。
  “始于缘分,终于信任。”医美中心主任梅大平说。如今,她们如同姐妹一样,一起学习进步,一起向上向美。
  在美丽中热爱,在热爱中美丽,“家文化”已深深根植医美中心。“在我们这里,有女性朋友,也有男性朋友,而且占比不少,可以说男女老少都有。”梅大平说。
  勇做渭南医美“领头雁”,作为渭南市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专委会主委单位、激光医学专委会主委单位及渭南市医疗美容质量控制中心,渭南市第二医院医美中心一路向前,奋力奔跑。
  回眸2023年,步伐铿锵,砥砺前行!
  展望2024年,心之向往,扬帆起航!
  紧扣2024年工作主题“质量提升·内涵建设年”,渭南市第二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表示,要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稳中求进、巩固提升,把质量提升与技术开展、科研申报、重点专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抓管理、强内涵,全力推进医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健康渭南、美好生活和人民幸福贡献二院力量。(图片由渭南市第二医院党办、宣传科提供)

来源:渭南日报 记者 张晓玲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