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最美水利人丨 林喜才:且将丹心付大河

滂沱大雨的逆行

是他们不变的信念

无问西东的奉献

是他们坚贞的操守

山海可平的执着

是他们赤诚的本色


他们是

第四届“最美水利人”

他们是

引领水利系统

向上向善的旗帜和标杆


让我们一起

学习他们的事迹

以他们为榜样

积极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共筑美好生活梦想不懈奋斗

林喜才


林喜才,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黄河水利委员会范县黄河河务局职工。


林喜才同志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人选,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先进工作者”。


林喜才同志从事治黄工作40多年来,始终奋战在黄河河道修防第一线。他在治黄实践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抢险救灾本领,成功抢护工程重要险情20多次,避免洪灾损失1000余万元;主动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先后完成科技创新项目47项;担任河道修防工技能培训教师并跨流域开展培训工作,共为80多期培训班授课,培训职工1万多人次,为水利行业河道修防技能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执着专注 潜心学习练技能

古人云“学似蓄势之弓,才比待发之箭。”1981年,年轻的林喜才刚刚踏入工作岗位,在艰苦的放淤固堤工地吸泥船上劳作。那里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安全风险极高。然而,林喜才并没有因困境而自暴自弃。他深知,技能和知识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他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案头始终摆放着《黄河埽工》《河防词典》等10多本业务书籍,走到哪、带到哪,学到哪,一遍不行读十遍,十遍不行就读二十遍,一本本书都卷了边,破了角。他经常说“只有这样的一遍又一遍读过的书才能学到真东西咧”,他日夜苦读,心无旁骛,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凭借这种不懈的韧劲和执着的精神,林喜才研制出了防汛抢险挖掘机插桩器,这一创新在抢险防汛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提高了抢险的效率和安全性。



专心致志者,技艺必精。林喜才始终践行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信念,常年在黄河治理一线迎风搏浪,注定让林喜才练就一身炉火纯青的抢险救灾本领。


2003年黄河那场罕见的秋汛洪水,林喜才带队奔赴封丘县大功控导工程支援抢险,连续奋战13个昼夜,紧急抢护工程,最终确保大功控导工程安全。


2007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范县辛庄滩区灌溉引水闸门失控漏水,他指导抢险队伍仅用4小时就控制了险情,避免了滩区遭受洪灾。


2010年9月,范县杨楼控导工程1号坝迎水面非裹护体出现土体墩蛰较大险情,他当机立断选择正确的抢险方法,第一时间控制住险情。


2018年黄河下游伏秋连汛期间,范县吴老家控导工程多坝出险,他果断选择应急处置方案,使工程化险为夷。


2021年7月,海河流域卫河南乐县河段汛情告急,林喜才带队及时排除了涵洞漏水险情,确保了群众生命安全。


林喜才(右一)带领抢险队员探摸根石


一年年汛期的平稳度过,一次次险情的成功抢护,这些背后,是林喜才不懈的钻研与总结。他长期深入研究各类险情,编制案例,详细记录原因与处理方法,不断汲取经验教训。正是这份执着与努力,使他在历年的防洪抢险中都能发挥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林喜才对维修的坦坡坡度进行检测


继往开来 开拓创新争一流

恒之不渝,变之无疆。长期奋战在一线从事防汛工作的经历,使林喜才清晰地看到河道修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此,他迎难而上,主动开展技术革新和攻关。


2013年,“全国水利行业河道修防工首席技师林喜才工作室”正式挂牌,林喜才作为此工作室的领军人物,始终坚定地发挥其引领作用,锲而不舍带领团队探索创新,研制防汛器具,优化抢护方法。他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为指引,结合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工作中的技术难点问题,先后完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项目47项,其中黄委创新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及“三新”认定成果奖14项,河南河务局科技火花奖、进步奖和创新成果奖3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与此同时,他还潜心学术研究,先后在《人民黄河》《治黄科技信息》等刊物上发表技术性论文30多篇,参与编制完成了《河道修防工讲义》《河道修防工理论培训纲要》等20余项重要技术性材料,其中《河南黄河涵闸工程防守预案编制细则》在河南河务局颁布实施。


一个又一个成果,解决了生产难题,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工程资金,展现了新时代治黄一线职工坚守信念、爱岗敬业、拼搏创新的形象,也鼓舞和激励着周围同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进步。


林喜才为范县应急管理局进行防汛知识培训


2015年,林喜才领衔创建的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工作室,荣获“河南省示范性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2019年,工作室在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考核中获水利部优秀等次。2021年提升扩建后的林喜才劳模创新工作室,集开展黄河抢险技术教学、宣传劳模和工匠精神、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功能为一体,在水利行业和当地市县区域中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显著的社会效益,2023年先后获得“濮阳市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诲人不倦 桃李满园天下晓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培养更多的治黄力量,去点亮更多的治河人生。”林喜才如是说。怀揣着这样的光荣与梦想,林喜才乐为技艺传承良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林喜才(前左)在范县河务局进行抢险方法培训


从2004年开始,林喜才一直担任河道修防工的技术技能培训讲师,每次授课前,他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例自己制作课件;理论授课时,他耐心专注,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实际操作时,他手把手示范教练,毫无保留地把业务知识和绝技绝活传授给治黄新人,力求每一个人都能熟悉掌握,更能实际运用。


为求培训效果,他巧思钻研,将典型案例融合成了防汛抢险教学模型,这些饱含心血的“教学神器”,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帮助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上好防汛抢险“第一课”,尽快领悟各种抢险方法的原理。他将半生心血融成片片箴言,编写了数十万字的“黄河堤坝工程抢险规范化技术流程”,让黄河抢险技术应用有章可循。


林喜才(左一)指导外业培训


作为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林喜才还跨流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多次对海河水利委员会、湖南省、天津市、北京市等地域河道修防工进行培训。


多年来,林喜才先后培训各类学员80多期1万余人次,其中高级技师400多人、技师700多人,有4人获“全国技术能手”、7人获“全国水利技术能手”、2人获“河南省技术能手”、20多人获“黄委技术能手”,为水利行业河道修防技能人才培养贡献了卓越力量。


林喜才(右二)进行现场培训指导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四十余载初心不改,林喜才坚持学习、努力创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黄河精神;十八年匠心传承,林喜才诲人不倦,桃李满园,积极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用骄人的成绩诠释着人生追求,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治黄工作者砥砺前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