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问李德生: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李德生:先等你把火烧完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54年李德生从朝鲜战场回国后,被中央任命为12军军长,带领12军驻扎在浙江金华,6年后中央重新进行了战略布置,为了加强江苏北部的防御,准备将李德生调去苏北驻防。

当时的苏北相对于浙江实属物资匮乏,整体条件相对落后,考虑到换防阶段可能会存在粮食补给以及装备落后等实际问题,军委特别允许李德生可以带着12军将物资、粮草和营具等一起带过去。

除了这些物资,李德生另外去置办一部分草皮,打算带过去用于覆盖苏北防区的黄土,正好也可以改善一下那边的生活条件。

在浙江金华驻防的这6年,12军早就已经和周边的居民混熟了,双方都有了很深厚的感情,居民们听说12军要走的消息赶紧组了个临别的饭局以此来好好的跟12军做个告别,大家都很不舍,也明白此行一去基本就没有再相见的机会了,此时当地政府也听说了12军要换防的消息,也为其举办了一个隆重的欢送会,周边的群众们都簇拥着前来送行。

而李德生带领12军购买草皮以及携带众多物资的事情传到了许世友将军耳中却完全变了个样,有人故意夸大其词的在许世友面前告状说李德生不仅带走了粮草和物资,甚至连草皮都不放过通通“卷”走,甚至还特地举办了场欢送会,更称李德生此举完全是铺张浪费。

这时的许世友正任南京军区司令,听到此消息后大发雷霆,见到李德生对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痛骂,上来就质问他,是谁给他的胆子做出这样的事情?有什么好骄傲的?

李德生看到许世友这样也是觉得莫名其妙,但他知道许世友正在气头上所以也不急着解释,这时候解释只会雪上加霜,他挨完来自领导的一顿痛骂后:“等你把火先烧完。”

李德生当然觉得这件事中他并无过错,中央的调令他按命令照做,而为了使这次换防进行的更顺利,他才去采购了一些草皮带去,其他一些物资也完全是为了到换防地后能够更好且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

但不知怎么许世友对他产生了那么大的误解,等许世友气消了点,眼看时机已到,他赶紧一五一十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汇报出来,许世友听完脸色明显好了许多。

虽然面子上的火是下去了,心里的火可没那么容易下,许世友说话依旧带着火气:“部队遇到困难自然是要想办法解决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做法倒也没错,这件事情我过几天会亲自去那里视察。”

果然没过几天,许世友就浩浩荡荡的带着一大波军区领导去了苏北十二军的驻扎地审查,一众领导亲眼见到了苏北地区的艰苦环境,顿时心里全部明白了,加上之前许世友其实暗中派人专门调查过十二军的情况,结合这次实地调查,许世友是完全理解了,心里也瞬间涌上了几分愧疚。

于是这次借着视察的机会许世友当面跟李德生软了语气:“之前是我过于冲动了,态度也确实太过了,你别放在心上,我也理解如果你不提前准备好部分物资,部队生活确实难过。”

李德生这时哪还会有什么脾气,对于这位大将军的脾气和个性他是知道的,所以当下连连和许世友说是误会,自己根本没当回事,二人笑着就将这事了了。

许世友处事强硬独断的做法跟他少年时的经历息息相关。

出身贫寒的他早早就被送到少林寺学艺,练就了一身本领的他先是在直系军阀处闯荡,后来投身于土地革命,于1927年8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1月13日,加入了黄麻起义的队伍,带领着当时的农民自卫军从黄安城北门冲开了东门,占领了全城,部队大获全胜。

许世友凭借着一身过硬的本领曾7次加入敢死队,其中2次还担任敢死队队长,而他的这种为革命为胜利不顾生死的精神也让军队队员们对他很是佩服,加之他在军队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而多年的战场生涯下来,许世友的强硬军风军纪也早已深入人心。

不仅是对军队,就算是自己的女儿他也照样公私分明,他的三女儿徐华山在空军服役,当时的徐华山正跟自己的丈夫甜蜜的在度蜜月,这时却正逢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她当时并未及时归队。

而许世友知道后,立刻原地爆炸大发雷霆的吼道:“战事都火烧眉毛了,她还有心思度蜜月!赶紧给我联系她,告诉她三天之内赶不回部队就别回来了!直接开除军籍!”

