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外专家万里“取经”同济心肌旋切术,已有6个国家的医生来汉“拜师”

视频加载中...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2日讯 “我相信这里很快就会发展成为一个享誉国际的医学中心。”4月11日,美国新泽西州Valley医院心外科主任Juan Grau博士结束在华中科大附属同济医院的“取经”之旅。登上回国的飞机前,他向该院心外科主任魏翔教授表达了真诚的祝愿。

Juan Grau博士还是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基金会合作教员、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研究所外科教授,此行来同济学习的是心肌旋切技术。这项技术包含术式和器械,专门用于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由魏翔教授自主研发,属于全球首创,能在不开胸、心脏持续跳动的生理状态下,微创精准切除患者心脏中多余的肥厚心肌组织,已获得国内外20多项专利。

“肥心病的治疗在全球都是一个难点。”Juan Grau博士说,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梗阻”。而传统手术需要在胸骨锯开20厘米左右,在心脏停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而且手术视野很狭窄,切多切少高度依赖于术者的主观经验,能做手术的医生和愿意做手术的病人都不多。

据魏翔教授介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简称“肥心病”)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便如打了激素一般快速“增肥”,到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心脏比同龄人厚2倍不止,一活动就容易胸痛胸闷,是青少年及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

根据发病率推算,全国有200多万人患有该种疾病,但每年接受手术的患者不足1000例。不过,自2022年心机旋切术首次应用临床以来,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700余名患者在同济成功手术。

去年10月,魏翔应邀到维也纳参加欧洲心脏外科年会,在会上详细介绍了心肌旋切技术。Juan Grau博士正好也在会场,听完后便萌发了来武汉学习的想法。

“眼见为实。”Juan Grau博士用了这个词。他说,虽然看过文章和简短的演示视频,但是真正看到还是很震撼。“那么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么微创的办法解决,一天可以轻松完成四五台手术,而传统的开放手术,做一台起码就要四个小时。”

魏翔教授(右一)和美国专家Grau教授(中)一同术后查房。

在武汉的12天时间,除了跟随魏翔教授团队查房、参与手术,Juan Grau博士还参观了研发器械的实验室、工厂和孵化器,对武汉医工交叉平台建设的能力赞叹不已。“其实来武汉之前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但经过这12天的学习,我明白了,你们不仅有配合的病人、努力的医护,还有政府和医院的支持,你们完全具备能创造出这项新技术的条件和环境,是一个卓越的心肌病治疗中心。”

Juan Grau博士计划将这一先进技术引入自己所在的医疗机构,并期待该项技术能在全球得到应用和推广。截至目前,已有美国、西班牙、英国、日本、韩国、巴西等6个国家的心外科专家来同济“拜师”。(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李韵熙 视频制作刘派)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