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台到法庭:广东副厅被起诉,曾为中学老师,为政30年腐败20年

5月9日,一则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消息,再次将公众的视线聚焦于官员廉政问题——原广东副厅级官员、佛山市副市长许国,被东莞市检察院正式提起公诉。

许国,一个从湖南走出来的60后知识分子,他的故事我们来讲一讲。

许国的起点,是湘潭二中。从湘潭师范历史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湘潭二中。

在那个时代,作为大学生,许国无疑是社会的“宝贵人才”。湘潭二中的讲台上,他曾是学生们尊敬的老师,这段经历本应铸就其严谨治学、勤勉育人的品格。然而,现实的发展却与人们的期待背道而驰。

在二中当了2年老师之后,许国考上了研究生。1992年,许国硕士毕业后,步入政坛,开始了在清远市的仕途生涯。从一名普通的科员,仅用7年时间跃升为正处级的市委副秘书长,许国的晋升之路异常顺畅。

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映射出当时对高学历人才的重视与提拔。然而,正是在这光鲜的晋升背后,隐藏着即将失控的权力欲望。

2002年,许国的人生轨迹出现了决定性的转折。这一年,他被任命为英德市市委书记,首次独掌一市(县级市)大权。据检方指控,从这一年起,许国开始利用手中权力,非法收受财物腐败的种子悄然生根,直至20年后东窗事发

昔日的学者理想与教育情怀,在权力与私欲的膨胀中彻底迷失。

许国的案例,不禁让人反思,究竟是什么促使一位受过良好教育、拥有光明前景的官员走向腐败?

他之前为什么没腐败? —— 是因为此前没有受到诱惑?还是因为此前的诱惑太少,没有打动他,而此后的诱惑太大他没忍住?

中国历史上不乏“读书人”误入歧途的例子正如明朝曹学佺所言:“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反映了文化层面对于权力与道德的矛盾认识。

而在现代,如何在尊重知识、鼓励人才发展的同时,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腐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您怎么看?

举报
评论 0