在自己亲友滥用职权方面他也丝毫不留情面,但凡想靠着他的关系行些方便就会遭到他的严厉呵责,不管是多亲近的人,碰上许世友也如碰到铜钱铁壁般难以攻克,但虽然有些独断说一不二,但他对于自己的错误却敢作敢当知错能改,并不是完全不讲道理的人。

而李德生其实算是他的同乡,两人都是河南新县人,许世友比李德生整整大了14岁,但性格上李德生却更和蔼宽厚,待人十分友善,脾气也不急躁。

但李德生也是贫苦的农民出身,因此他从小就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到了1928年工农红军的到来在李德生心里种下了一颗红军的种子,红军们为贫苦百姓奋斗的身影深深的印刻在他的脑海里,十二岁的他自告奋勇的当上了童子团的团长帮助红军们传递情报。

两年后李德生终于如愿加入了工农红军,而这时的他也只有16岁,除了在军队训练作战外,闲暇之余他也经常听说许世友的英雄事迹,他同样在黄安战役、商潢战役等重大战役中骁勇善战,同样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李德生凭借出色的能力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的赏识,1932年红四方面军开启三千里的漫漫长征路,这一路上困苦艰险可想而知,既缺乏后勤补充,又有严格的军纪,这样的环境下红军连吃上一顿饱饭都是肖想,红军们即便再饥肠辘辘看到农民地里的玉米柿子也只能看着,不敢动百姓的一分一毫。

这时的李德生因为习惯总在身边留有口粮以备不时之需,当时他的同伴里有个年纪小工龄也短的战士郝二林,人是长得又高又壮,因此每每到夜里总是饿的直叫唤。

李德生听见了之后直接拿出了自己的口粮给了人家充饥,后来即便是每个战士都留有余饷,他还是从每顿的口粮里留出一点备着,他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粮食是肯定不够的。

果然不出所料,没多久战士手里的粮食就都见了底,这时李德生就把自己攒下来的粮食搅拌成糊糊分给战士们,而到后来他也从小小的童子团团长一路上升到了军长,他每一步走过的路都算数,每一步的脚印都留有他血和汗的印章,无数次的战斗、无数次的负伤都成了他荣耀的见证。

在抗美援朝时期,许世友和李德生一个是第3兵团司令员,一个是志愿军12军35师师长,二人共同合作将联合国军打得落花流水,二人的革命情谊也在此次的合作中得到了升华。

1954年朝鲜战争结束,许世友和李德生二人彼此欣赏,虽然只有几年的情谊但却好似已经是相识半辈子的老友般,互叹相见恨晚。

许世友虽已是将领之位,但爱喝酒的习惯是从小就带着的,还因此得了个“酒神”的称号,但他是红四方面军中唯一可以公开喝酒特权的将领,但喝酒不误事向来是他的人生准则,他给自己立下了“三不喝”规矩的:战前不喝,战时不喝,战败不喝。

到了晚年,许世友也常常借酒消愁,为此毛主席很是担心他的身体,特地指派李德生去劝他少喝点酒,李德生知道后二话不说就赶飞机直飞到南京去见了许世友,老友叙旧自然是有许多感慨,不过李德生也并未立立即提起毛主席让他劝酒的事,只是表达了毛主席对他的问候和关心。

等二人喝了一会儿,李德生才说起正事来,希望许世友少喝点酒,也不要一个人喝闷酒,毛主席十分关心他的身体,如果今天这顿酒免不了,那么就他喝多少许世友喝多少。

许世友虽然心里听着不得劲,但他也明白毛主席和老友的好意,连忙应承道:“知道了,我少喝就是,我心里有数的,你们放心。”

得到了许世友的承诺,李德生也放心了不少,二人就着酒共同回忆着革命时光,心绪久久难以平息。

参考资料:

李德生劝许世友“少喝酒”-中国期刊网 2010年2月12日
不打招呼不走后门不托人情的红二代许光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何微 日期:2014-10-21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