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相逢勇者胜,拜登对华汽车征收四倍关税,中国打碎特斯拉幻想

中美博弈的主战场已经确定,就是美元霸权,而电动车和国际贸易,又是中国打破美元霸权的两个方面。正因为如此,拜登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4倍关税,美国媒体甚至叫嚣,真正的王炸措施还在后面,不过我国的反击也直击美国要害,特斯拉被拿来开刀的机会也越来越大。

一脚踢到钉子?

据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将于5月14日公布新的关税政策,涉及中国的电动汽车、太阳能设备及电池等战略产业。

拜登扬言要将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关税由现有的25%增至100%,以此保护美国公司和劳工的"合法权益"。

近期,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强调,拜登政府或采取"极端手段",对能联网的中国电动汽车实施限制以防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这一举措有望影响2024年总统大选。近期总统拜登在部分关键州的支持率已落后于前总统特朗普,整体民调数据亦无明显优势。

近年来,拜登屡次在公共场合出丑,导致公众忧虑加重,他曾借助广告攻势获得青年群体支持,然而随着新一轮巴以冲突引发的美国校园抗议游行愈演愈烈,拜登的这一优势逐渐消失。

因此,为了确保连任成功,拜登不得不将矛头指向中国,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拜登便已着手对华电动汽车施压。

说到拜登政府想在这些行业给咱们中国添堵,主要因为它们跟我们国家经济复苏可是紧密相连呢,所以他寄希望于这样的策略能搞垮我们的经济

从现在的形势看,拜登这么大胆的做法“基本上没啥用”,无法对我们的经济增长产生实质性影响,反而像是用力过猛,可能只会弄巧成拙。

对咱中国来说,真正危险的事情不一定就是美国的举动,更有可能的是美国这么一闹后,其他国家,特别是像欧盟那样的大佬们,看看美国敢这么干,他们也跟着学怎么办。

其实,咱们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在美国一直被打压,待遇不公,反倒是在欧洲和南美洲那些地方卖得火热。

之前法国为了打压德国的汽车业,甚至想出了推动欧盟制裁咱们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办法,想要逼着我们对欧盟进行反击,让欧盟内部汽车产业最大、跟我们关系最好的德国吃亏。

也就是说,美国对我们加征关税,实际上对我们没什么影响,真正的问题是它开了一个非常糟糕的先例。

电池这个东西,在三种绿色能源产品里面,是最容易受到冲击的一个,因为现在美国自己的公司在这块儿并不算厉害,很多都要靠从我们这儿进口电池,所以我们的电池在美国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

如果美国真的对我们加征关税,那肯定会对相关的贸易带来很大的影响。

但是,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中美之间的贸易已经大幅度减少了,我们2023年对外出口的商品里面只有15%是直接卖给了美国,这是我们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最低水平。

而美国那边只占了7%,比疫情爆发前的10%还要少。

这就意味着,就算美国在贸易方面一直搞小动作,不停地对我们加征关税、出台新制裁,但实际效果却是越来越差,边际效益也是越来越低。

对于我们而言,发展电动车,实际上动摇了石油美元霸权的根基,毕竟我们石油73%靠进口,一旦全球实现汽车电动化。

作为贫油国的中国,收益自然最大,我们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是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越多。

而我们和俄罗斯的石油交易基本全部是人民币结算,占比超过了92%,所以我们对美元的依赖也就越来越少。

再加上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限制中国的贸易出口,而中国货物本身就是吸收超发美元的巨大海绵,现在美国的做法,基本上就是神助攻,使用人民币的国家也越来越多。

其实金融战发展到现阶段,对美元来说,无论未来局势怎么走,它都已经输得一塌糊涂。

中国摊牌时刻临近

为什么说美元输的一塌糊涂?

因为现在或者一半年内,无论美国降息还是加息,降多少还是加多少,美元都回不到2022年之前的国际地位了。

之后的美元,会从全球货币转变成一个区域货币,只在北美三国,澳大利亚、日韩等少数国家流动。

因为欧洲有欧元,人民币有人民币的圈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美元化,对美元的打击不是一般的大。

以前的美元流通是这样一个闭环:

美元先支付给中国,买我们的产品;我们再拿美元买沙特、阿联酋、俄罗斯的石油,澳大利亚、南美洲的各种矿;然后沙特、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再把美元换成美债,获取收益,各取所需,美元强势。

