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梨文化打造生态旅游高地,总产值超千万实现“新靠山吃山”

记者 吴昊 刘炳文

2023年,潍坊市昌邑市饮马镇山阳村因“山阳梨花节”而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创历史新高。饮马镇山阳村党总支书记王成敬笑称,山阳村实现了“新靠山吃山”。北依博陆山的山阳村,究竟是如何依靠博陆山上近千年的梨园达到千万产值并带动当地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的?

2月26日,记者走进昌邑博陆山,探访了解“千年梨园”与背后梨文化的发展与变革。

系省内最大规模古梨树群

3万多棵梨树赋能博陆山梨文化经济

沿博陆山山路而行,一片占地超2000亩的古梨园映入眼帘,这里有梨树30000多棵,且大多数在百年以上。其中树龄超过300年的梨树多达5000多棵,是迄今为止山东省内树龄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梨树群。每年春季,漫山遍野开满洁白的梨花,恰似穿越时空的芬芳缠绵,世代守护陪伴着山阳村的村民们。

在位于博陆山东坡的位置,还有一座霍光将军的衣冠冢在此。据《山阳志》记载,博陆山在汉代之前应被叫做“陆山”,大将军霍光被封为“博陆侯”之后此处被纳入了霍光的封地,故而改名为“博陆山”,而博陆山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

相传“孔融让梨”“八仙过海”等故事也与博陆山的梨文化有关,传说与历史丰富了博陆山地区文化的精神内核,谦让孝顺、勇敢顽强、热情好客等都成为刻在山阳村村民基因里的美好品质。饮马镇山阳村党总支书记王成敬说,博陆山“千年梨园”里山阳大梨品种在全国具有“唯一性”。

据了解,博陆山“千年梨园”里最老的一棵梨树已经有970多岁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王成敬告诉记者,对于这样树龄的古树来说,不能仅仅依靠“数年轮”的方式来判断它的年龄。“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现代先进的技术检测等多种方式,确定了这棵古树的真实年龄。”王成敬说,现如今这棵已经存活近千年的古树已然成为“千年梨园”的一个著名“打卡地”,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会专程来看这棵古树,抚摸它的树干,感受这份来自近千年之前的生命与活力。

每年盛夏,“千年梨园”里的古树们“争相结果”,一颗颗清脆甘甜的山阳大梨挂满枝头,山阳村的村民将它们采摘收纳,再卖向全国。“千年梨园”成为山阳村村民赖以生存的希望,博陆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博陆山梨文化经济。

由石英石矿区变生态旅游村

村民实现“新靠山吃山”

“十几年前,这里虽然也很富裕,但空气和环境都非常不好,我们生活在这里都觉得不舒服。”潍坊博陆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小赞说,在没有开发生态旅游之前,博陆山曾是一片巨大的石英石开采矿区。

1976年,山阳村集体开办了石英砂厂,石英石开采加工成为山阳村的支柱产业,山阳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山阳村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但随着石英石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态破坏、扬尘、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果要继续发展石英石矿业开采,那就要把山上的梨树都挖走,‘千年梨园’也将不复存在。”王成敬说,当时的山阳村“两委”陷入了深深纠结之中,博陆山的保护开发以及村庄未来发展也陷入了“迷茫”。

王成敬说,如果继续开采,博陆山的石英矿储量至少也能开采近百年。但即便如此,山阳村还是决定放弃这份赖以生存的“铁饭碗”,转而发展生态旅游业。

2010年,山阳村“两委”痛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逐年大幅压缩石英矿开采规模,最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包括村集体石英砂厂在内的100多家石英矿开采加工企业,全部予以关停取缔,同时积极发动党员群众架桥筑路、凿石取坑、运土上山、修渠引水、封山育林。“山上的每一棵新的树木都是我们村民自己种植的,山上公路的每一寸土地也都有我们村民的心血。”王成敬指着博陆山景区的盘山路说,博陆山原是荒坡秃岭,乱石遍布,缺水严重,而现如今山顶的1座蓄水池,1台150KV的变压器,1200米的引水管道,以及3口井都是在村委和村民的集体努力下逐渐建成的。

