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劳动正当时,理工学子实践悟真知

“没想到劳动实践课可以和自己所学的专业联动起来,这不仅可以让我们体验劳动的过程,同时还能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啦!”建环233班孙鹏辉说道。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开展“清池净滩,共护碧水蓝天”行动,真正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为帮助解决校园荷塘因浮萍泛滥而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的问题,参加劳动实践课的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同学们身穿雨靴雨裤,深入荷塘撒絮凝剂、捞枯枝、清浮萍,用实际行动展现青年大学生的环保担当。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在荷塘中撒下的絮凝剂,正是团队“微藻捕手”所自主研发的产品。“咱们团队主攻创新水体微藻治理技术,独创添加絮凝后气浮技术,具有快速治理、自行气浮、安全无毒等创新点。后期我们将根据研发产品的效果继续完善,运用多种环保技术手段来帮助治理水污染问题。”团队指导教师刘琳向同学们示范如何撒絮凝剂时说道。

活动结束后,学院化学教研室主任谭伟强将荷塘水质样本带往青岛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检测。同学们在谭老师的指导下对水质样本pH值、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含量、COD、BOD、氨氮、固体悬浮颗粒物等进行检测,其检测出的实验数据为后续对荷塘水质改善方案提供了数据参考,进一步实现了将专业知识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赋能转化。

“‘净滩’不只是一次劳动实践,更是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以环保宣传员的视角,向大家传递保护海洋、保护环境的讯号。”“净蓝”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李栋同学说道。自2017年起,环境学院与市政工程学院环保志愿者协会发起的“净滩行动”,已累计超过2000名学生志愿者参加,协会成员们还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对海滩、海岸边、海面漂浮的杂物进行收集清理,并根据国际通行的分类标准,将捡拾到的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学院党委副书记隋学智表示,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青年大学生,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贯穿劳动教育全过程,通过劳动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立足劳动育人核心,构建理论引导、动手实践为导向的“沉浸式”劳动教育新格局,是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工品牌“赓续红色精神,践行绿色使命”的重要一环,旨在让学生在劳动中巩固知识、提升技能、实现自我价值。下一步,学院将不断丰富学生校内外劳动实践载体,让青年一代在劳动实践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奉献者。

(通讯员:罗荣 何珊珊)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