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石敬瑭,为何要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提灯向前行

编辑|提灯向前行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北宋时期要收复的失地,它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重地,更是中原的门户。

然而就是这样的地方,却被后晋皇帝石敬瑭毫不犹豫给契丹,这究竟是为什么?

发展过程

燕云十六州,顾名思义,是指以幽州和云州为依据的十六州郡,不过早在后晋之前,这些地方可都是在中原朝代的统治之下。

但从唐代开始,这些地方似乎已经在发生变化,因为当时的游牧民族很多,都开始往中原迁移。

面对大型人口迁移,朝廷肯定不会不管,一方面是害怕文化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则是叛乱。

要明白,中原人和游牧民族还是有一定区别,因为教育、思想等理念不同,这些人在迁移过来,久而久之会发生动荡。

为了避免这些事情发生,朝廷就将他们安置在十六州的不同地方,这样更好进行管理和促使他们融入中原生活上。

久而久之,幽州等地的文化逐渐融合,不仅有少数民族的习俗还锻炼出打仗经验,这也为朝廷增添了很多军队。

不过因为安史之乱的到来,让朝廷无暇管辖幽州等地,这使得残余势力逐渐涌入,就成为了所谓的“藩镇割据”。

因为幽州等地朝廷没有进行管辖,使得叛军逐渐开始在这些地方发展势力,尤其是河北三镇。

实际上从唐玄宗开始,河北三镇就已经脱离唐朝控制,不断发生战争和统治者更替其中就包括“山后”。

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种现象,这些地方形成军事上的兵家重地,毕竟资源丰富,兵精粮足。

可以说,一旦占领,为后来的发展加了一层防御墙。

因此,从唐朝结束进入五代时期,不仅是中原势力对这些地方极为关注,就连契丹族也是这样。

契丹族在唐朝时期就形成一个联盟,但从907年开始,契丹上下就遵从一个首领,可谓逐渐成为一个小国。

当时唐朝已经灭亡,正处于各国混合战,契丹也抓住机会发展经济,没过多久实力就逐渐壮大,但为了要实现图霸中原的梦想。

契丹就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中原各地,而燕云十六州就是他们首要目标,因此就多年率军攻打这些地方,但因为当时中原各国形成几大势力。

因此,他们因为害怕契丹的实力,并且想要借助力量攻打其他国家,因此就选择求和拉拢。

这就意味着,契丹夺取十六州计划破灭,不得不参与进各国的纷争。

等到了后唐时期,契丹对幽州等地更加渴望,再加上后唐本就和契丹达成协议,这让契丹无意间在条件上要求后唐割让这些地方。

但后唐并不笨,朝廷知道契丹的要求有些苛刻,再加上契丹内部出事,这件事就此耽搁下来。

等到唐明宗即位后,契丹对于幽州等地侵略更加频繁,933年,唐明宗派石敬瑭担任幽州等地的防御设施。

但却不曾想,这反而成为石敬瑭反唐的契机。

事情发生

石敬瑭因为喜欢读兵书历史,因此从小就对弓马娴熟,这使得他加快从军的契机,而让他成名的就源于李嗣源。

李嗣源在得知石敬瑭有才能后,对他有极大改观,因为李嗣源本来就是常年征战的将领

从884年的上源驿事件就可以看出,李嗣源多年为将的勇猛,年仅十七岁就能带兵大破梁军救出李克用。

可以说,对于将领人才的看待,李嗣源不比其他人差。

正因为如此,每次打仗的时候,李嗣源总会将石敬瑭带身边,甚至还把自己亲兵交给石敬瑭管理,足以见得对其信任和重视度。

923年,李存勖建立后唐,就开始对各地进行讨伐,随后就派李嗣源一个人去攻打郓州。

而石敬瑭做法也令人震惊,他毅然决然率军去支援李嗣源,并且为李嗣源扫清一切障碍,这才顺利占领郓州。

经过此次事件后,让李嗣源对石敬瑭更加看重,正因为如此,让石敬瑭提出发动政变的想法。

926年,赵在礼突然兵变,这让李存勖很忌讳,因此就派出李嗣源等人去征讨,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去往路上,众人都想要李嗣源称帝。

事实上,李嗣源也明白众人的心思,但他对于做人也是有一定了解,并且李存勖并不亏待他。

但又相当如果不同意,军队真会发生叛乱,看到这里,李嗣源就假装同意,试想回去以后再解释一切。

殊不知这一切都被石敬瑭看在眼里,因为长期待在李嗣源,很明白他的心思,因此在李嗣源同意的时候,他就看出来端倪。

因此就在旁边极力劝说李嗣源,即便和李存勖说明也无用,搞不好会受猜疑,有生命危险,与其这样,倒不如攻打称帝。

就这样,李嗣源接受下来,与此同时李存勖因为不知道这件事,导致最终得到惨败。

李嗣源称帝后,就对石敬瑭大力封赏,933年,因为契丹等外来民族多次进犯北上,这让朝廷不得不为这件事做出打算。

后来在众大臣的建议下,认为石敬瑭和康义诚这两人就可以,然而镇守边境一个就可以,一时间让大臣和李嗣源都无法做出选择。

看到这里,石敬瑭就主动选择去北上,次年,李嗣源去世后,李从厚当上了皇帝,恰逢李从珂发生叛乱,因为京城里的兵力薄弱,再加上李从厚没有反应过来,就兵败逃走。

最终结果

与此同时,李从珂在叛乱前就邀请石敬瑭商议,但遇到李从厚时,因为不被待见让石敬瑭跟随了李从珂。

虽然李从厚兵败,使得李从珂即位,但李从珂这个人很明白这一切都是自己做的,同时也知道石敬瑭很危险。

就这样,自从石敬瑭跟随李从珂后,李从珂就派人对他进行监管不让,不离开颁布,这样限制生活,让石敬瑭一度患病。

借此病情,在曹太后的帮助下,石敬瑭才顺利回到河东,可即便是回到了河东,李从珂对他的猜疑反而增多。

没过多久,大臣就对李从珂提议要处置石敬瑭,毕竟越久越不好,李从珂思来想去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着手去准备。

于是在936年,李从珂就下令封郓州节度使,得知这个消息后,石敬瑭已然慌乱,认为自己计划已经泄露。

因为考虑到自己兵力不足,为了保住性命,他只能向契丹族求助,只有这样才有翻盘的机会。

看到石敬瑭的举动,李从珂没有犹豫就派兵攻打,石敬瑭尽管和契丹约定好,但契丹并不是做出任何举动,反而观战起来。

眼看敌军要打进来,石敬瑭没有办法只能给契丹谈判,事成后割让燕云十六州,契丹本来就对这些地方很渴望。

一听到石敬瑭这样说,不答应怎么能行,于是当时的皇帝耶律德光马上率兵支援。

事实上,刚开始身边人并不同意,毕竟燕云十六州是中原重要地方,一旦失去,为了发展会不好。

但石敬瑭只注重眼前利益,他认为如果失败可就什么都没有,与其这样,倒不如割地。

同年,在耶律德光支持下,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至此以后燕云十六州就落入契丹人手中。

当然,这也为后来北宋讨伐辽做了一定铺垫。

作者观点

石敬瑭因为自己私心叛变李从厚,进一步跟随李从珂,但因为受到猜忌,不得不发动叛乱,因为要成功,而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文献:狄宁,浅析燕云十六州的战略价值,2008年

许海波,辽朝治理东丹国与燕云十六州之异同,2012年

许学义,浅析后晋割燕云十六州予契丹对双方的影响,1988年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