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交易罚没2.32亿背后:资本割韭菜竟然如此简单粗暴

5月7日晚间,上市公司ST阳光一纸公告,将9年前的那桩内幕交易旧案重新拉回人们的视线。

公司控股股东江苏阳光集团涉嫌前A股上市公司海润光伏内幕交易,被证监会处以2.32亿罚款。

由于这份公告里没有写此次处罚的细节,我们只能从海润光伏曾经的公告和证监会发布的相关文件中寻找此次内幕交易的信息。

2011年,海润光伏借壳*ST申龙顺利上市,控股股东为江苏紫金电子集团,背后大股东江苏阳光集团。2019年,因大额亏损连续三年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海润光伏被终止上市。

股价走势大致是这样的。

退市之后,在2021年,因资不抵债,海润光伏被江苏当地法院宣告破产。

开头ST阳光公告中提及的海润光伏内幕交易案,发生在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初。主要违法行为是,公司高管协同重要股东,以知晓公司年度大幅亏损的情况下,在预亏公告发布前突击卖出股票。

证监会系列行政处罚决定书还原了案件的始末。

2014年海润光伏出现大幅亏损,重要股东、高管和财务人员不晚于12月22日就已知晓此事。但在2015年1月31日业绩大幅亏损预告发布前,总裁兼CEO第三大股东杨怀进、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周宜可、副总裁张永欣分别减持套现1,667.50万、395.61万、562.91万。由于未实现避损,各自被证监会处以罚款60万。

在此期间,公司董事、公司二股东九润管业实控人任向东利用内幕消息减持8003.81万。未实现避损,处罚60万。

公司二大股东九润管业,利用内幕交易减持131,286.11万,避损6,194.07万。被证监会没收违法所得6,194.07万并处以同等金额罚款。

这次江苏阳光集团内幕交易被处罚2.32亿,违法行为也是发生在同一时期。只不过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在过去九年间迟迟没有落地。

海润光伏在2015年3月31日前6个月重要股东股份变动情况如下:

不难计算出,公司大股东紫金电子在从2015年1月7日至2015年1月20日,累计减持176,946,700股公司股份,累计减持金额1,259,622,703元。这段时间恰好处于后来证监会认定其他股东、高管涉嫌内幕交易的时间段,即从知晓业绩亏损的12月22日到发布亏损预告的1月31日中间。

从海润光伏股价后续变动来看,似乎这次内幕交易也没有给紫金电子带来明显的避损效果。因为1月7日~1月20日的减持价格分布于6.44~7.68元之间,而此后海润光伏借助当时全市场的牛市氛围,5月27日收盘价已经来到15.73元。

所以证监会此次以参与内幕交易的名义对紫金电子罚款2.32亿,需要日后披露更详细的违法过程和处罚依据,因为上边粗略计算紫金电子并没有因为卖出行为规避损失。

这次违法行为实施过程中更让人诟病的是,为了配合系列减持行为,前三大股东杨怀进、紫金电子、九润管业,在事先知晓公司大幅亏损的情况下,仍然提议当年实施高送转,10股转增20股。要知道在2015年那波市场行情中,高送转是重要的炒作由头之一。

1月22日盘后发布的高送转预案,此后的1月27日、28日两天,九润管业就减持了7845万股,占比4.98%,累计套现接近7亿元。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4月期间,其前三大股东九润管业、紫金电子、杨怀进还套现共近26亿元。

我们看十大股东持股情况:在2014年12月31日,前三大股东紫金电子、九润管业、杨怀进,持股比例分别是16.63%、12.25%、8.77%,合计持股37.65%。

而到了2015年6月30日,前十大股东中已经见不到紫金电子和九润管业的身影。杨怀进的持股也下降到6.61%。

至于杨怀进为何没有清仓式减持,除了开始减持的时间比较晚之外,可能也受到此次10转20分配预案舆论发酵的影响。对比2014年底前十大股东持仓份额,就能发现截止2015年一季度末,杨怀进尚未开始减持。

亏损8个亿,还要实施高送转,被证监会关注。提议高送转的前三大股东及同意高送转的一众高管,在4月23日收到上交所的纪律处分。

杨怀进后回复称,在审议高速转预案的股东大会召开前不会继续减持。但预计年内还会继续减持3453万股。

一、二大股东减持殆尽之后,公司股价从6月15日到9月30日,短短三个月累计跌幅超过60%!


整个看下来,股东为了高位减持套现简直不择手段。

首先,在提前知晓年报大幅亏损的情况下,内幕交易窗口期就开始卖股票。其次,为了让散户高位接盘,在预计大幅亏损的情况下提议高送转,并且面对外界的质疑坚称不知晓公司大幅亏损。第三,短时间内实行清仓式减持,丝毫不考虑对于公司股价的影响。

时隔九年,这次内幕交易最后一张重磅罚单终于落地。但对于内幕交易的查处,2.32亿绝不是最后一次!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