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科创中国·见证淮安跨越”②丨“铠甲”神技:0.6毫米与降本70亿元

来源:【淮安日报】

10年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腐蚀工程大会曾发布过一项数据。10年过去,这项数据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这项数据源于历时2年、由30名院士牵头、涵盖中国五大重要经济领域30个重点行业的我国首次大规模腐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由于腐蚀和磨损造成的损失高达2万多亿元,约占当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3.34%,相当于当年度自然灾害给我国所造成损失的4倍。

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万吨巨轮,沉于锈蚀”。也正是从这一年起,一位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能源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在华北电力大学从事新材料技术教学和应用研究的青年人才,与我国防腐蚀技术的攻坚之战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位青年人才就是曲作鹏。这次机缘则多少有些偶然。当时,电力行业组织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调研,曲作鹏在调研团队之列。

调研期间,曲作鹏了解到,国内传统堆焊技术自主生产的防腐涂层,在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焚烧参数越高,其对锅炉排放管道的防腐作用就愈发失效,管道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新换代一次。

问题是,如果购买使用国外研发的超强防腐涂层,效果虽好,但付出的成本却要高出国产防腐涂层50%。而国外的超强防腐涂层技术,已垄断国际市场长达20余年。

曲作鹏的想法是,“外国人能做到,咱们中国人也一定行!”

江苏科环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时间来到2017年。曲作鹏选择以“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之一的淮安为研发团队攻关阵地,注册成立江苏科环新材料有限公司,全面启动研发工作。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反复试验,终于研发出耐高温、防腐蚀的自熔合金材料,并开发出垃圾焚烧发电受热面高频感应熔焊防腐涂层技术,生产效能是国外的3倍。

上述攻关成果,在2022年受到中国环境技术协会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他们的结论是,其“具备国际先进水平,达到了耐高温、耐磨、防腐的最佳效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同年,垃圾焚烧发电受热面高频感应熔焊防腐涂层技术被生态环境部列为“无废城市”先进适用技术,并列入工信部新材料目录。

“简单说,我们是通过新材料新工艺,给需要防腐的机体穿上‘铠甲’。”曲作鹏告诉记者,这身“铠甲”厚度仅有0.6毫米,约等于6张A4纸,足以对抗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承受住逾60公斤压力,抵御住具有强腐蚀性的氯气熏烤。

值得一提的还有成本的骤降。“新工艺所需材料仅占传统工艺的四成,使用寿命比过去延长6年以上,每平方米涂层的售价则不到国外产品售价的一半。”曲作鹏结合国家发电产业相关规划算了一笔账:“未来10年内,全国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新增2000个,如果这些企业都使用我们的防腐涂层产品,每年可节约成本70亿元。”

去年,江苏科环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在曲作鹏的带领下,截至目前,该企业已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连同实用新型专利在内,专利总件数超过100项。今年一季度,其订单额接近9000万元,相当于2023年全年订单总额。

眼下,曲作鹏的目光已经锁定新的技术攻关高地:“向燃气轮机热胀涂层领域进军,这个领域的潜在市场不会低于150亿元。”

继续扛旗,做涂层技术研发的领跑者,曲作鹏充满信心。

策划:杜勇清

文字:唐筱葳 左文东

图片:刘志钧

海报:李海娇

编辑:管 艳

本文来自【淮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