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那个被“胁迫”下驾机归来的飞行员,如今过的怎么样了?

上个世纪1950年至1989年的近40年间,两岸时有飞行员驾机起义和叛逃的行为发生,而在回归大陆的19名飞行员中,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主动起义,也都获得了我军不同程度的表彰奖励。

但是在这其中,也有一些稀里糊涂回到大陆者,却一时间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几乎是两岸共同的处理对象。

黄天明、朱京荣

譬如1969年5月26号回到大陆的飞行员朱京荣,当年他只是作为学员跟随教练黄天明由台湾升空例行训练。

没成想黄天明却带着他直接迫降到了我广东省的一处稻田。

对于这种所谓被迫起义的行为,一时间没有借鉴可言,也显然不符合起义的奖励标准,况且朱京荣内心,也时时刻刻想要回到台湾与家人团聚。

他最后的结果如何,如今又是否实现了与家人团聚的心愿?

1945年,朱京荣出生在刚刚抗日胜利的陪都重庆,两年后因时局原因,全家人跟随在国民党空军工作的父亲朱培芝,举家搬到了台湾大石里的一所眷村。

同一时期搬到台湾并且在眷村长大人,不乏后来响徹两岸三地的娱乐明星,如伊能静、林青霞等。

1962年,时年17岁的朱京荣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台空军幼校,也就是所谓的空军军官储备学校。

三年后,更是顺利的升入了台空军军官学校,就在其人生即将迎来一片坦途之际,朱京荣却毫无征兆的向父母提出了退学的想法。

只因其身体不适合飞行,每每训练结束都会吐的满地都是。

对于儿子的要求,父母显然无法接受,劝其再克服一下,毕竟面对退学后的无以为继,成为空军军官肯定会衣食无忧。

何况其一家6口彼时在台湾生活也十分艰难,只靠父亲的工资度日。

最终朱京荣选择了坚持下去,只是他不会知道,自己的坚持没能等来毕业,却就此和父母永不相见。

自1958年开始,两岸在敌对关系下,各自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旨在用于策反那些驾机起义的飞行员,以大陆为例,我军对于当时驾U2起义的台飞行员,奖励黄金9000两,对于驾驶彼时最先进战机F104的,奖励8000两,不同机型对应不同的奖励标准。

自政策出台后的数十年间,两岸之间驾机起义或叛逃事件,便时有发生。

1969年初,朱京荣所在的飞行大队,来了一位名叫黄天明的飞行教官,此人原是台南空军第一联队的战斗机驾驶员,因一次飞行意外被上级处理后,便情绪波动十分厉害,恐于担心黄天明会因此驾机起义的风险下,最终他被下放到了朱京荣所在的大队担任飞行教练。

至此两个命运各异的军人,就此永远的改变了彼此。

由于空军教练按照规定不能单飞,飞行必须有学员陪伴,于是当年5月26号下午,本来当天没有飞行训练的朱京荣被教官黄天明临时抽调来进行训练。

当两人驾机由台冈山机场起飞后,朱京荣绝对不会想到,就是这一次普普通通的飞机训练,1个多小时后,却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飞机起飞后,黄天明要求坐在后方的朱京荣背诵飞机的迫降程序,不知所以然的朱京荣背完一遍,却被要求再继续背诵,就在其已经背的不耐烦之际,突然发现飞机高度在急速下降,四周出现了高山,他还没来的及质问黄天明之时,飞机就沿着一间学校上方,直接铺向了一处稻田。

二人所驾飞机

巨大的惯性下,飞机冲出去百十多米,并燃起了大火,艰难爬出座舱的朱京荣,在救出教练黄天明后,没来的及询问具体情况,四周便涌来了一大批持着枪和锄头的百姓,来人便跑便开枪,并高喊道:打死他们。

