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高校快被退休教师子女填满时,我明白了烟电税三代的无奈

当高校快要被退休教师子女填满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前有烟草、电力、税务三代,我们就真的无可救药、不得翻身了吗?

前些日子,我去母校做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系里几位老师热情地邀我去小酌几杯,叙叙旧情。酒过三巡,话匣子打开,几位老师絮絮叨叨起师资现状。

"小王啊,咱们系里这几年新进了不少年轻教师,一打听,嘿,可不得了,都是某某老师的儿子、某某老师的女儿。"老张一脸无奈。

"就是,前阵子咱们系公开招聘,海投简历的都有几百号,结果你猜怎么着?新招的两个人,一个是咱们原领导的儿子,一个是老院长的女儿。"老李叹了口气。

"这不是个例,隔壁几个院系也都这样。现在高校简直成了教师子女的'安置场'。前些年大家还遮遮掩掩,现在都'光明正大'了。"老赵喝了一口酒,话里透着一丝辛酸。

听完老师们的吐槽,我沉默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深知学术的传承需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教师"父子相传",未免也太"近"了吧?高校成了教师子女的"唯一指定用人单位",这公平吗?

高校沦为教师子女"就业场",根子在哪?表面上看,教师子女"近水楼台"享受了优先就业待遇,似乎情有可原。但深层次看,这反映出高校内部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人情关系网。一些教师退休前,就为子女"铺好了路"。而高校在编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也只能靠老教师退休来腾挪编制。于是乎,一拍即合,退休教师子女以各种名义进入高校,成了普遍现象。

可这种做法,不仅加剧了高校内部的不公平竞争,也进一步强化了社会阶层固化的印象。一些人不断质疑,高校应该是学术的圣地,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怎么沦落成了"父子传承"的衙门?!

高校教师子女任教问题,其实是一个缩影。它折射出在一些体制特殊、垄断性强的行业,内部任人唯亲,帮亲帮友,搞"世袭制"的顽疾。"烟电税三代"就是这样的代表。

在烟草、电力、税务等系统,由于垄断性强,利益丰厚,体制封闭,内部形成了事实上的"子承父业"。他们凭借关系网和特殊身份,把子女安插进系统,形成既得利益固化,引发社会不满。

起初我对"烟电税三代"颇有微词,觉得他们就是在搞特权,搞不公平竞争嘛。可当我了解到高校的现状后,才幡然醒悟,在现有的体制下,这些部门子女"入行",也是一种无奈。

体制内编制总量基本不变,员工退休了,不找子女来顶,还能找谁?外面的人想进来,没有门路;内部人想把子女送出去,也舍不得放手系统内的利益。大家都被这个体制"套牢"了,进退两难,只能在内部消化矛盾。可这样的结果,就是加剧内卷,强化世袭。

高校、烟电税系统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打破这种无奈的恶性循环,出路在于变革。一方面,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论资排辈的桎梏,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另一方面,要逐步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市场竞争,为优秀人才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有能力、有理想的年轻人不分出身,在各行各业凭本事脱颖而出,施展才华。

梦想有多远,路就有多长。让我们携手共进,矢志不渝地推动改革,用制度创新来破解人情任用的窠臼。我相信,总有一天,各行各业会实现人尽其才,让能力与贡献成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到那时,无论是教授的儿子还是农民的孩子,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凭真本事一决高下。社会的公平正义,终将实现!

你是哪一代?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