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记者讲故事 | 见证改变的力量

见证改变的力量

青海海北自治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华旦才让

我的家乡是著名的中国原子城——中国人挺起脊梁的地方,那里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也是西部歌王王洛宾笔下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的背后分别代表着我从业以来见证过的三个改变。

2022年,我们海北州广播电视台自主拍摄并制作了新闻纪录片《我们的乡村》。纪录片选取海北藏族自治州最具代表性的乡村,拍摄时,做到每村一景,每村讲述一个故事,以纪录片的方式深刻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海北州,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地实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乡村宜居到美丽乡村,从村民致富到幸福生活,纪录片呈现自治州全面发展的光辉历程。

牛生有(左)前往党员活动室的路上。资料图

在我们拍摄过程中,其中有一些故事、一些人物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画面中的中年男子,他叫牛生有,是青海省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的党支部书记,他还有另一个引人瞩目的身份——党的二十大代表。牛生有作为基层党员代表,代表青海的基层党员,来到北京参加了党的二十大盛会。当我们赶赴东达村进行采访报道时,恰好遇见刚从北京参会回来的牛书记,他正马不停蹄地前往村里的党员活动室,为等候在那里的父老乡亲第一时间带去来自人民大会堂的问候。一个村里的干部能去北京开会,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包含了太多,有家人的支持,有全村的希望,有各界的认可。这一路走来,牛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换来了崭新的东达村。如今,他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的东达村从以前远近闻名的“光棍村”“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推了土墙建砖墙,盖了瓦房娶新娘”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我感悟到了我的第一个见证,那就是我见证了乡村的改变,见证了东达村的旧貌换新颜。

海北州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资料图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北州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看望慰问当地藏族群众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当我们的采访团队走进果洛藏贡麻村,走进总书记到访的牧民索南才让家中时,索南才让兴奋地谈及总书记来时的场景,就在那一刹那,我能看到他的眼里散发着光芒,散发着满满的幸福感。自那次采访后,我们专门做过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果洛藏贡麻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较上一年增长7.5%,家庭医生服务率更是高达100%。现如今,海北州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始终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各项社会保障落到实处。在果洛藏贡麻村采访时,我感悟到了我的第二个见证,那就是我见证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福祉建设,更加见证了一个新型农牧区的蜕变。

蒙古族作家索南才让。资料图

2022年8 月 25 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在北京揭晓,来自海北的蒙古族作家索南才让凭借中篇小说《荒原上》成为青海省首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作家,索南才让的个人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想象:那就是——一个淳朴的牧民、一片辽阔的草原,以及恶劣多变的环境下创造的文字。早在索南才让获奖前,我们的团队就一直在跟拍以他本人为主角的人物纪录片《荒原上》,在得知索南才让获奖后,我作为一名记者甚至比他本人更加激动,因为这份荣誉对于整个青海省来说,也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文学界更是评价索南才让为“天生小说家”,面对纷至沓来的光环与荣耀,当我们再次采访索南才让时,他只是平淡地告诉我:“我不是什么天生小说家,我是一个小学文凭也没有的牧民,我只是喜欢阅读,喜欢写作,十几年来我几乎每天都要写字,这是我的习惯,雷打不动。”我想正是因为有了索南才让勤奋好学、孜孜以求、笔耕不辍的奋斗精神才有了现在的成就。在采访作家索南才让时,我感悟到了我的第三个见证,那就是我见证了一位普通牧民“麻雀变凤凰”的励志故事。

我的三个故事讲完了,但我相信,新闻人探索的脚步从来都不会停止,作为来自青藏高原的新闻记者,我们要懂青海、爱青海、宣传好青海,要在全球视野中认识青海的价值,在国家格局中认识青海的责任,在民生格局中认识青海的事业,用最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时代、解读青海。

社会日新月异,记者见证发展。好的,以上是我以新闻人的视角,在青藏高原见证过的改变。

监 制:赵永刚

策 划:张 霰

统 筹:胥文燕

编 导:田 梦

记 者:华旦才让

摄 像:冯少玲

后 期:吴 昀

鸣 谢:中国记协国内部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