“我们常见的梨树都是长在土里的,但我们山阳的梨树不是,它们的根长在石头里,跟石英石生长在一起,历经千百年。”王成敬说,山阳村的村民就跟博陆山的梨树一样,他们依靠双手开采石英矿致富,同样也依靠双手种植、发展梨文化走上新的征途,这是独属于山阳村村民的“新靠山吃山”。

文旅搭台,经济唱戏

“千年梨园”实现千万产值

2010年,第一届“山阳梨花节”开幕,漫山的梨花似乎也在响应山阳村村民的决心,那一年梨花开得特别茂盛,为山阳村吸引来了3万多名游客。截至2023年,昌邑市已连续成功举办14届“山阳梨花节”、9届“大梨采摘节”和11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2023年,潍坊市昌邑市饮马镇山阳村因“山阳梨花节”而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1500万元,创历史新高。

“千年梨园”为山阳村带来了千万产值,也为博陆山的梨文化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如今,山阳村注册成立的潍坊博陆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对博陆山进行了整体保护性开发,依托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以及修复的矿坑,打造了梨花飞雪、东篱田园、博陆望远、潍水亲情、霍光路五大旅游板块,建成“朝花晓月”“遗址公园”“牡丹园”“红峡湖”“八卦坛”等20多个景点,搭建起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框架,博陆山成为集自然风光、红色教育、历史古迹、农村习俗、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建成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

“近年来,我们不断挖掘梨文化传说与故事,传播优秀中华传统美德,打造生态旅游与社会教育,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我们博陆山梨文化,也让更多人品尝到了我们清脆甘甜的山阳大梨。”潍坊博陆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小赞说,自从发展旅游业之后,山阳村当地的居民不断开拓创新,围绕博陆山梨文化研发了一系列农副产品,打造地域特色“农家乐”餐饮文化,梨花水饺、梨花鸡、梨花糕、秋梨膏等特色美食远销全国各地。

山阳村村民王欣已经在博陆山附近做十多年餐饮生意了,最开始她的饭店主要用来招待在博陆山开采矿区的工人们。“那时候成天尘土飞扬的,空气也不好,生意虽然还不错,但总让人过得不舒坦。”王欣说,直到矿区关闭当地开始发展旅游业,这种状况才好起来。

“现在的博陆山山清水秀,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这里赏梨花、摘梨子,我的饭店也迎来了许多新的游客。”王欣告诉记者,当地开始发展旅游业之后,自己尝试学习用山阳大梨熬制秋梨膏,并在自己的生态家园饭店中售卖。10斤山阳大梨能熬制成180毫升的秋梨膏,不需要额外再加糖,仅仅依靠山阳大梨本身的甜度就能制成一份具有化咳止痰、清肺润喉功效的秋梨膏。王欣说自己的秋梨膏回头客很多,当地也有很多村民跟自己一样使用山阳大梨制作秋梨膏,制作的秋梨膏深受各地游客的喜爱。

山阳大梨再次成为山阳村民的“致富密码”,在不断发展与变革中,绽放出崭新的生命力。

2010年,“山阳大梨”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取得商标注册证、中国绿色食品证书。2023年,“山东昌邑山阳大梨栽培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山阳村的经验做法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山阳村先后荣获全国宜居村庄、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山东省级旅游特色村、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村、山东省乡村振兴规划联系点等荣誉称号。

从“千年梨园”到千万产值,昌邑博陆山梨文化经历了一段曲折又漫长的发展历程,山阳村依靠几代人不懈坚持与奋斗完成了这次“华丽蜕变”,他们就像是扎根在石头里的古梨树一般顽强又执着,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为博陆山梨文化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传承千年,亘古不变。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