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被省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宽阔整洁的城市道路,错落有致的建筑,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一幅既有颜值又有品质的城市画卷在泰山脚下徐徐展开。近年来,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全力抓好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不断补齐城市短板弱项,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城市建设交上一份精彩答卷。近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了《关于授予济南市等市、县(市、区)“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的通报》,泰安因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成效显著,多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前,被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称号,全省共6个市,10个县(市、区)获此殊荣。

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夯实发展“硬环境”。近年来,泰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一批崭新的城市道路、市政公用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的整体框架速度拉开。泰安市在中心城区打通了擂鼓石路等“卡脖子”路段、优化提升了灵山大街跨、谢过城大街等城市道路,建设了灵山大街跨辛泰铁路立交桥等,进一步畅通了城市微循环,实施了环山路东延二期、迎胜路高架桥等,不断将城市道路向周边新区延伸,拉大了城市框架,激发了城市发展活力。今年泰安将重点实施泮河大街东延一期、岱阳大街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樱桃园路等建设工程,持续优化泰城路网体系,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在公用设施建设方面,泰安市加速推动引黄入泰、莱热入泰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实施城市水、气热等老旧管网改造,开展燃气安全设施提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全力保障水气热稳定供应,以高质量服务守护群众高品质生活。

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全力打造具有泰安特色的宜居韧性城市。泰安市成立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先体检后更新”的实施路径,科学构建“57+18+7”泰安特色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形成“1表3清单”的体检报告及六大问题清单;高质量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划定八大重点区域、六个重点更新片区,深入谋划了老旧住区宜居改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等10类更新任务,形成400余个储备项目。肥城市成功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并在全省城市更新政银企对接暨项目推介会上做现场推介,山东柴汶河文化城改造等12个项目入选省级示范项目,总数居全省第二。2023年,全市新开工棚改项目7个、3006套,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66个、457.28万平方米,惠及群众4.9万户,人民群众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不断迈进。

坚持绿色发展,谱写人民满意的城市建设答卷。泰安市住建局编制了《泰安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绿色之笔”谱写“民生答卷”,2023年,全市城区(县城)新增清洁取暖面积238.64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8.53万户,在财政部、住建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中央财政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资金绩效评价结果有关情况的通知》中获A级评价,排名全省第二,圆满完成了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建设任务,今年将加快推进全市8.53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竣工验收、项目结算等工作,新改造农村清洁取暖594户,全力以赴筹备做好国家清洁取暖试点验收准备工作。同时,泰安市坚持将黄河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先后颁布实施了《泰安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泰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泰安市住建局牵头实施了“红门路-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轴文旅提升项目,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助推泰安文旅二次创业。2023年,泰安市新公布历史建筑24处,32处民居入选省传统民居保护利用试点;全是2个历史文化名镇、5个历史文化名村、24个传统村落,均列入保护名录,建立档案,设置保护标识,中华文脉、文明薪火在泰安城乡建设和发展中得以传承。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动城乡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和融合发展,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当好贯彻落实上级决策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贡献住建力量。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报道)

(大众日报及所属“大众”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