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近三年累计安排财政资金73.9亿元,实施449项省重大科技项目

来源:【新黄河】

新黄河记者:曹茜

山东在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5月14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新黄河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山东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88.26%,在全国名列前茅;下一步,山东省科技厅将聚焦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29个重点领域,补足创新链短板。

吹风会上,山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孙海生表示,近年来,省科技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将服务产业发展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积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面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有力支撑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建立了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在横向上,2021年,山东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委科创委,今年1月,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重新组建成立了省委科技委,以更大力度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协同,实现科技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的协调联动,提升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在纵向上,建立了省市“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聚焦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发展需求,遴选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近三年来,累计安排财政资金73.9亿元,实施了449项省重大科技项目,解决了一批影响产业链安全、制约产业链升级的“卡脖子”问题,有力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比如,济南二机床研发的国产首条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件机床加工及装配自动化生产线投入使用,单条产线可满足年产20万辆汽车的需求,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青岛天仁微纳建成全自动、模块化大幅面纳米压印光刻生产线,形成了纳米压印全套工艺,打破了微纳加工领域的国外垄断。烟台睿创微纳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8微米红外热成像模组,使我国成为第四个掌握非制冷红外热成像芯片核心技术的国家。

推动了创新资源加速向标志性产业链集聚。围绕标志性产业链布局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从国家级平台看,山东现有的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部围绕标志性产业链进行布局建设;从省级平台看,标志性产业链集聚了70%以上的省重点实验室、所有的省技术创新中心;从人才资源看,80%以上的住鲁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汇聚在标志性产业链。这些都为11条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山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系统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让企业作科技创新的“出题人”和“答题人”,支持企业牵头组织实施科研攻关,近三年省重大科技项目中,企业牵头的比例超过了70%。重点支持“链主”企业和研发投入占比高、复合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高、拥有核心“硬科技”——“三高一核心”的中小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型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新增6000余家,总量突破3.2万家,居全国第4位;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突破4.5万家,居全国第3位;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88.26%,在全国名列前茅。

下一步,山东省科技厅将聚焦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29个重点领域,再精准布局一批创新平台,补足创新链短板;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加快凝练一批重大科研攻关任务,组织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高层次人才等创新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努力攻克一批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全面提升重点产业创新能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实习生:杨馥嵘 校对:汤琪 编辑:邢志彬

本文来自【新黄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