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棵沙枣树守好戈壁边防

何为青春?

走近新疆军区某边防团老爷庙边防连,我们看到了一群边防军人绚丽多彩的青春模样。

他们的青春,浸润着革命先辈激情燃烧的红色。过往的历史仿佛就发生在昨日,荣誉室里,看着62年前建连时的旧物件,中士王祖念好像回到了昔日戈壁,看到当年英雄们面貌如故、青春犹在。

他们的青春,晕染着沙枣树奋力抽芽的绿色。风霜雪雨守边疆,巡逻路上,下士贾广志总是精神昂扬、不曾退缩。他说,沙枣树是荒芜戈壁中顽强的生命,人也一样。

他们的青春,闪耀着沙枣花开的金黄。沙枣树下,下士杨朝鸿和战友们唱着新谱写的连歌,歌声中,他们青春洋溢的面庞仿佛朵朵盛开的沙枣花。

青春何为?

李大钊曾提笔写下《青春》一文:“……致我为青春之我,我之家庭为青春之家庭,我之国家为青春之国家,我之民族为青春之民族。”

青春的洪流滚滚而来,当始终激扬着为国家和民族前行与奋斗的澎湃力量。

老兵们说,我们的青春,因为守护祖国边陲,从不曾褪色。

新兵们说,驻守边关,我们拥抱祖国山河,青春有了担当与奉献的时代底色。

岁月不会辜负每一段坚守与奋斗的青春。“总有一天我们会告别这里,但在边关定格的每一帧青春面孔,都是人生中最值得铭记的模样。”

根往下扎,枝往上长

“不见爬虫飞鸟,骄阳红染天涯。不怨艰难跋涉,只为漠外吾家……”新疆军区某边防团老爷庙边防连的荣誉室内,中士王祖念向新兵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连队历史。

1962年,16名官兵到达苏海图,靠着一口铝锅、一把菜刀和一把大勺,支着3顶旧帐篷,在戈壁安了家。

“住进地窝子,青天当被子,大地当褥子……他们不畏艰险,将青春岁月燃烧在荒无人烟的边关,就这样在戈壁扎下了根。”3年前,王祖念第一次走进连队荣誉室,望着满墙的荣誉奖章,听着老班长的讲述,历史的画面在他眼前徐徐铺展。

忆往昔,一声号令下,16勇士不惧艰险、勇闯戈壁;看今朝,青年官兵不忘使命,仗剑戍边、精忠报国。

“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在戈壁扎下的根,更要在我辈青年心中越扎越深。”王祖念时常前往荣誉室,感悟英雄荣光,接受精神洗礼。

“指导员,我想试着讲解一次连队的荣誉历史。”上大学时,王祖念曾在校史馆担任讲解员。来到连队,在一次次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中,王祖念萌生了传播红色历史的想法。

面对墙上的数千张图片和展柜内的一件件文物,他不断查阅书籍资料,并多次向连队老兵询问它们背后的故事。

半个月后,王祖念执行首次讲解任务,他的听众是16勇士中的6位。阔别连队多年,老兵们走进荣誉室,看着已然斑驳的老物件,瞬间泪眼婆娑。那一刻,王祖念也哽咽了:“于我而言,这次讲解别具意义,是一次非凡的使命传承,也是一种特殊的血脉赓续。”

之后的半年里,王祖念多次承担讲解任务,并顺利成为连队荣誉室的专业解说员。

“60多年前,老兵李德尧在连队种下了许多沙枣树。”一次讲解中,刚下连的新兵赵帅彬被过往的故事吸引,拉着王祖念来到老兵种下的沙枣树前。

让赵帅彬不解的是,这么多年过去,沙枣树并没有想象中高大。

“戈壁常年干旱,沙枣树的枝丫很难变得粗壮,但它的根茎异常发达。”王祖念意味深长地说,“它们将根扎在戈壁,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春来秋往,不离不弃,就像我们选择守卫祖国边防一样,传承初心、矢志不渝。”

望着荒原里几丛坚挺的沙枣树,那一刻,赵帅彬心中仿佛有一道光闪过,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向下扎根”。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当天晚上,赵帅彬把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工工整整地抄录在日记本上,并在旁边画下了一棵“根往下扎,枝往上长”的沙枣树。

风吹不断,雪压不倒

“沙枣树,傲然挺立,戈壁滩上把根扎。沙枣树,不惧狂风,战天斗地抵尘沙……”

老爷庙边防连的老兵王伯样曾写下一首诗作《戈壁滩上的沙枣树》,既是描写耐严寒、抗风沙的沙枣树,也是歌颂老爷庙边防连英勇无畏的兵。1967年,王伯样因病英年早逝,墓冢就在巡边路上。

列兵吕朝智第一次读到这首诗,便把它誊抄在了日记本上,他希望自己能像沙枣树一般不畏风沙、傲然挺立。

几个月前,吕朝智的体能水平达到优秀标准,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巡逻执勤任务。他特意捡了营院内的一截沙枣枝放进口袋,准备放在老英雄王伯样的墓前。

