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你是懂“经营”成都的!

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蜀,因筑成都而县之。成都在赤里街,张若徙置少城内。始造府县寺舍,令与长安同制。

——西汉·扬雄《蜀王本纪》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

秦入主巴蜀

开始了对成都地区的统治

秦统治巴蜀期间

除了将巴蜀地区积累的财富投入战争

也对巴蜀尤其是成都城

开展了持续、长远的建设

这其中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便是

秦筑成都城与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


PART.01

秦筑成都城

在秦国占领巴蜀之后,首次出现了大规模的筑城活动。秦武王元年(前310年),张仪与张若首次进行了成都城的修筑工作(《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秦代创筑大城少城图

图片来源:成都市情网

新修筑的成都城墙总长12里,城墙高7丈,郫城的城墙高6丈,临邛城的城墙高5丈。城墙底部是仓库,上部则建有房屋、城楼、射箭栏等。

成都县衙原本在赤里街,但张若将其迁至少城内。在大城内修建了郡府衙门以及许多其他的衙门,还特别设置了盐、铁官衙,并任命了这些衙门的长官和丞。此外,还对里阓进行了修整,并设置了市场和店铺区域,整个城市规划仿照了咸阳的规制(《华阳国志》)

成都城作为秦在蜀地修筑的首批城市之一,对以后巴蜀地区其他城市的修建起到了示范作用。

  • 从布局、框架来说,秦在蜀地所筑的城都采用了土墙,改变了过去沿江河布局的特征,都是按秦城的格局设计。
  • 从具体建筑技术来说,成都平原以往的建筑以竹木结构为特点,主要使用草或木片制成瓦片。砖瓦技术的推广使得成都建筑产生了质的飞跃。它为建筑布局的规整化提供了条件,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安全性能也有了显著提升。同时,建筑物的结构和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成都的这些官府建筑具有示范作用,影响了整个巴蜀,甚至整个西南地区。


PART.02

“穿二江成都之中”

秦统治巴蜀时期的另一个标志性事件则是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它奠定了成都城六百余年“二江珥市”的布局

▲宋代成都城郭示意图

图片来源:《成都城坊古迹考》

在当时,成都与蜀郡南部地区以及巴郡之间的联系主要依赖于水路。除了平原地区,陆路基本上无法通行大型车辆,因此主要依靠马帮进行货物运输,但货运能力相对较低。在历史文献中,从成都出发前往南部或东部地区,人们通常都会选择水路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直到近代,这种局面才从根本上改变。

司马迁说成都“二江”的“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反映了“二江”在农业灌溉方面的功能

▲都江堰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穿二江”的另一内容,是疏浚“二江”。在李冰时期,随着铁锯和铁斧等铁器的普及,巴蜀地区开始推广使用更大的木船。因此,疏浚和拓宽都江堰渠首至成都城区的“二江”江道,以及加固和整治部分堤岸,应该都是“穿二江“工程的一部分。

最后,“穿二江”工程还在成都城外郫江边新建了一座打捞木材的码头。

随着筑成都城、修都江堰

穿“二江”等庞大工程的逐一落成

秦时的成都城由古蜀国的都邑

成长为雄踞一方的大都市

不得不感叹一句

秦朝,你是懂“经营”成都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