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九龙城寨之围城》说到九龙城寨

看电影是假期不可或缺的一项消遣。

根据国家电影局5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档电影票房达15.27亿元人民币,其中港片《九龙城寨之围城》位列票房榜第三。

图:《九龙城寨之围城》官方微博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发稿,《九龙城寨之围城》在内地的票房超过3.5亿元人民币。

在香港上映首日就打破纪录,开画票房突破500万港元,成为香港电影史上开画日票房第2位,仅次于2016年由《寒战2》创下的开画票房纪录。目前在香港的票房已突破2000万港元。

在成绩非常理想之余,口碑也是好评如潮,在内地豆瓣平台的开分达7.5分,淘票票开分9.5,猫眼开分9.5。

图:《九龙城寨之围城》官方微博

电影除了还原香港曾经的九龙城寨,拳拳到肉的打戏也让观众非常过瘾,大呼好久没看到这么精彩的武打戏了!

微博截图

豆瓣截图

《九龙城寨之围城》改编自作家余儿小说《九龙城寨》以及司徒剑侨创作的同名漫画,由郑保瑞执导,古天乐、林峯等领衔主演,还有洪金宝、任贤、郭富城等人加入。

电影讲述上世纪八十年代,恶名昭著的"三不管"地带九龙城寨中黑帮盘踞,危机四伏。青年陈洛军(林峯 饰)从内地偷渡到香港,因为得罪果栏黑帮头目"大老板"(洪金宝 饰),而误打误撞逃入城寨,意外被名震黑道的"龙卷风"(古天乐 饰)搭救,更结识信一(刘俊谦 饰)、十二少(胡子彤 饰)及四仔(张文杰 饰)几位盘踞于城寨一带的好兄弟。然而上一代的仇恨令陈洛军陷入险境,成为多位黑道大哥追杀的对象,考验陈洛军与兄弟之间的义气感情之余,更爆发一场保卫家寨的高燃热血之战!

《九龙城寨之围城》香港版海报

电影中的主要地点——九龙城寨,曾在多部影视剧中出现,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港剧《城寨英雄》,香港电影《A计划》《省港旗兵》《重案组》《功夫》及《追龙》等,外国科幻电影《银翼杀手》及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等也有九龙城寨的身影。

九龙城寨曾因"三不管"而闻名,为何导演们都钟爱九龙城寨?真正的九龙城寨又是怎样?

九龙城寨的历史

九龙城寨始建于宋代,位于当时的九龙半岛东北角,毗邻今日的九龙湾。当时的朝廷在尖沙咀与茶果岭之间一带设立名叫"官富场"的盐场,并在旁边设"官富寨",派遣盐官管理及驻军保护。

图:康文署

1661年至1810年(顺治十八年至嘉庆十五年),区域内先后建起一座塾台及一座炮台。

1839年(道光十九年),因九龙寨炮台的军事地位十分重要,驻守鹏湾的大鹏所城内参将及大鹏营内的军队和水师船,都被调到九龙寨,守卫附近一带海域;又因多次战役胜利,道光皇帝论功行赏,将九龙寨的守将升为大鹏协副将。

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后,该处在中国海岸防卫方面的重要性大大提高。

1843年,为防止帆船走私,清政府将官富巡检司移驻九龙寨,改为九龙巡检司。

图:康文署

为方便官员办公,当时的两广总督耆英奏请道光皇帝在九龙寨筑城。1846年11月至1847年5月,由坚固石墙、6座瞭望台及4道城门构成,面积约2.6公顷的九龙寨城建成。

城内主要建筑物为大鹏协副将及九龙巡检司的官署,俗称衙门;另有士兵营房、火药仓、军械库等,还有一些民居;而寨城的驻兵由最初建成时的250人,增至1899年的500多人。

"三不管"地带

1898年7月,根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专条》),英国租借了新界,为期99年。不过,《专条》列明"所有九龙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职,惟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因此,九龙寨城的管治权仍属清廷,由广州府新安县大鹏协左营驻防。

上世纪70年代九龙城寨旧貌。资料图

当时,九龙寨城内的人口有744人,其中驻军544人,其他居民为军人的从属人员。

1899年4月,英国政府以新安县官员策划"新界六日战"(当时英国军队与屏山邓氏为首的新界原居民发生的一场战争),违反《专条》中的"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为由,派兵占领寨城,赶走了清廷官兵。

1941年至1945年的日治时期,城寨的城墙全部被拆毁,石块被用于扩建启德机场。

二战后,九龙城寨陷入"港英政府不敢管,英国政府不想管,中国政府不能管"的三不管状态。

城寨楼宇之间的小路。资料图

由于没有政府监管,城寨逐渐残破,大批难民涌入香港并聚居于寨城,大量多层楼宇如雨后春笋般建起。内有黄、赌、毒窟、罪犯匿藏的巢穴,妓院、赌档、鸦片烟馆、海洛因馆、狗肉餐厅、无牌牙医等四处林立。