这样就完成了美元的一个闭环,全球的利益也紧密结合。

现在这个闭环完全打断了,首先美国减少中国产品的买入,我们得不到更多的美元,直接和沙特俄罗斯进行人民币交易。

毫不夸张地说,美国自己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以前是中国质优价廉的生活用品,在这些产品开始慢慢被东南亚国家代替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出口新三样,即电动汽车、光伏和锂电池。

但正是中美交易的这个环节,受到美国的阻断,特别是新能源车,因为汽车产品的兴衰,可以说关乎到一国的命运。

美国只有一个特斯拉,而且还严重依赖中国,零部件超过60%与中国企业有关联。

现在特斯拉也遇上了大麻烦,甚至华尔街都做空特斯拉,若中国不支持特斯拉,那么特斯拉的未来不是太好。

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是美国引诱中国入局新能源,然后自己退出,我的观点更好相反,美国才是那个后知后觉者。

美国两任总统为了私利一通操作,现在再来看,美元霸权没了,美国的金融立国的根基也就动摇了,美债没人买,美国自己才是最大的原因。

欧洲不买美债、俄罗斯、中国、沙特统统不买,现在就剩下日本和英国了,日元眼看绷不住了,英镑的国际支付比例也与中国相差无几。

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国家的经济体量太小,根本满足不了美国的胃口,美元美债的庞氏骗局,饮鸩止渴式的延续方法,很可能在此次货币周期之后,陷入半解体状态。

打破美元霸权靠电动汽车?

战胜石油美元霸权,传统的观点认为应依赖人民币等强势货币,然而此观点缺乏全局视野,实际上从美元黄金,到美元石油,为美元背书的等价物更为重要。

而电动车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摧毁了石油在国际能源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样也动摇了美元的根基,战略在重大事件中的巨大影响力在此得到充分体现。

自石油美元霸权形成以来,美国利用其主宰的美元潮汐以及油价操控,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针对不同对象,美国采取不同手段,如打压油价以打击俄罗斯,压低油价以遏制中国。近期,美国更是实施制裁与打压,推出油价双轨制。

面对石油美元霸权的压迫,世界各国纷纷寻求反抗之道。

例如,欧元体系的建立旨在争取货币自主权;然而,挑战美元霸权的努力似乎未能取得显著成效。

错位竞争的力量不容忽视,近几十年的诸多案例表明,击败柯达的并非乐凯,而是数码影像技术;打败淘宝的不是京东,而是抖音;打败黑莓的,也不是越来越多按键的诺基亚,而是没有按键的苹果。

未来,打败二极管芯片生产机器的,很可能也不是传统的光刻机,而是量子技术。

同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犹如在石油美元霸权的铁幕上撕裂出一道口子。

尽管新能源汽车在满足驾驶体验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续航里程仍需进一步提升。

然而,随着电池成本下降和纯电续航里程增长,新能源汽车已能满足人们对动力的更高要求。

从西方部分放弃电动车的某些行动来看,这或许仅是一种策略,意在向中国汽车工业体系施压,历史车轮始终向前,逆流而行恐将面临严重后果。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取得巨大成就,掌握核心技术,摆脱欧美束缚,固态电池技术瓶颈已成功突破,续航里程有望达到1000公里以上,传统燃油家用车的未来愈发渺茫。

就连一向傲慢的《华尔街日报》也表示,中国电动车两次震惊世界,一是中国电动车的质量、功能、价格直接震惊了西方竞争对手,他们正常条件下,完全无法和中国进行竞争。

其二就是中国2023年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成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日韩、德国、美国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汽车在他们国家的经济贡献占比太高了,日本20%、韩国10%,德国10%,美国较少约3%,这恰好证明新能源车冲击的并非美国燃油车,而是美元霸权。

如果燃油车的产能,全部转换成新能源车,那么全球的汽车产业将几乎被中国“垄断”,那么这些国家的GDP减少的就要增加到了中国身上,所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美国自然也不会退让。

对于中国电动车,美国心惊胆战,产能过剩只是美国的说辞,即使是事实,也是为了从竞争优势上彻底击垮欧美汽车,敢打价格战,一定被中国收拾地服服帖帖。

所以,从现在来看,美国已经成了输家,未来无论新能源车如何发展、美元是否加息,对中国产生影响的边际效益越来越可以忽略不计,而我们,经历的至暗和低谷,未来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上坡路。

信息来源:

《“还没准备好与中国竞争”!美车企董事长亲口承认!称中国电动车产业非常了不起》每日经济新闻

《中汽协回应美国或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新关税: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央视新闻 5月13日消息

《德国交通部长拒绝欧盟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加征关税:不想封锁市场》 环球时报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