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科普(东欧篇)——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全称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政治体制为总统制共和制。

白俄罗斯国旗

地理位置和人口

  1. 地理位置:
  • 白俄罗斯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带,是一个内陆国家。
  • 白俄罗斯的东部与俄罗斯联邦为邻,南部与乌克兰接壤,西部与波兰相邻,西北部与立陶宛接壤,北部与拉脱维亚为邻。
  • 白俄罗斯的总面积为20.76万平方公里,南北相距约560公里,东西相距约650公里。在欧洲国家中,白俄罗斯的领土面积排名第13位。
  • 白俄罗斯的首都为明斯克,这是一个现代化的欧洲城市,也是白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拥有完善的交通体系,包括机场、大型中心火车站和发达的城市道路系统。明斯克市的人口超过190万。
  • 白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欧洲和独联体国家之间重要的贸易和运输通道。由于其战略位置,白俄罗斯在区域交通运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连接欧亚大陆至欧盟及大西洋港口的重要交通枢纽。
  1. 人口数量:
  • 截至2024年1月1日,白俄罗斯的人口数量为915.590万人。
  • 白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100多个民族。。
  • 白俄罗斯族是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84.9%;俄罗斯族是第二大民族,占总人口的7.5%,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波兰族是第三大民族,占3.1%,主要分布在与波兰接壤的布列斯特州和格罗德诺州;乌克兰族占1.7%;犹太族占0.1%;其他民族占2.7%。
  • 白俄罗斯的城镇化率较高,2022年城镇化率达到80.3%,城镇人口为739.7万人,农村人口数量为181.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9.7%。劳动力人数为483.4万人,总失业人口占比为4.17%。
  • 白俄罗斯的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的特征,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17.2%,而0-14岁的人口比重为16.8%,显示出少子化的趋势。性别比例方面,女性人口相对多于男性,女性占比为53.9%,男性占比为46.1%。

白俄罗斯地图

宗教信仰和语言

  1. 宗教信仰:
  • 白俄罗斯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居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
  • 东正教是白俄罗斯最主要的宗教,拥有1000多座教堂和修道院,且数量在逐年增加。东正教对白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天主教在白俄罗斯也有信众,特别是在与波兰接壤的地区。白俄罗斯曾经存在东正教与天主教的合并教派,即东仪天主教,这体现了白俄罗斯宗教的“兼容性”。
  • 新教在白俄罗斯的信徒数量较少,但同样存在。
  • 犹太教在白俄罗斯有一定的信众,尤其在历史上,犹太族在白俄罗斯有一定的人口比例。
  • 伊斯兰教在白俄罗斯也有少量信徒,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中。
  • 白俄罗斯宪法保障了宗教自由,国家有25个教派,2023年年初宗教团体总人数达到340多万。白俄罗斯政府采取措施支持各种宗教的建设,并开展工作防止破坏宗教的活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设有圣徒西里尔和迪乌斯神学研究所,提供东正教、天主教和东仪天主教神学教育。
  • 白俄罗斯的宗教信仰间和平被视为国家的主要成就之一,体现了国家的宗教宽容和多元文化。白俄罗斯的宗教场所也是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景点,反映了国家的宗教传统和建筑艺术。
  1. 官方语言:
  • 白俄罗斯的官方语言有两种,分别是白俄罗斯语和俄语。
  • 白俄罗斯语是该国官方认定的民族语言,尽管在实际使用中,俄语在白俄罗斯更为普遍。白俄罗斯语属于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是该国的国语。
  • 俄语在白俄罗斯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更为广泛,特别是在城市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包括沙俄和苏联时期的统治,俄语对白俄罗斯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白俄罗斯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占比日渐提升,这也导致了白俄罗斯语日渐式微的情况。
  • 白俄罗斯政府承认两种官方语言的共存,并有相关的语言政策来保护和促进语言的多样性。白俄罗斯的民族和语言政策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化,反映了该国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

  1. 地形地貌:
  • 白俄罗斯的地势普遍平坦,平均海拔高度为160米,最高峰是捷尔任斯克山,海拔345米。
  • 白俄罗斯位于东欧平原的西部,其地形以平原和低地为主,多湿地,整体呈现波状起伏的地貌特征。
  • 白俄罗斯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土壤污染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南部地区的影响。
  • 白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独特,拥有多种稀有动植物物种,并建有多个大型环境保护项目、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和禁伐区。
  • 白俄罗斯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也构成了该国自然环境的基础。
  1. 气候类型:
  • 白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温度变化较大,降水量相对较少。
  • 白俄罗斯的气候温和湿润,由于其地理位置,气候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导致冬季较为寒冷,夏季温暖。
  • 白俄罗斯年降水量大约在550毫米到700毫米之间,降水分布相对均匀,但秋季可能更为多雨。
  • 白俄罗斯1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6℃,而7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18℃。这表明白俄罗斯有着明显的冬季和夏季温差。
  • 由于白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为平原,气流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过,这使得气候虽然温和,但冬季的寒冷和夏季的温暖都相对明显。
  • 白俄罗斯冬季会下雪,适合观看雪景,但需要避免初冬和春季的不稳定天气。夏季则是温暖宜人,适合户外活动。
  • 尽管白俄罗斯整体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由于地形和地理位置的多样性,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可能会有所差异。
  • 白俄罗斯的这种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冬季较长且寒冷的地区。同时,温和的夏季气候也使得白俄罗斯成为夏季旅游的目的地之一。

