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两万不敢在商场买衣服

"商场的衣服越卖越贵",这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普遍感受。

不少人甚至抱怨,即便月薪在两万左右,仍然不敢在商场大手笔购衣。

这是怎么回事?服装消费在我国是否真的已经到了"劳民伤财"的地步了?

从统计数据看,这种感受并非夸张。

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达到492元,同比上涨12.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高达6.7%。

也就是说,现在人们每月花在衣服上的开支,相当于家庭整体消费支出的十五分之一。

对于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家庭来说,如此开支确实有些高于承受能力。

以两万元月收入计,如果全部用于消费开支,平均每月至少需要拿出1300多元购置衣物。

如果有孩子需要支付教育费用,或是有贷款需要还,这一数字就更加吃紧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服装生产成本不断上涨

供给方的原材料、人工、运输等支出显著增长,最终都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另外,部分商家对利润的过度追逐,也让一些库存品牌类服装物美价高、价格虚高。

不过这也不代表大家就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服装行业,很多时候物价上涨只是通胀预期的一个缩影。

从数据上看,2024年一季度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369元,除了衣着之外,消费结构也出现了持续上涨趋势。比如食品烟酒等支出也上涨了8%以上。

也就是说,目前的通货膨胀或多或少都被消费者感受到了。

服装价格的水涨船高只是反映出普通消费者收入水平在缓慢提高,但缺乏与日常开支相匹配的幅度。

这就需要我们从教育、医疗、出行等诸多层面入手,持续发力解决民生难题,切实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同时部门出台相应对冲政策,合理控制价格涨幅,缓解通胀压力,确保居民消费的相对可负担性。

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仍有一定差距。

一些品牌缺乏独立设计能力,缺少自主创新,导致定价能力不足。

发展高端品牌、培育自身服装文化,也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消费者角度看,大可不必为了购衣节衣缩食。相反,应该合理分配收支,量入为出,依照自身经济实力选择合适的服装品牌。

也可尝试网购等更加经济实惠的渠道进行消费。

更重要的是培养理性消费理念,拒绝盲目攀比和炫富心理。

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并不应成为家庭开支的负担。

我们既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又要鼓励居民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

只有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服装消费才能回归理性水平,衣食无忧才是合理预期。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民生福祉是最高纲领。

今后无论如何发展,我们都要坚守这一初心,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确保群众的衣食无忧、生活富足。

我们也要倡导勤俭节约的理念,共同维护良性的消费环境。只有这样,衣食无忧才能成为现实,而非期望。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