据1955年港英政府一份关于九龙城寨非法活动的统计报告显示,当时的九龙城寨内共有120间烟馆毒档、20间妓院、5间赌馆、16间脱衣舞场等,黑帮也在城寨内收保护费、打架斗殴等。因此,九龙城寨也被称为"黑暗之城"。

城寨内的居民生活

图:康文署

根据1987年港英政府的人口统计,九龙城寨面积只有0.026平方公里,居民有330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55000人,就当时而言,是全球最高。

为容纳人口,九龙城寨有不少高楼大厦,但大部分是违规建筑,也没有地基。由于楼宇密度高,令城寨暗无天日,且街道毫无规划,区内道路如同迷宫,外面的人很少踏足城寨。

清拆前的九龙城寨。资料图

城寨内的大厦大多约10层高,最高14层,密密麻麻,一幢捱着一幢,但仅有几幢大厦有升降机,所以附近大厦的居民会使用升降机到天台,再从天台跨一小步,就能到隔壁大楼。

"街喉"是城寨一个特色街景,由于水压上不了较高的楼层,加上人口众多,水量供应不足,为解决用水问题,城寨四周每隔一段距离,设有"街喉",供居民取水和洗涤。

无证牙医和廉价诊所亦是城寨一景,在这里行医的医生大多在内地经过专业训练,但因为资格不被香港政府认可,所以就来到城寨开业。当时香港的医疗服务短缺而昂贵,许多市民会选择到城寨就医镶牙,廉价的无牌牙医生意十分兴隆。

九龙城寨内牙医诊所林立。资料图

在罪恶滋生及恶劣的环境下,居住在城寨中的普通百姓是在夹缝中努力生存。《黑暗之城──九龙城寨的日与夜》一书的作者之一林保贤曾在1987年至1992年多次走访城寨,与中医、牙医、点心师傅、理发师、鱼蛋商等交流。他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生活在这里的人"各有各的故事",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努力经营生活,与城寨外的市民并无不同。

现任立法会议员陈凯欣就出生在九龙城寨。她去年在凤凰卫视节目《最后的城池——香港九龙城寨历史记忆》中接受采访时就讲述了曾在九龙城寨出生长大的经历。

视频截图

陈凯欣说:"一路在城寨长大,这里附近读书。住在12楼,当时13楼是天台,所以小时候经常会去天台玩。我每天至少走两次12层楼,黄昏时,下楼挽水再上楼,真的挽着两桶水上楼。现在回头看觉得很深刻,非常深刻。"

九龙城寨清拆后改建公园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处理香港问题,并共同决定拆掉城寨,迁徙区内居民。

九龙寨城公园。图:康文署

1987年1月,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达成清拆城寨的协议,于原址改建公园。并公布香港法律适用于九龙城寨,才结束城寨"三不管"时代。

至1994年4月,九龙城寨终于完成清拆,随即在原址兴建九龙寨城公园。

南门遗址的花岗岩石额及钢筋。网络图片

清拆期间,港府曾进行考古勘查,发现一些遗迹,包括城寨城墙残存的墙基、东门和南门的墙基、一条沿寨城内墙走的排水沟及旁边的石板街,并在南门原址发现两块花岗岩石额,上刻"南门"和"九龙寨城"等字样。其余文物如三座炮、石梁、对联及柱础等亦被一一保留下来。

这些遗迹被发掘出来,并揉合在公园的设计中或保存成为展品,供游人观赏。

图:康文署

九龙寨城公园是以清初江南园林为设计模式,于1994年5月动工兴建,1995年8月竣工,占地3.1万平方米,共分为八个不同景区,各有特色,但融为一体。

公园耗资7600万港元,现时由康文署负责管理,每日早上6时半至晚上11时开放,免费入内参观。

如何前往

图:康文署

港铁:宋皇台站B3出口

公共巴士:

九巴:1、11K、10、75X、85、85A、85B、891、1A、2A、3B、5、5C、5D、6D、9、11、11B、11D、13D、14、15、16、17、21、24、26、27、28、42、61X、85X、93K、95、98C、203E、296C、297、2D、7B、6P、108、11X、12A、213D、113、101、106、111、116、107

城巴:107、A22、20、22、E23A、E23

专线小巴:25M 、39M、46、49、70、70A、105、110、13、25A、25B、88、2、2A、69、69A

(注 : 公园内无公共停车场)

鱼龙混杂、罪恶丛生,但张力十足;有黑暗,但也有人性的温暖,他们顽强、求生、团结。这或许就是导演们喜欢以九龙城寨作为电影故事背景的原因。

《九龙城寨之围城》在今年五一档真正做到了口碑与票房齐飞,在当下总被说"港片已死"的大环境里,犹如一剂强心针,刺激观众的神经、燃起观众的热血!

影片还在热映中,喜欢港片的观众不要错过哦~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