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

5月10日下午,在2024年市委一号文件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朝晖对文件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介绍了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

“这是我市确定了‘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后的第一个市委一号文件,干货满满,意义深远。”胡朝晖介绍,3月25日,2024年市委一号文件《中共黄冈市委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全面推进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印发,文件紧扣强县富民和乡村振兴中心任务,提出“两坚决、三运用、一加强”的具体措施,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底盘,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把农民增收摆在突出位置 全面发力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一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75元,增速7.4%,增速位居全省第三。

胡朝晖介绍,市委一号文件把农民增收摆在突出位置,重点从加强经营增收、促进就业增收、落实增收政策、盘活闲置资产四个方面发力。

在经营增收上,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支持农户发展土特产、直播带货、农家乐和庭院经济。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节本增效。支持龙头企业建立订单收购、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吸纳就业等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增收。

在就业增收上,明确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40万人以上的目标,在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持续推广以工代赈,继续实施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

在落实增收政策上,严格落实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补贴等惠农助农政策,保障农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和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落实到位,引导农民享受贷款、担保、保险等政策优惠。

在盘活闲置资产上,强化金融支撑,加大信贷支持倾斜力度,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质,实施“政银企保村”铸基工程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提高农民分红收益。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市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稳定粮油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90万亩以上,年产量保持在50亿斤以上。加强耕地保护和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5万亩,全市耕地总量不低于704.1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14.07万亩。强化科技赋能,实施农业产业研究平台建设,完善特色农产品种苗研究应用。加快农机补短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5%。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开展“小田并大田”试点,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去年以来,我市聚焦重点群体、重点区域和重点任务,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群众生活越来越红火。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42.08万人,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58元,同比增幅12.6%,实现了高于全省、高于全市一般农户的“两个高于”目标。

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舒介绍,下一步,我市将建好用好“i黄冈”惠民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监测帮扶的便利度、精准度和规范化水平,同时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将监测参考标准提高到8300元。以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为立足点和发力点,加大衔接资金支持土特产发展力度,落实小额信贷政策支持创业,探索“政银保企村”产业共建共富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村强民富。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推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特色产业发展的比例达65%以上。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

在推进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运用供应链思维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是关键。

对此,市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好用好“i黄冈”惠农服务平台,推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培育年综合产值过50亿元农产品供应链4个。组建蔬菜、小杂粮、红薯、蛋鸡等16个市级特色产业行业协会,新增区域公用品牌2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个以上。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过1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1。深化强村富民建设,确保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行政村清零。

聚焦“谁来种地”,一号文件提出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

我市在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探索了哪些举措?

市供销社党组成员、副主任徐文介绍,我市供销系统不断探索以农村土地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推动土地托管服务向农业生产“后半程”延伸。2023年,全市供销系统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302家,土地托管服务面积320万亩次,服务小农户3.14万户以上。

实行“六统一”服务,即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供肥、统一机防、统一收储,全面推广以黄梅楚兴农资为代表的“全程式”、以武穴丰穗合作社为代表的“菜单式”、以浠水长福为代表的“土地股份合作式”三种托管模式。

整合资源、盘活资产、激活要素 发挥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产优势

黄冈农村地区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产的优势非常明显,我市如何把分散的农业农村资源整合起来、盘活利用起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黄冈国投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剑介绍,2023年底,我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单位。以试点工作为契机,我市建设了市县乡村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同时,依托“i黄冈”惠农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发布、组织交易、交易鉴证、资产评估、政策咨询、融资增信等综合服务,不断激活农村资源要素。2024年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589宗,交易额3.26亿元,同比增幅超100%。

我市发挥交易鉴证作用,解决涉农企业资源资产无抵押、融资难的问题,打通资源到资产、资产到资金的渠道。首笔水域滩涂养殖权抵押贷款,市农商行向黄冈万湾湖胖头鱼公司授信3300万元,黄梅完成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00万元,罗田完成地上种植物抵押贷款130万元,还开创性地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2宗,交易金额6486万元。

以武穴为试点,我市还建设了三资信息库及监管平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村集体资源资产全过程管理和农村产权规范交易。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