白俄罗斯地形示意图

历史沿革

白俄罗斯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经历了多个重要历史阶段:

  1. 史前时期:公元前10万年到公元前3000年前,白俄罗斯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迹象。
  2. 青铜器时代: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8世纪,青铜器文化在白俄罗斯广泛分布。
  3. 铁器时代和中世纪早期:公元前7或8世纪至公元8世纪,该地区出现了早期的斯拉夫部落。
  4. 波洛茨克公国:9世纪至13世纪,波洛茨克公国是该地区的一个重要政治实体。
  5. 立陶宛大公国:13世纪,明道加斯大公统治立陶宛大公国,后与波兰王国合并形成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
  6. 俄罗斯帝国:经过18世纪末的三次瓜分波兰,白俄罗斯最终被并入俄罗斯帝国,并开始了俄罗斯化政策。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罗斯革命:1914-1918年间,白俄罗斯成为战争的战场。1917年俄国革命后,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短暂成立,随后在1919年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白俄罗斯在大战中遭受重创,特别是在1941年至1944年间被纳粹德国占领。
  9. 苏联时期:白俄罗斯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存在,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
  10. 现代白俄罗斯:1991年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独立,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自1994年起担任总统至今。
  11. 后苏联时代:白俄罗斯在独立后与俄罗斯保持了紧密的关系,包括建立联盟国家和参与欧亚经济联盟。
  12. 当代发展:白俄罗斯继续发展其经济和文化,同时在国际关系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白俄罗斯的历史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包括斯拉夫、立陶宛、波兰和俄罗斯等,这些影响在白俄罗斯的语言、文化和政治发展中都有所体现。白俄罗斯的历史也与周边国家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尤其是在苏联时期和之后。

基辅罗斯版图示意图

自然资源

白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对该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森林资源:白俄罗斯的森林覆盖率为国土的三分之一,主要以针叶林为主,包括松树、云杉等,以及橡树等阔叶树种。森林中生活着多种野生动物和鸟类,其中不乏稀有物种。
  2. 水资源:白俄罗斯拥有2万多条河流,总长度为9.1万公里,以及1.1万个湖泊,总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此外,还有130多个水库和11个大型养鱼基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水生生物多样性。
  3. 矿产资源:白俄罗斯的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包括钾盐、泥炭、粘土、白云石、石灰石、泥灰和白垩等。钾盐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盐岩储量超过220亿吨,位居独联体首位。
  4. 生物多样性:白俄罗斯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稀有动植物物种,国家为此编写了红皮书,列出了受保护的物种。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禁伐禁猎区的建立有助于保护这些濒危物种。
  5. 国家自然保护区:白俄罗斯拥有5个国家自然环境保护区,包括别洛韦日国家森林公园和别列金生物圈保护区等,这些保护区得到了国际教科文组织的支持。
  6. 别洛韦日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布列斯特州,是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一部分,拥有超过500年树龄的古橡树、古白蜡树、古松树和古云杉等。
  7. 布拉斯拉夫湖区国家公园:位于维捷布斯克州,拥有维捷布斯克州最美的湖泊之一,以及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8. 纳尔查斯基国家公园:位于明斯克州,以其美丽的松树林和天然矿物质水而著名。
  9. 普里皮亚季国家公园:位于戈梅利州,是欧洲野牛的栖息地,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类。
  10.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影响:虽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在乌克兰,但由于辐射云的影响,白俄罗斯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国家对受灾严重地区进行了疏散和严格控制监管。
  11. 工业资源:白俄罗斯在机械制造和加工业方面较为发达,拥有世界著名的机械制造类企业和钾肥生产大型企业,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钾肥生产国。

白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为其工业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国家也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相关政策来保护其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白俄罗斯国宝:欧洲野牛

军事力量

白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主要由陆军、空防军和特种部队组成,总兵力约8.2万人,另外还有约1.2万人的边防军。

白俄罗斯的军事力量继承自苏联时期,并且在近年来经过了多次改革和调整。以下是白俄罗斯军事力量的一些具体细节:

