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人言:棍棒打人痛几朝,笔尖杀人胜过刀。

在古老的小镇上,有一个叫李墨的书生,他自幼聪慧,才情横溢。李墨的父亲,老李头,是个朴实的农夫,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倾尽全力供儿子读书。

一日,小镇上发生了一件大事。镇上的富商张员外家的小儿子张公子,因与人争执,被李墨用文字讽刺了一番。张公子心胸狭窄,容不得半点冒犯,便找上李家门来兴师问罪。

“李墨,你小子胆敢侮辱我家公子,今日若不给个说法,休想好过!”张家的仆人嚣张地喊道。

李墨站在门内,手持书卷,面色平静。他缓缓开口:“我并未侮辱张公子,只是就事论事,文字而已,何来侮辱之说?”

张公子一听,更是怒火中烧,冲上前来就要动手。老李头见状,急忙拦在中间,哀求道:“张公子,我家墨儿年轻气盛,若有冒犯之处,还请海涵。他不过是个书生,哪里懂得人情世故,还请不要与他一般见识。”

张公子见老李头态度诚恳,又看在他是长辈的份上,便暂且压下怒火,但依旧不依不饶:“好,既然你是长辈,我便给你一个面子。但李墨必须当面向我家公子道歉,否则此事没完!”

李墨听后,眉头紧锁,他心中明白,这不仅仅是道歉那么简单。张家在镇上势力庞大,若今日屈服,日后必有无尽的麻烦。但他也不愿父亲为自己担惊受怕,更不想因一时之气而毁了前程。

正当李墨犹豫不决时,门外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位白衣青年缓步走来,他手持折扇,气质非凡。原来是镇上的才子王逸之。

王逸之见状,上前拱手道:“张公子,此事我略有耳闻。李墨虽言语直率,但并无恶意。古人云:‘忠言逆耳利于行。’张公子何不借此机会,反思自身,而非迁怒于人呢?”

张公子被王逸之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但又不愿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便强词夺理道:“王逸之,你少来管闲事!我张家的事,还轮不到你来插嘴!”

王逸之微微一笑,不以为意,他转向李墨道:“李兄,我知你才华横溢,但为人处世还需懂得圆融。今日之事,不如就此了结,日后你我共同学习,互相切磋,如何?”

李墨听后,心中一暖,他深知王逸之是在为自己解围。他感激地点点头,向张公子拱手道:“张公子,若有冒犯之处,还请海涵。日后定当注意言辞,不再轻率。”

张公子见李墨态度诚恳,又有王逸之从中调解,便顺水推舟道:“好,既然王兄为你求情,我便给你这个面子。但日后若再敢出言不逊,休怪我不客气!”

说完,张公子带着仆人扬长而去。老李头松了一口气,感激地看向王逸之。李墨也向王逸之投去感激的目光。

此事过后,李墨深刻体会到了“棍棒打人痛几朝,笔尖杀人胜过刀”的道理。他明白,文字虽无形,但其力量却无比巨大。它可以赞美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因此,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更加注重言辞的得体与圆融,努力成为一个既有才华又懂得人情世故的人。

岁月如梭,转眼间李墨已成长为一位名满天下的文人墨客。他的作品以文字犀利、见解独到而著称于世。但他始终牢记着当年的教训,时刻提醒自己要谨言慎行、善待他人。

而王逸之也与他成为了至交好友。两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小镇上流传千古的佳话。

“棍棒打人痛几朝,笔尖杀人胜过刀。”这句经典老人言在李墨和王逸之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人:言辞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应该珍惜它、善用它、而不是滥用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界中立足、前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