惊魂未定下,黄天明大喊,别开枪,我们是台湾起义来的。

至此,朱京荣才知道了自己降落在了对岸。

当天晚上,两人被连夜带至广州一处空军招待所,并开始了隔离审查。

十几天的调查结束后,黄天明被认定为起义人员,而朱京荣则由于回答不出任何的缘由,身份一时间无法定性。

这期间朱京荣一直在哭泣,并质问黄天明为何会挑他伴飞。

黄天明则回答道:因为你很软,绝对不会反抗。

半个月后,两人被用火车送到了北京,等待接见他们的则是周恩来总理。

一路上相对于黄天明的泰然处之,身份尚未定性的朱京荣忐忑万分,毕竟倘若定性为反革命,那他的命运可想而知。

在北京见到周总理的那一刻,朱京荣担心到了极点,只见总理和蔼可亲的对黄天明说道:老黄,你回来的时候,是不是和小朱也打过了招呼。

不明就理的黄天明或许是没明白总理的真正意思,竟直接脱口而出说:没有

这一下让在场的人员面面相觑,气氛也随即降到冰点。

仅仅几秒钟后,总理立马说道,虽然没有提前说,但小朱同志协助你起义成功,也是做了很大贡献。

最终,正是凭借着总理的盖棺定论,朱京荣也被认定为了起 义人员。免去了他无比担心的牢狱之灾。

另一边,台湾方面为了消除负面影响,并没有对大众公布黄天明二人的起义行为,反而是宣称二人在训练中发生意外,葬身大海,机毁人亡。

二人入伍解放军

消息传来朱京荣的母亲哭的肝肠寸断。

1969年11月,黄天明二人在北京接受了授衔,加入了我解放军空军,黄天明被分配到了湖北老河口,空军第九航校三团副团长,朱京荣则到了河南许昌,空军第九航校二团训练参谋。

初到部队以后,朱京荣就接到了政委对其的讲话,第一就是对于他之前的身份完全尊重,第二则是让他尽量不要和别的战友有过多来往。

听闻这些,朱京荣说他当年春节是一个人蹲在训练场哭着过的。

当然彼时部队内部对于朱京荣的认同程度,确实认知不高,后来这种情况也发生了改善,两年后在其大队长的撮合下,朱京荣同驻地一个女孩恋爱,并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婚后,妻子先后为朱京荣生下两个儿子,一家四口也算是过上了相对幸福的生活。

可对于自己的往事,朱京荣则从不愿对妻子多讲,一方面是因为彼时各种运动爆发,他的身份一旦暴露下场可想而知,二是因为不同的成长经历下,有些东西也很难有共同语言。

起义之后,他唯一可以畅所欲言讲话的人,则是一同前来的教官黄天明,二人经常通信,但信中也不敢提及太多。

直到1976年,一次黄天明来朱京荣所部搞调研,二人才终于再见。

黄天明也头一次向朱京荣表达了歉意,并讲述了自己起义背后的原因。

原来黄天明在台湾有一个家庭,但岳父是海军上校,始终就未曾看上黄天明士官出身的身份。

其二是黄天明的母亲身染肺疾,由于无钱医治在台大医院门口苦撑数日,最终不治而亡。

种种原因下,促使了他起义的决心。

闻听这些,朱京荣接受了对方的歉意,并说我从来没有怪你,因为你是我在这边唯一能讲的上话的人了。

1983年,阔别父母十四年之久的朱京荣,辗转下托朋友经新加坡给远在对岸的父母寄出了第一封家书,眼泪几乎早已哭瞎的母亲,才头一次得知了儿子仍在人世的消息。

1987年底两岸破冰,无数老兵纷纷回到大陆探亲,朱京荣的母亲也第一时间带着两个妹妹,来到了北京和儿子团聚,阔别38年后,母子才再度相见。

黄天明也赶了过来和朱京荣母亲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朱妈妈,对不起你了。

朱京荣的母亲没有说话,只是缓缓的点了下头,释怀了一切。

1995年时任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的黄天明晋升少将,2015年在广州逝世。

黄天明在抢救期间,朱京荣曾前去医院探望,但终就是没能见的上最后一面,治丧完毕后,黄天明的家人告诉朱京荣说:老人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此生愧对朱京荣。

中间为黄天明

1996年,朱京荣的母亲在台湾病危,他本人多方努力想回去探望 ,但台海危机的大环境下已不允许,四年后其父亲也于台湾病逝,因为他早已成了岛内所谓的通缉人员,因此朱京荣仍就没能有机会回去奔丧。

对于他来说,活着没能尽孝,又没能为父母安葬,是他一生永远的痛。

朱京荣

退休后的朱京荣老人,如今就生活在北京,享受着属于他自己的天伦之乐,只是在夜深人静时,他也会登高眺望,眺望那个他可能永远无法再回去的地方。

朱京荣说:他想回去台湾看看,毕竟那也是他的故乡。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