  1. 陆军:白俄罗斯陆军总人数约为4.35万人,编为国防部直属部队和3个军。其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包括第6、第11、第19和第120机械化步兵旅。随着俄乌冲突的加剧,白俄罗斯也在进行动员,部分武器已经补充给俄罗斯。
  2. 装甲车辆:白俄罗斯拥有包括BMP-2步兵战车、BMP-1步兵战车、BMD-1伞兵战车、BTR-70轮式步兵战车、BTR-80/82A轮式步兵战车、MT-LB装甲人员输送车、东风猛士1型轻型装甲车、CS/VN-3C轮式装甲车、虎式-M轻型装甲车等在内的多种装甲车辆。
  3. 自行火炮:白俄罗斯装备有包括2S19型152毫米自行榴弹炮、2S3型152毫米自行榴弹炮、2S5型152毫米自行榴弹炮、2S1型122毫米自行榴弹炮、2S9型120毫米自行迫榴炮等在内的自行火炮。
  4. 远程武器火箭炮:白俄罗斯拥有9K79型短程弹道导弹、格罗兹尼型300毫米远程多管火箭炮、BM-30型300毫米远程多管火箭炮、BM-27型220毫米远程多管火箭炮、BM-21型122毫米多管火箭炮等远程打击武器。
  5. 牵引式榴弹炮:包括2A65-B型15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2A36风信子-B型15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D-30型12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等。
  6. 军事合作: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合作紧密,两国签署了多项军事合作协议,包括为期5年的“战略伙伴关系计划”。两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形成了成熟的互利合作链条,共同应对外部安全威胁。
  7. 核威慑信号:白俄罗斯即将获得的“伊斯坎德尔-M”是“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的最新型号之一,具有较高的战术价值。
  8. 军事演习: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定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如“西部-2021”联合战略演习,旨在提高两国军队的协同行动能力。

白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在区域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与俄罗斯的紧密合作下,其军事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现代化改造。同时,白俄罗斯的军事姿态和行动也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特别是在与北约的关系和乌克兰局势中。

白俄罗斯国徽

外交政策

白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在近年来表现出一些特点和趋势,可以总结如下:

  1. 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白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被提升为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表明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达到了新的高度,包括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
  2. 一个中国原则:白俄罗斯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
  3. 多边合作:白俄罗斯积极参与多边框架内的合作,如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并寻求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4. 亲俄政策:白俄罗斯长期奉行亲俄政策,与俄罗斯结为同盟国家。乌克兰危机后,白俄罗斯虽然调整了对外政策,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但俄罗斯仍然是其外交政策的重点。
  5. 外交独立性增强:白俄罗斯在保持与俄罗斯紧密关系的同时,也在增强对俄外交的独立性,如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持中立立场,不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
  6. 与欧盟关系改善:白俄罗斯对欧盟采取了较为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通过释放政治犯等举措,改善了与欧盟的关系,欧盟也对白俄罗斯的选举和议会选举持正面评价。
  7. 经济合作:白俄罗斯重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如与俄罗斯的经济一体化,以及与欧盟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
  8. 乌克兰危机的立场:在乌克兰危机中,白俄罗斯保持了中立立场,不承认领土变更的合法性,同时提供化解危机的平台,如明斯克会议。
  9. 对华关系:发展对华关系是白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白俄罗斯支持并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
  10. 外交政策一致行动纲领: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签署了外交政策一致行动纲领,显示两国在外交政策上的高度协调和一致。
  11.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白俄罗斯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包括对他国实施非法单边制裁和限制措施。
  12. 国际规则和秩序:白俄罗斯认同中方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白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体现了其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同时也显示出其在国际关系中寻求平衡和多元化的努力。白俄罗斯在保持与俄罗斯的传统盟友关系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的关系,以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卢卡申科

经济发展

白俄罗斯卢布是白俄罗斯的流通货币(BYN)。

白俄罗斯2022年的GDP为 727.93亿美元,人均GDP 7888.26美元。

白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支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国有经济主导:白俄罗斯的经济体制中,国有所有制占主体地位,国家主导调控经济,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约55%的人口在国企工作。
  2. 工业为经济支柱:白俄罗斯是一个工业国家,工业对GDP的贡献率非常高。2016年至2018年,工业对GDP的贡献率逐年上升,2018年达到90.76%。
  3. 加工工业为主:白俄罗斯的工业体系以加工工业为主,2018年加工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9%。其中,食品、饮料和烟草生产是加工工业中占比最高的部门。
  4. 农业和食品出口增长: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成为白俄罗斯经济新的增长点。2020年上半年,白俄罗斯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增长6.4%,对华出口额显著增长。
  5. 经济多元化:白俄罗斯政府致力于经济多元化,减少对单一产业的依赖。近年来,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尤其显著。
  6. 经济改革:白俄罗斯政府正在进行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设立自由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巨石”中白工业园,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结构性调整。
  7. 外资吸引力:白俄罗斯为吸引外资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利润税优惠、减少政府行政干预、简化注册程序等,特别鼓励外资投资汽车工业、运输和物流、房地产业等领域。
  8. 经济合作:白俄罗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特别是与中国的合作,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如中白“巨石”工业园,以及通过中欧班列加强贸易联系。
  9. 经济挑战:白俄罗斯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人口基数小、经济体系不完善、对外依赖性强、货币汇率不稳定等问题。
  10. 经济数据:根据最新数据,白俄罗斯2023年GDP增长3.9%,显示出经济恢复和增长的趋势。

白俄罗斯的经济支柱和发展方向体现了其工业基础雄厚、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积极调控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意愿。同时,白俄罗斯也在努力克服经济结构单一和外部依赖性强的问题,寻求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白俄罗斯卢布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