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qiè dié,也不读zā zhá,“唼喋”怎么念,“踥蹀”的音义呢?

华夏文化久远,汉字作为文字的载体,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诸多常用字中,生僻字也占有重要地位。近日翻阅书籍,偶然间发现“唼喋红蓼根”一句,对其中的“唼喋”产生了疑问,它到底什么含义,又该怎么读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下。

一、“唼喋”怎么解释

单个看,“唼”有虫咬东西、鱼鸟水中觅食、除掉没用的东西、小孔泄气四种意思。而“喋”有语言啰嗦、血流满地、鱼鸟吃食之声三种意思。联合起来,“唼喋”的意思就是用来:形容鱼或水鸟吃食的声音,或者鱼或水鸟吃食的动作或过程。

二、“踥蹀”又是何意

两个“口”旁,为“唼喋”,表示鱼、鸟吃东西的声音。而两个“足”旁的“踥碟”则表示:“小步前进,奔走”之意。例如,汉代卓文君的作品《白头吟》里就有:“踥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这句话,意思就是:我沿着沟慢慢往前走,过去的日子就像向东流的沟水,一去不复返。

三、“唼喋”的字形演变

“唼”由“口”和“妾”两部分组成,右边的妾为会意字,最初字形中,上部为刑具(一说头饰),下部为女,表示有罪的女人,即女奴。事实上,甲骨文时,妾和妻意思一致,汉代以后才有“有罪女子”之意。字体逐步简化后,成了楷体的“妾”。同理,喋的简化之路也差不多,最终简体词“唼喋”出现了。

四、“唼喋”在古文献中的运用

1.唼喋青藻,咀嚼菱藕

本句诗选自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大意就是:“鱼和禽鸟吃食青藻,咀嚼菱藕。”全诗通过描写宫殿、园囿、田猎等事物,既歌颂了大一统的最高统治者,又暗暗地进行了讽谏,提出了治国安邦安民的政治主张。

2.唼喋红蓼根

蓼根蟹

[明]王世贞

唼喋红蓼根,双螯利于手。

横行能几何,终当堕人口。

蓼根蟹,指吃红蓼根的螃蟹。唼喋,指螃蟹吃东西的样子。红蓼,一种淡红色的水生植物。全诗大意为:“你这螃蟹啊,双螯比手还要锋利,掐断了红蓼根放在嘴里,唼喋唼喋,啃得好痛快。可是你又能横行多久呢,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人吃的命运。”

本诗作者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弁州山人,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领袖。诗人看似写螃蟹,实则写人,横向霸道的螃蟹指那些坏人、恶人。诗人采用托物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恶人坏人(严嵩)等邪恶黑暗势力的鄙视和憎恨,指出这种丑恶势力尽管能得意一时,最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

五、“唼喋”该怎么读?

正确读音:shà zhá

同音字:煞闸

部首:口

结构:左右结构

“唼”在古时有“zā、qiè、shà”三个读音,到了现代只留下了“shà”这个读音。“喋”有“dié、zhá”两个读音。但是在“唼喋”中,只能念“shà zhá”。

六、结语

华夏历史悠久,文字意味深长。字字成词,词词成句,音不同,意有别,情感表达更独特。“唼喋”除鱼鸟吃食之声外,在诗人王世贞手里。却成了螃蟹临死前逍遥快活的模样。从古到今,实践证明,黑夜终将过去,太阳总有一日会升起。有些人只能横行一时,却横行不了一世。汉字虽小,寄思也寄情,踥碟之行,奔向光明。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