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帮助过我们的10位外国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寇开始全面侵华,我国军民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在8年的全面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这期间,也有一些国际友人帮助我们一起抵抗日本人的侵略。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抗日战争时期帮助过我们的外国友人。

1、中西功

中西功是日本三重县人,1929你啊作为留学生进入日本特务机关掌控的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学习。1931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进入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务机关“满铁”,他曾在天津、上海、大连等地办事处工作过。

1938年,中西功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联系,并成立秘密的反战组织。由于从事反战等活动,于1942年在上海被捕,后被引渡到东京警视厅,当时被判处死刑。

中西功

在狱中,中西功坚持编写《中国共产党史》。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西功被释放出狱,战后,中西功参加筹建中国研究所,并任《人民》和《民报》编辑。

战后,中西功在日本共产党任职,担任过日共中央委员、神奈川县日本共产党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73年弥留之际,中西功仍然惦记着中国,他断断续续地说:“我真想去看看!看看那些街道,那些胜利的人们,他们有了自己的人民共和国……”

2、白求恩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937年12月,白求恩前往纽约向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并主动请求组建一个医疗队到中国北部和游击队一同工作。1938年初白求恩率领一个医疗队来到延安,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白求恩

同年7月,白求恩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11月,白求恩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救治了大量的伤员。

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河北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后来又转为败血症,11月12日凌晨因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59岁。

3、史迪威

史迪威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1904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参加过一战和二战,1942年珍珠港事件后成立中国战区,史迪威被任命为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国部队最高司令官、中缅印战区盟军战争委员会美方代表等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史迪威

在中国抗战期间,史迪威也目睹了中共的抗战,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将援华军火分一部分给中共的军队,在他的推动下,1944年7月,第一批美国观察组抵达延安访问,为美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直接交往创造了条件,也为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及其抗日武装斗争作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史迪威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4、陈纳德

陈纳德是美国空军飞行员,1936年被宋美龄任命为中国空军顾问,帮助建立中国空军。1937年退役后来华任国民党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淞沪会战时陈纳德指挥中国空军与日寇作战,虽然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是在对日作战中也取得了小部分胜利。

1940年陈纳德回到美国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再次回到中国参加抗战,1941年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后来陈纳德指挥了中缅战区的对日空战,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夕陈纳德回到美国。

陈纳德

陈纳德在中国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等战役,建立飞虎队,与中国和苏联空军司令官共同指挥战斗,并担负起“驼峰航线”的运输任务。在抗日战争期间,陈纳德率领的航空队取得了击落炸毁日机2500架,自身损失568架的胜利,为中国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陈纳德遗孀陈香梅颁发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5、约翰·拉贝

拉贝是德国人,1908年来到中国,先后在德国西门子驻北京分公司、南京分公司工作。1937年11月,侵华日军开始袭击南京时,拉贝在南京的住所作为南京安全区收容难民的25个国际安全区之一,保护了600多位难民。拉贝和其他国际友人一同,协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其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安全区内,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拉贝

1938年3月,拉贝离开南京时,中国国民政府授予其三色彩玉勋章,编号98。二战结束后拉贝因曾是纳粹党员而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鉴于在南京时的功绩,得到国民政府每月金钱和粮食接济。1950年1月5日在德国因中风去世。

6、威廉·瑞德

威廉·瑞德是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行员,1943年任中美混合团第7中队中队长,带领部队进行飞行训练。曾创空中击落敌机3架、地面毁敌机8架的纪录。1944年威廉·瑞德率领P—40共31架,对自汉口逃出、找地方避难之敌机予以捕捉,击落敌机12架,回程途中因为日军的空袭以及天气原因,威廉·瑞德在跳伞时头部撞及飞机而殉职。

威廉·瑞德

7、古边科

古边科是苏联飞行员,1938年3月到8月,赴华支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先后击落5架日机。同年5月31日在汉口附近的空战中,首创撞落敌机而自己安全着陆的战例。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回国后任军区空军副司令。1939年3月因公殉职。

8、巴苏

巴苏是印度援华抗日医疗队成员,1938年参加国大党组织的五人援华医疗队。1939年到延安后随部队转战于晋、冀一带,于1940年8月到河北省晋察冀白求恩卫生学校及其附属医院工作。1941年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陕甘宁边区的参议员。1943年回印度后,在印度共产党组织的医疗队工作。1986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去世。

9、柯棣华

柯棣华也是印度人,毕业于英国皇家医学院,1938年跟随巴苏率领的医疗队来到中国,为国民革命军救助伤员,他感觉国军并没有全力抵抗日本鬼子,于是在1939年2月前往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医疗队,在晋察冀边区全力抢救和日本军队作战的伤员,并以自己的身体试验治疗当时在边区流行的传染病。

柯棣华

1941年接替牺牲的白求恩医生,成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院长。1942年因癫痫病发作在河北唐县逝世,年仅32岁。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0、魏特琳

魏特琳是美国传教士,1912年来到中国,曾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任教,先后任教授、教务主任兼教育学系主任,并两度代理校长职务。1937年日军进逼南京前,魏特琳成为红十字会委员,并在南京金陵女子学院设立了妇女儿童难民收容所。日寇进入南京后,魏特琳又担起了阻止日军强暴中国妇女的艰巨任务。1941年魏特琳在美国逝世,终年55岁。

魏特琳

小结:

这十位外国友人在抗日期间,要么和我们的军队一起参战,要么帮助难民,要么从医救死扶伤,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与我们一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是值得后人铭记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