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区划"汕尾一分为二,并入惠州、潮汕两地"可行性探讨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广东省内区划调整的呼声日益高涨。其中,关于汕尾市的区划归属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有观点认为,可以考虑将汕尾一分为二,北部并入潮州和揭阳组建潮汕市,南部并入惠州,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因此,在此背景下,有位脑洞大开的网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他针对广东省目前的行政区划做了优化调整的设想,将从区域发展现状、历史文化渊源、行政管理效率等方面,探讨汕尾"一分为二"方案的可行性。

一、区域发展现状:汕尾市区位优势不明显,发展相对滞后

汕尾市位于广东东部沿海,介于汕头和惠州之间,陆域面积5286平方千米,下辖4个县级市区。2021年全市GDP为820亿元,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二,人均GDP约5.4万元,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欠发达地区。造成汕尾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有:

区位优势不明显。汕尾地处粤东沿海,但却背山面海,可开发利用的平原面积有限,山地丘陵占比超过80%。海岸线总长339.3公里,但天然良港稀缺,港口吞吐量仅占全省的0.9%,难以发挥海洋经济优势。

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尽管近年来,随着汕昆高铁、G324国道的建设,汕尾市的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粤东沿海高速、东部沿海铁路尚未开工,对外交通联系不够便捷。

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支柱产业。汕尾市以传统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明显滞后,尚未形成具有区域带动力的支柱产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汕尾北邻的潮州揭阳地区和南邻的惠州市,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潮州、揭阳2021年GDP总量分别达到1250亿和2191亿,是粤东地区仅次于汕头的经济强市。惠州则借助深惠融合发展的东风,2021年GDP总量已接近5020亿,稳居广东第8位。可以说,夹在潮汕和惠州之间的汕尾,无论是发展水平还是发展速度,都存在明显差距,出现了典型的"塌陷式"洼地效应。

二、历史文化渊源:汕尾与潮汕、惠州文化同源同宗

纵观广东省的区域文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是三大主要构成。其中,潮汕文化是以潮州、汕头、揭阳为核心区域,涵盖粤东大部分地区的区域文化。而汕尾市恰好处于潮汕文化圈和惠州文化圈的过渡地带,地域文化特征兼而有之。

从历史渊源来看,汕尾与潮汕地区同属古代南越国疆域,唐代均属潮州管辖。宋元时期,潮州路下辖揭阳、普宁、饶平、惠来、海丰、陆丰等县,涵盖了今天的潮州、揭阳、汕头、汕尾四市的大部分地区。明清时期,海陆丰地区先后隶属于惠州府和嘉应州,与潮州的联系有所减弱。但就语言文化而言,闽南语系潮汕方言一直都是当地的主要通行语言。

从地缘关系来看,汕尾市区紧邻揭阳普宁,陆丰、海丰等县市又与惠东接壤,人员往来、经济交流密切。特别是潮汕同乡联谊会、宗亲组织,成员分布于潮汕和汕尾各地,两地人民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历来深厚。而相比之下,汕尾与梅州、河源等粤东北山区的联系则相对较弱。

由此可见,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看,汕尾与潮州揭阳的渊源脉络更加清晰,而与惠州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实施汕尾"一分为二",有利于梳理粤东地区的文化谱系,促进区域文化认同。对于汕尾当地来说,无论是并入潮汕还是惠州,都不会出现文化隔阂或认同危机。相反,通过平等互鉴、交流融合,有望进一步促进潮汕文化、惠州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行政管理效率:汕尾"一分为二"有利于管理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目前,汕尾市下辖2区2县,分别是城区、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受制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汕尾行政区划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市区面积小、人口规模小,带动全市发展的能力不足;二是部分县市体量过大,人口超过百万,基层管理难度加大;三是市域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薄弱,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市区。可以说,现有的行政区划格局,已经难以适应汕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如果实施"一分为二",有望激发汕尾各县市的发展活力:一方面,并入潮汕的陆丰、陆河等北部县市,可以充分借助潮汕平原腹地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加快融入潮州都市圈建设;另一方面,并入惠州的汕尾市区、海丰县等南部地区,可以主动对接惠州大亚湾、仲恺高新区等发达片区,争取更多发展机遇和政策倾斜。

对于潮汕和惠州而言,接纳汕尾所属县市,还能扩大行政管辖范围,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潮州为例,目前全市常住人口仅258万,远低于汕头、揭阳,接纳陆丰等县市后,不仅人口规模超过300万,GDP总量也将一举突破1800亿,成为粤东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城市。而对于常住人口已接近600万的惠州来说,新增汕尾市区和海丰县,也有助于提升城市能级,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竞争力。

同时,汕尾"一分为二"后,原有的地级市机构将被撤销或转隶。一些管理资源如编制、财力等将下沉到县市,用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从而提升基层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对于陆丰、海丰等人口大县而言,可以通过扩权强县,更好地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从长远来看,精简行政层级,理顺市县权责关系,也将为全省行政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四、协同发展前景:汕尾"一分为二"有利于融入周边城市群,共建沿海经济带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双重叠加效应下,未来广东沿海地区必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其中,深惠汕潮揭组成的粤东城市群,有望成为仅次于珠三角的又一增长极。而汕尾要主动融入这一区域格局,必须审时度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分工协作。

从地理区位看,汕尾北接潮汕平原,南连惠州大亚湾,是连接粤东城市群北翼和南翼的重要节点。如果实施"一分为二",无疑有助于打通区域融合发展的"任督二脉",促进汕尾与潮汕、惠州的一体化发展。

就交通基础设施而言,目前惠州至汕尾高速公路已经开通,深汕高铁、中新天然气管道等重大项目也在加快推进。未来,通过共建惠汕合作产业园,共同打造沿海产业发展轴,汕尾南部地区完全可以实现与惠州的无缝对接。而北部的海陆丰平原,也将通过陆丰至汕头铁路、广陆高速公路等项目,进一步强化与潮汕地区的互联互通。

就产业发展方向而言,汕尾正着力打造海洋经济、绿色能源、滨海旅游等特色产业。这既契合了惠州大亚湾、惠东接壤片区的海洋科技、清洁能源等产业导向,也与潮汕地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国际海岸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高度契合。通过错位互补、链式发展,汕尾与惠州、潮汕将形成利益共同体,携手打造沿海经济带。

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来看,汕尾市区与海丰县南接惠东高潭自然保护区,西北部的陆丰、陆河则与揭阳榕江河口红树林湿地相连。汕尾"一分为二"后,将有利于统筹山海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跨区域生态廊道建设,筑牢粤东生态屏障。而一个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的汕尾,也将成为惠州、潮汕乃至整个粤东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绿肺"和后花园。

综上所述,汕尾"一分为二"总体上是一个多赢方案:有利于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打破行政区经济的藩篱;有利于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激发县域发展内生动力;有利于梳理文脉、传承文化,促进区域认同;有利于融入周边城市群,共建沿海经济带。当然,区划调整事关重大,还需要从行政成本、干部群众思想认同等方面深入论证,并坚持尊重民意、尊重历史的原则,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行政区划优化的新路径,为广东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看到这里,大家觉得这位广东省网友的区划调整设想有没有道理?如果不赞成的话,你会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呢?欢迎大家评论,供兴趣探讨。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