巡逻路上,天气变幻莫测。远处,乌黑的积云渐渐压在山头;眼前,朦胧的雾气遮住了视线。很快,一场小规模的暴风雪袭来。

连长命令战友们手拉手趴在山体低洼处,身体紧贴地面,好躲过骤然而来的风雪。吕朝智的身体朝一侧趴着,生怕压坏了那截沙枣枝。

暴风雪终于停了,挺过了艰难的几分钟,吕朝智感到手指没了知觉,弯曲都成困难。但他还是摸了摸口袋,确保沙枣枝还在。

继续行进。随着海拔的升高,呼吸愈发艰难。吕朝智的体力被一点点消磨,身上的装备似乎越来越重,脚步也越来越沉。就快到了,吕朝智狠狠掐了一下右臂,让自己保持清醒。

终于,英雄王伯样的墓冢进入了大家的视线。狂风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拍打着众人的脸颊。可此时此刻,官兵心潮澎湃、难掩激动。

“老前辈,我们来看您了。”吕朝智掏出沙枣枝,用力插在英雄的墓前。

“向英雄前辈,敬礼!”官兵骄傲地举起右手。半个多世纪后,年轻官兵的英姿与老一辈英雄的身影,在这漫漫巡逻路上悄然重叠,仿若棵棵沙枣树,傲然挺立在风中。

与吕朝智一样爱沙枣树的,还有下士贾广志。

沙枣树的枝干很细,却能抵御风沙的侵袭。刚长出的叶子,很快被风吹落,可它不气馁,没几天又冒出新的嫩芽。贾广志惊叹于沙枣树的坚韧不拔,告诉自己无论何时都要顽强不屈。

刚到老爷庙边防连时,贾广志白天刻苦锻炼体能,夜晚挑灯背记各个巡逻点位情况。很快,他成为同年兵里第一个踏上边防线的战士。

第一次参加巡逻,他就负重近15公斤的物资,翻越了7座戈壁上的山梁,跋涉整整20公里。回到哨所时,太阳已落山。看着脚底几个红色的血泡,贾广志很开心自己也有了巡逻“勋章”。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他参加巡逻近300次。每一次巡逻,他都像一棵沙枣树,“风吹不断,雪压不倒;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梦想花开,青春绽放

戈壁上的春天来得更晚一些,沙枣树也迎来了花开时节。

老爷庙边防连的营院内,一排排沙枣树结出了细密的淡黄花朵,散发着馥郁的香气。

站在树下,抬头望着星星点点的沙枣花,下士杨朝鸿想起了一个执勤夜,那晚的夜空月光皎洁、星光闪烁。

不到凌晨2点,一级上士邱盼轻轻拍了拍躺在床上的杨朝鸿:“起床站哨了。”戍守边防17年的邱盼就要退伍离开了,这是他最后一次执勤站哨。

杨朝鸿迅速起身穿好衣服,与邱盼一同朝着哨位走去。路途中,透过月光,杨朝鸿看到邱盼的目光扫过了一旁的车库门。

作为驾驶员教练班长,邱盼白天仍在查看车辆状况、检查工具箱。细节一个一个查,程序一项一项过,战友们都说“邱班长是驾驶队的定盘星”。邱盼感慨:“越到要离开的时候,这心里越是放不下。边防一线环境恶劣、路况复杂,从事驾驶工作极具挑战性,关乎战友的生命安全,绝不能掉以轻心。”

“邱班长,你舍得离开吗?”杨朝鸿问道。

“舍不得啊,但守边关靠的是一代代官兵的青春接力。我的青春播撒在这里,很值得。兄弟,你的青春年华才刚刚开始,一定要好好干。”邱盼叮嘱杨朝鸿。

是啊,邱班长的青春已然“开出了花”,我的青春,能否在这戈壁“绽放”呢?

2个小时的站哨时间,吹着一丝丝冷风,杨朝鸿想了许多。

杨朝鸿毕业于省重点大学,放弃大城市的生活,他选择入伍寻梦——自小喜欢豪迈边塞诗的他,决心在祖国边疆干出一番事业。

然而第一次站哨,北疆毒辣的阳光下,被热浪灼烤的杨朝鸿险些晕了过去。此后的日子,无论巡逻还是训练,他都算不上最拔尖的那个。

“既然来了,不仅要在这戈壁扎下根,发出芽,还要像沙枣树一样,‘开出芳香扑鼻的花’。”夜幕的星光毫不吝啬地照着杨朝鸿的脸庞,他的眼眸中闪烁着星辰的光芒,看起来比往日更添一份坚毅。

翌日,身着绶带和大红花的邱盼即将登上大巴车,杨朝鸿紧紧搂住了他:“邱班长,你放心,我一定会用行动证明自己!”

邱班长离开后的日子里,杨朝鸿悄悄为自己“上紧了发条”:针对体能短板进行强化训练,主动申请参加复杂地段巡逻任务;在闲暇时间重拾昔日爱好,怀里抱着吉他,一连创作了好几首歌曲……

不知不觉间,连队“龙虎榜”上有了杨朝鸿的名字。巡逻时,杨朝鸿开始走在队伍前方,带头唱起自己参与创作的新连歌——“茫茫戈壁滩,沙海雄关,钢铁卫士驻守祖国边疆……”战友们都说很喜欢杨朝鸿为连队创作的歌曲,“吼上两句,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

有诗人曾这样描述沙枣树:“不似春红向小园,扎根荒野自清妍;金花馥郁如丹桂,银叶光芒映碧天。”夕阳西下,杨朝鸿和战友们坐在沙枣树下,再一次纵情歌唱。一曲又一曲,道出了杨朝鸿的无悔青春,唱出了边关军人的热血豪迈。伴着歌声,属于边防戈壁的朵朵“沙枣花”正绚烂绽放。

特约通讯员 王梦缘 通讯员 贾彦博

来源: 解放军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